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青春就是拿来试错的等4则

2024-01-20 09:42320

青春就是拿来试错的

Douge是我的英語外教,年轻时酷爱音乐,为了音乐梦想,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读大学,选择当流浪艺人,在酒吧、在地铁站、在街头驻唱。他认识了他的前任妻子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最初的时候,她为他的音乐才华所吸引,爱上了他。但后来,妻子受不了他不稳定的生活和低微的收入,和他离婚。现在的他直言自己老了,做不动音乐了,所以选择了教书这份工作。

我问他可曾后悔自己的选择,如果当初听从父母的劝告,选择读大学,也许现在的生活会很不一样。

他告诉我,那时的他住在阴冷的地下室,没日没夜地作曲写歌,有时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去,只能睡在地铁站里。寂静的夜晚,他问自己有没有后悔,答案是没有。

也许青春,就是拿来试错的。没有勇气的我们,选择了贴着大地行走,按父母的指示,按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生活读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无疑这是一条最平稳的道路。

但是人就活这一次,理应活得飞扬跋扈。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是要由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理应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

也许,最后当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我们还是无奈地发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这一切我们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不去尝试做我们喜欢的亨;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不去坚持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梦想。当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我们会后悔的。

人生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那个一起奋斗的人

关键是我想离你近一点。室友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正在讨论毕业后何去f-T~。她是湖北人,但是她爸妈都在浙江工作。我对她说,毕业后就留在江浙一带吧,离爸妈近一点。她笑了笑:关键是,我想离你近一点。

我是江苏人,很早就和她说过,我毕业了肯定留在江浙沪一带。积极鼓动她留在这边和父母近一点,其实心里还是很自私地期待她能离我近一点。

我没有想到她会如此回答,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受宠若惊,然后假装淡定地问她:为什么?

不然我到哪去找这么好的合作伙伴啊!她不假思索。

想起了我们当初酝酿着摆地摊做点小生意,于是兴冲冲地跑到招商城批发了100把锁。满怀着激情准备大干一场,可是结果却不遂人意我们没有卖完。没有遗憾,有的只有成长。这件事之后我们讨论了失败的原因,从中获益匪浅。

那天她发了封邮件给我,名字叫《联盟》,寓意我们俩在学习、梦想上的合作。在信的最后,她说:我希望,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我再看这个东西,不会觉得是一个笑话,而是奋斗后的自豪感。看完后有种浑身血液沸腾的感觉,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所以不能放松自己,要对我们的梦想负责。

我们都是有梦的人,在这个迷茫的季节里遇到彼此,然后我们成了追梦的人。是她给了我勇气,同样,我也给了她勇气。我们互相拥抱,给彼此的梦一个安放的地方。

现在我们每天会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散步聊天,一起攒钱做想做的事我们会一直奋斗着。我们是合作者,更是好朋友。

母亲认字

母亲小时候是重男轻女的时代,外公认为,闺女长大出嫁就是别人家的,读书认字不重要,所以,母亲就没有进过一天校门,这对母亲来说是一生的憾事。

但母亲对儿女的读书认字很上心。父亲体弱多病,农活主要就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扶犁拉耙,母亲样样精通;从种到收,都是母亲操持,随着儿女们出世长大,母亲一个一个把我们送进学校。邻里们很不解,留下做帮手不好吗?母亲说:不能让他们跟我一样,成睁眼瞎。我们姐弟都很懂事,放学回来,丢下书包就帮母亲干活,却总是被母亲阻止,先温习功课,写作业。我们姐弟五个都上了学,可想而知这对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的家庭来说是怎样的艰辛,并且我和弟弟都读了大学。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偏僻贫困农村,确实是件轰动的事情,亲友因此高看我家,母亲的欣喜溢于言表。后来弟弟还读了研,更令母亲自豪。

我们用过的课本、写过的作业本,都被母亲细心地收藏着,农闲或下雨的时候,母亲总要拿出来,怔怔地看着,摩挲半天。

父亲去世了,母亲也年事已高,干不了农活,我们就把母亲接来同住。母亲依然闲不住,帮我们收拾屋子,料理家务,实在无事可做的时候,还拿出我女儿的书翻看着。有一天,女儿悄悄对我说:外婆认得字。我大吃一惊。母亲已经70多岁了,两只眼睛都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有一次,我去南阳看望住在弟弟那里的母亲。陪母亲逛街,看着来来往往的客车,母亲说:这一辆是去平顶山的。我很惊讶:妈,您认得平顶山这三个字?母亲笑了:我闺女在平顶山呀!瞬间我的眼泪扑簌簌落下。

因为爱,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母亲坚持送我们姐弟读书;而今,还是因为爱,年逾古稀的母亲在努力认字。

一封来信

初中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我和《青年文摘》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繁忙的高三,也不忘每晚用它犒劳自己,在真善美中,怀着理想沉沉睡去。青春肆意的大学时光里,枕侧更是不离它的身影。在面临考验和困境的时候,是它亦师亦友,让我作出正确选择,坚持下去。

毕了业,在大城市摸滚打拼,激烈的竞争,让我知道自己的渺小,毫无背景资历的我,只能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日日夜夜思考着设计方案,甚至通宵达旦地修改设计,繁忙让自己整个人绷紧,每一分每一秒全部放在工作上,那时候已经没有加班的概念了,自己就是一台为了工作而生的机器。身体越来越糟糕,老是需要咖啡来提神,有时候几晚都无法入睡,被神经性的头痛折磨着。直到有一天中午,伏在办公桌上,感觉脑袋像是坏掉一样无法思考,去了医院,领了一堆的药品,还被要求明日继续来复诊。请了一星期的假,休息了三天后,挂念着未完成的方案,心中还是不踏实,拖着病弱的身体又去上班。那几天,头疼得想撞墙,强忍着,躲在电脑背后吃止疼药。做好设计交给客户以后,用病痛为由推了老板的挽留,辞了职,安安心心回家修养。

家乡是个偏远的小城,日日吃了睡,睡了吃,头是不疼了,但心却失去了快乐。应聘去国土局,当名编制外的小小员工,长期驻扎在荒无人烟的山顶,监管着矿产品的开发。无聊和寂寞,让自己守着日升日落,脸上落下时光斑驳的光影。

日子波澜不惊,恍若死水般沉寂。那时候,是它解救了颓废的自己。偶然在同事的床上发现一本《青年文摘》,这才想起出了校园便再也没有看过。如同老友偶遇般,带着激动翻阅起来,《我们曾经都爱文艺腔》让我找到心的共鸣,如同一剂良药安慰我受损的身心。现在的日子悠闲而稳定,没有疼痛,睡得也香。梦想,并未折损在那一次的都市冒险中,想想从前的文艺梦,我又感觉身上的热血在燃烧。

如今我再也没有任何借口,停止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时间,我有。生活也并不需要靠稿费来维持。我写东西,是开心的,带着对灵魂的一次净化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85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54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95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

0评论2024-01-25160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

父亲的花
父亲第一次养花。说是花,其实是草。品种很简单,不是昂着头展开心形绿叶的绿萝,就是白绿掺雜、垂下细细尖尖茎叶的吊兰。养它们的初衷,也不是陶冶情趣、美化房屋,而是为了让它们吸收屋里的甲醛。这些花是物业公司给我们送来的,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说:“吸

0评论2024-01-2576

台风中的父亲
一晚上10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無所谓的样子:“这不是回来了嘛,哭什么?”折腾到凌晨1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