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静脉曲张里的爱

2024-01-24 10:08290

母亲的脚背上有一个胡豆瓣大小的伤。母亲也记不得是怎么弄伤的,她是少见的勤勉的人,成天都在干活,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有时候怕布鞋被雨水打湿,就干脆打光脚板。这样,脚板被一些东西划伤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反正,我们都记不清,她这是第几次脚受伤了,有时是脚背,有时是脚踝。而这一次,是持续最久的,已经四个月了,仍不见好。鞋不敢穿,洗澡不敢淋浴,走路一瘸一拐,我就光看着都痛苦。而母亲却不放心身怀六甲的我,硬要留下来亲自照顾我。我要母亲上医院,母亲死活不干。我知道她怕我花钱。最后,在我绝食的威胁下,母亲才极不情愿地跟我去了医院。

在医院,医生的话让我冒了一身冷汗。医生说,母亲的伤不是什么东西刮了的,而是由静脉曲张引起的,那其实是母亲的皮肤已经开始溃烂。母亲腿上的静脉曲张已经相当严重,按医生的意见是必须动手术,否则别想好,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母亲的病情还会继续恶化,情况到最后最严重的是截肢。

经医生一介绍,我当然愿意给母亲做手术,但是,费用相当昂贵,至少需要三四万元。母亲死活不同意,而就我目前的经济状况,突然要拿出几万块也很困难。于是,我答应母亲,在我生完孩子后,再准备手术。在我的坚持下,我把母亲送回老家,要她按医生吩咐多休息,平时没事多把腿抬高,多按摩腿。

转眼,儿子出生已经快4个月,每次,母亲都在电话里说好些了,好些了,伤口马上就愈合了。经过医生教导的我怎么会相信呢,医生说不动手术是好不了的。母亲不过是在安慰我罢了,但是,我知道母亲很着急,她等着脚好了后给我带孩子呢。

产假快结束的时候,母亲终于来了。她一下车我就盯着她的脚看。母亲的脚还是贴着纱布。我说,这下动手术是没说的了。母亲却得意地说,不用动手术了。母亲掀开裤腿,让我看她的腿有什么变化。

我仔细一看,母亲的腿上原来那些大块的血管疙瘩小了许多,因为色素沉淀变黑的皮肤,现在颜色也浅了许多,呈现出瘀青散去后的那种黄色。母亲取开纱布让我看她脚背上的伤口,伤口还是胡豆那么大。但是母亲一点不着急。她说,外科医生把她伤口上以前那些妨碍愈合的死皮、硬皮剪掉了,当时,剪完后,创面差不多有两寸见方,很痛很痛,不过,经过两天一次的换药,新的皮肤很快就长出来,现在就只差这胡豆大小的伤口了,但是,很快就会完全愈合的。

我一见这情形,又惊又喜。我问母亲这一切是怎么办到的?

母亲说当初眼看我就要临盆了,她却因为脚有伤必须离开,连外孙都看不成,她简直都要急疯了。母亲发誓一定要把自己的脚治好,而且不用动手术——她坚决相信自己能做到(现在想来,母亲能够康复,跟她这种乐观坚定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啊!)。母亲访遍老家周围的医生,是一名老中医给她的偏方,让她死马当活马医。偏方很简单,就是用起苔的莴笋尖炖猪肚(四川话是猪肚子)。猪肚味甘性温,可以健脾胃,补虚亏。而莴笋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和清热的作用。把莴笋尖洗净放进洗净的猪肚里缝好,炖好之后。喝汤吃菜,猪肚凉拌吃,每周一次。

就这么简单吗?我简直不敢相信。但看母亲的腿确实好了很多,我也就不追究具体过程了。只是,我得实现自己的诺言,让母亲给我看孩子。因为,我当初答应母亲,除非她的腿有好转,否则,不让她看外孙。抱着小外孙,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给脚换药也更积极。每两天一次,药其实就是杀菌消炎预防皮肤感染的五万单位的庆大霉素。母亲也坚持每周吃一次莴笋尖炖猪肚。

如今,转眼两个月又过去了。母亲脚背的伤口早已愈合,腿上的静脉曲张还在不断好转。饱受伤口折磨的母亲,现在真有一种健步如飞的感觉,而母亲告诉我,她能够一直坚持食疗,女儿和小外孙是她最大的动力,她想和我们在一起,同时,又不成为我们的拖累!一席话,说得我又感动又惭愧。但不管怎样,母亲不再遭受静脉曲张之苦,不用忍受手术抽筋扒皮,我还是高兴得想跳起来。此刻,我才真正明白那句话:

“家人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88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60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62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100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

0评论2024-01-25165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100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5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67

父亲的花
父亲第一次养花。说是花,其实是草。品种很简单,不是昂着头展开心形绿叶的绿萝,就是白绿掺雜、垂下细细尖尖茎叶的吊兰。养它们的初衷,也不是陶冶情趣、美化房屋,而是为了让它们吸收屋里的甲醛。这些花是物业公司给我们送来的,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说:“吸

0评论2024-01-2578

台风中的父亲
一晚上10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無所谓的样子:“这不是回来了嘛,哭什么?”折腾到凌晨1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

0评论2024-01-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