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17年寻母记

2024-01-22 14:55450

“娘,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呀!”7月7日,广平县东张孟乡南张孟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哭声一片,67岁的老母亲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再次踏入家门,儿女们喜极而泣。

那一刻,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也感动得热泪直流,“17年啊,班家兄妹寻找母亲的这份执著和孝心感天动地……”

父亲早逝,母亲离奇失踪

班银城8岁那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由于生活艰难,班银城的姐姐被送到别人家寄养,母亲与班发城、班银城和班银娥兄妹相依为命。

母亲失踪后,大哥班发城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失踪的痛苦煎熬着班家兄妹。白天还好,每到夜晚来临,妹妹总哭着要娘。班发城就骗妹妹说,咱娘很快就回家了。看着妹妹渐渐睡去,发城备感心酸。为了寻母和养家,班发城决定外出打工。

兄妹相依为命,靠乡邻救济维持生活

由于没有文化,班发城外出打工虽然很卖力,但收入并不高。13岁的银城带着11岁的妹妹留在家中。两个孩子成为乡邻们关心的重点,大家轮流将兄妹俩拉到家里吃饭。每当别的孩子喊娘时,吃“百家饭”的兄妹俩总要痛哭一场。

转眼间,1994年的春节来临,听着各家各户喜庆的鞭炮声,想到母亲生死未卜,班银城兄妹蜷缩在家中黯然泪下。班银城发下誓言:“只要我活着一天,一定要找到娘!不能让娘一个人在外面受苦。”

踏遍四省千余村庄,苦苦寻母17年

为了扩大搜寻面,班银城没有同意大哥让其一同打工寻母的提议。银城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希望,咱们分开找,说不定我先找到娘。

大哥边打工边打探母亲的下落,并不时地将挣到的钱给弟弟作为寻母的“经费”。从14岁开始,在此后17年里,班银城足迹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四省1000多个村庄。有时手里没钱了,就打些短工,实在没办法了,就靠要饭生活。山洞、大桥、车站、庙宇都成了他的临时住所。没有食物就吃野果、喝泉水度日。

多年寻母,却没有丝毫收获,就连舅舅也不止一次地劝银城放弃。但银城满眼含泪地对舅舅说,俺娘生俺养俺不易,俺一定要找到她,为她养老送终。

母亲喜欢针线活,银城想,如果自己做针线买卖,说不定哪天会碰到来购买针线的母亲。于是,他便购进了针线、扇子、发卡等商品,用包袱背着,走村串巷寻母。7月6日下午,班银城来到了石家庄市平山县黄家村。在谈话中,一个妇女得知他是邯郸人,便指着不远处的一位老人说 “她也是邯郸人。”顺着那位妇女手指的方向,班银城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他丢下货物,飞快地跑了过去。

“大娘,你是广平人吗?你叫贾书梅吗?你有个儿子叫班银城吗?……”每一个问题老人都给了肯定的回答。班银城听罢激动地说:“娘呀,俺是你儿银城啊!”多少次魂牵梦萦的儿子终于出现在面前,老人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两人紧紧抱在一起。贾书梅告诉儿子,当年她迷路后被人拐骗到现在的村庄,因为处在深山区,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一晃就是17年。

孝心感动社会,助推道德建设

7月7日,天空中落着细雨,67岁的贾书梅在离家17年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班家兄妹这段传奇般的寻母经历迅速在广平县传开。

7月20日上午,广平县委书记李书生和民政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到南张孟村看望了17年不懈寻母的班银城兄妹和他们的母亲贾书梅。李书生感叹道:这样至孝至善的人,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当了解到班银城想找一份稳定工作,以便更好地养活母亲后,李书生当即让工作人员与当地一家新投产的食品公司联系,该公司破例吸收银城为其员工。如今,在广平县,班银城已成为社会各界推崇和学习的榜样,大家纷纷表示,父母在身边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要懂得孝顺和珍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85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54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95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

0评论2024-01-25160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

父亲的花
父亲第一次养花。说是花,其实是草。品种很简单,不是昂着头展开心形绿叶的绿萝,就是白绿掺雜、垂下细细尖尖茎叶的吊兰。养它们的初衷,也不是陶冶情趣、美化房屋,而是为了让它们吸收屋里的甲醛。这些花是物业公司给我们送来的,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说:“吸

0评论2024-01-2576

台风中的父亲
一晚上10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無所谓的样子:“这不是回来了嘛,哭什么?”折腾到凌晨1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