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怎不让人心疼

2024-01-23 04:16350

有些事情老也不能忘怀,每每记起,似含有提醒和催促之意。提醒,是要人们把该记的事情用笔记下来;催促,是说欠着的东西不可久拖不还。我意识到了,有一件事情我必须马上以文字的形式记述下来,以缓解隐隐的心头之痛。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件事情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我可不这么认为,不能忘怀的事情自有它沉重的道理在。

时间是上个世纪的1981年初冬,我们的儿子出生一个多月,妻子产假即将结束,要去上班,只得请母亲从河南老家到北京来帮我们看孩子。在开封工作的弟弟给母亲买了火车票,送母亲在郑州登车。弟弟提前到邮局给我发了电报,报明车次和到站时间,让我到北京站接母亲。岔子出在那天是个星期天,弟弟又把电报发在了我所供职的报社。等星期一我上班看到电报,早上八点半都过了。我叫了一声不好,顿时急出了一身汗。须知母亲乘坐的火车早上六点多就到了北京,已下车出站两个多小时。母亲以前从没有到过北京,老人家不识字,不知道我家的地址,她只能在车站等我。不难想象,母亲在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又等了一个多小时,迟迟不见她的儿子出现,不知有多么焦急呢!我放下一切事情,马上坐公交车往车站赶。

我们报社在地坛公园附近,离火车站比较远,坐车从报社赶到车站,至少还需要半个小时。我第一次嫌车行速度太慢,第一次体会到心急如焚是什么滋味。平日里我做事还算比较从容,可那一次,我无论如何都管不住自己的心急。我两眼盯着汽车前方,恨不能让自己乘坐的汽车变成飞机,把所有的汽车和行人都超越过去。我恨不能自己扎上翅膀,一翅子飞到车站去。

终于到了车站,我一步跳下汽车,一路跑着向站前广场跑去。广场上人山人海,只有一个人是我母亲,母亲好像被人海淹没了,我到哪里找我的母亲呢?广场上的人流向不同方向快速流动,像是形成了巨大的漩涡,我不管往哪里走,都如同顶着逆流。我逆流而上,先来到出站口,看看母亲是否还在那里等我。我看遍了等在出站口的所有的人,没有,没有我母亲。广场不是我们村,要是在我们村,我放开喉咙,大声喊几声娘,母亲会听得到。可车站广场不适合大声喊叫,就算喊了,广场上人声嘈杂,母亲也不一定听得到。那时候要是有手机就好了,我会给母亲买一个手机,不管母亲走到哪里,我随时随地都可以跟母亲通话,及时找到母亲。可惜那时还没有手机,我只能盲目地找来找去。我相信母亲没有离开车站,一定还在车站等我接她回家。母亲不光是焦急,说不定还会恐惧。北京太大,车站里人太多,她的儿子在哪里呢?

看到了,我看到母亲了,母亲背着东西,正走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我叫了一声娘,赶快走到母亲身边,接过母亲背着的东西。母亲说,老也看不见我接她,她都想回去了。母亲不是赶一趟集,想回去不是那么容易。母亲显然是生气了,在说气话。我赶紧向母亲解释了没能及时接她的原因,说好了,咱们回家吧。母亲带的东西有些沉,我问母亲带的什么东西?母亲说,提包里是她给孙子带的新棉花和她新织的布,口袋里是新打下来的黄豆。黄豆至少有十几斤,我说母亲带的黄豆太多了,路上多沉哪!母亲说,这些黄豆是她一颗一颗挑出来的,可以生豆芽吃。

这就是说,母亲不是空着手在车站广场上走,而是背负着沉重的行李在广场上走,而且就那么急匆匆地,来来回回走了三个多小时。母亲累坏了,我把母亲领上公交车,母亲的腿抖得站立不稳,一下子蹲坐在车门口脚踏板上方的台阶上。

这一幕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之后,母亲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后,这一幕不但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有一回,我梦见母亲正向我走来,母亲身上背的正是棉花、棉布和黄豆。醒来后,我再也睡不着,满脑子再现的都是负重的母亲在茫茫人海中走来走去的情景。这个情景几乎成了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每位母亲都在寻找自己外出走远的儿子。在儿子未出现之前,谁都不知道她的儿子是谁。

母亲不在了,火车站还在。有一次我去北京站接客人,自然而然想起了母亲。我想到,那次让母亲着急受累,其实我是没有责任的。只想到一点点,我就自责地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是不分责任的,不是用责任所能衡量。心疼是心的问题,不是责任问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96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66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66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103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

0评论2024-01-25170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103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60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74

父亲的花
父亲第一次养花。说是花,其实是草。品种很简单,不是昂着头展开心形绿叶的绿萝,就是白绿掺雜、垂下细细尖尖茎叶的吊兰。养它们的初衷,也不是陶冶情趣、美化房屋,而是为了让它们吸收屋里的甲醛。这些花是物业公司给我们送来的,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说:“吸

0评论2024-01-2581

台风中的父亲
一晚上10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無所谓的样子:“这不是回来了嘛,哭什么?”折腾到凌晨1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

0评论2024-0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