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母亲的花布袋

2024-01-23 05:54410

在我家柜子的角落里,时常会存放着一些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的布袋子,有些粗糙、有些扎眼、有些突兀,还有些温情脉脉,这些袋子有一个质朴的名字———花布袋。

闲暇时,我有一项必修功课———整理这些个染上杂七杂八的袋袋,抚摸着母亲的这些“传家宝”:这个是用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了又改,改了又穿的花衣服缝制的;那件是用哥哥弟弟们敬畏的钟馗捉鬼挂画改做的;还有父亲的打着补丁凡立丁裤子缝制的;甚至还有装化肥的蛇皮袋等,加上母亲密密匝匝地粗针麻线,小时候的影像一幕幕地,就会放投影。

其实,在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后,因为村民不再种植棉花,这种专门为收摘棉花而缝制的工具似乎早就应该束之高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精明能干、素以节俭著称的婆姨们的智慧,却让其在在上树采摘果子、下地挖菜时派上用场,并争相效仿之。于是乎,在雨后的巷口、村头,你就会看到婶婶、大妈们一个笸箩,一把“王麻子”剪刀,飞针走线制作“花布袋”全过程:将一块布对折,两边缝合,四周加沿,上端留口,沿边角缀上两根布带子,足以环绕腰迹一周以上的那种,好腾出两手来采摘作物;或者两根带子扎上,跨在肩上运送农作物的简单用具,在家长里短、嬉笑斗闹中,只消一两个小时的功夫便可轻松完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麻溜纯手工开赶制另一个,乡下女人的心里便如同喝了一盅枣花蜜一样滋腻。

在小城,这些个灰头土脸的“潘多拉”在一开始出现却是颇为尴尬:在“十指不阳春水”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和我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可是,一旦解开绑带,第一时间品尝到初春的小蒜、白蒿、槐花、桐花、荠荠菜;品味过炎夏的杏子、桃子、李子、樱桃果;享受过金秋雪梨、石榴、玉米、红枣苹果;分享过隆冬的核桃、大葱、小米、红豆、大萝卜,更不要说土鲜蛋、自家种植、压榨的葵花油、芝麻、绿豆等绿色食品了,一个个朋友对此都是艳羡不已、爱莫大焉。

在这条爱心食物链上,受惠的是我,受累的是弟。经常奔走在城乡两点一线上的他,总要早早起床赶来我家,传递老妈连绵的爱心。不凑巧遭遇到我家无人,就将拎着大包小袋东西寄存在门卫;有时候为了赶时间还要带着大包小件的疙疙瘩瘩地带着去上班,搞得整天跟个小商小贩差不多;要命的是世俗之恶,喜欢以貌取人的城里人看到平时衣冠楚楚的弟拎着灰头土脸的花布袋时的鄙夷和不屑,让我痛下决心要和母亲摊牌。口气极尽温和、诚恳、婉转,企图劝阻母亲在这个商品泛滥的年代改變思想,不要再惦记给我们带食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卖的东西让孩子吃,我不放心!只要吃了好,管他别人怎么想!”“嫌多,吃不了可以送邻居,送同事!”母亲说着话又去地里挖菜去了,头也不回。

花布袋,在母亲的坚持下,与琳琅满目、金碧辉煌的包装同在,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城乡之间,带来舌尖上的美味。习惯了它的存在,就发现它也可以开发些新的用途: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乎归程里越来越多的大鱼、大肉、猪大排、小笼包、上海点心、潮式老婆饼、叫花鸡、香酥鸭、药品、衣物和年货等,一度熙熙攘攘。

母亲老了,走起路来趔趔趄趄,一根鸡毛一样在路上飘荡。有时几乎担忧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风筝一样飘啊飘。路过门岗,便不再会有大爷喊我取东西的声音,几多寂寥。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弟媳:“四姐,知道你喜欢吃人菡,我特地在地里采摘了一些,很新鲜的,记得去取啊!”,我回头一看,大爷正高喊着我的名字,透过玻璃窗户就能看见那灰白而温馨的身影。

母亲不能自理了,意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花布袋”也就销声匿迹,不再往来与城乡之间,中断了母女之间这条绿色的运输线。偶尔整理衣物,从柜子角掉出来的这么一个“花布袋”,却让我眼含热泪,唏嘘不已,仿佛间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却怎么也触摸不到了。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85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54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95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

0评论2024-01-25160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

父亲的花
父亲第一次养花。说是花,其实是草。品种很简单,不是昂着头展开心形绿叶的绿萝,就是白绿掺雜、垂下细细尖尖茎叶的吊兰。养它们的初衷,也不是陶冶情趣、美化房屋,而是为了让它们吸收屋里的甲醛。这些花是物业公司给我们送来的,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说:“吸

0评论2024-01-2576

台风中的父亲
一晚上10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無所谓的样子:“这不是回来了嘛,哭什么?”折腾到凌晨1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