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母亲的考勤表

2024-01-20 01:38360

我家有个特殊的家规,是多年前父亲走后母亲为我们四个儿女定的。

母亲今年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了,身体锻炼得很棒,气色也不错。二十三年前,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那段日子对母亲而言是灰色的,我们轮流陪在她身边,直到她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中走出来。

不久后,大家又回到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中,母亲成了孤单的一个人,尽管我们有空的时候都尽量回去陪她,可一忙起来,常常忘了胡同深处的平房里,还有母亲在孤独地等待着。有天母亲郑重其事地把我们叫过去,宣布了这样一条家规,每个儿女每周至少回来一次,在她亲手做的考勤表上划上一道。考勤表的横向是我们的名字,纵向是十二个月,月里又分四个小栏,一栏代表一周。

看着她严肃的表情,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母亲真像个老小孩,这分明就是个游戏,她要我们把这当成单位,要通过考勤管理我们呢。起初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就像哄着母亲玩,可后来,我们画着画着,竟真成了一件心事,这个规矩仿佛吃饭睡觉一样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要是哪个月有事耽误了没来,心里就特别不踏实,想着母亲孤独地守在小院里等着我们回家,心里突然酸楚起来,即使自己去不了也要让爱人带着孩子来看望她。

每月第一周画考勤的时候,我们会交给母亲生活费,她不要很多钱,每人30块,图的就是让我们脑子里有根弦,要好好工作,妈妈还等着享我们的福呢。每次我们回家时,母亲都会做一大桌饭菜,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其实光是那一桌菜也不止30块钱了。

母亲说每次我们一进院门,她在屋里就知道是谁回来了,大哥走路慢悠悠,二嫂嗓门大,三姐的闺女人没到歌先到了,而我老公走路习惯拖着地蹭,每次我们回来,母亲都特别高兴,平日冷冷清清的小院里又充满了温情。我们要走时,母亲也不留,她可想得开了,说儿女又不是她一个人的,都还有自己的生活,哪能老把我们留在身边呀。

去年我和大哥二哥都是全勤,只有三姐空了两个多月,因为骑车摔坏了腿,没法像往常一样来看母亲。三姐夫的电话一打来,母亲便心急火燎地赶到他家。三姐的腿打了石膏,活动不便,母亲谨小慎微地照顾着她,喂水喂饭,帮她擦身体,活动关节,恨不得让她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连三姐都不好意思地说,母亲把她当什么都不能自理的奶娃娃了,其实在母亲心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三姐家住房紧张,母亲只得两边跑,每天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新鲜的棒骨和蔬菜,换着样给三姐炖汤,做好吃的,每天晚上三姐夫下班了,她又忙不迭地回到小院,两个多月下来,三姐的腿骨长好了,人也胖了,母亲却瘦了一大圈。

每当母亲看着三姐考勤上的那些空白,就会轻轻地用手指抚摸一下,仿佛抚摸三姐受伤的腿骨一般,忍不住叹口气,母亲什么也不图,只图我们都平平安安的。

母亲一个人独居了那么多年,没让我们操什么心,相反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波动,都让她揪着心。

这些年,大哥和三姐先后下了岗,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用多年积攒的钱在胡同口开了个四平米的小杂货铺,卖点饮料零食,谁家里揭不开锅了,就到小铺来帮忙,母亲每个月给我们发300块钱工资,等熬过最艰难的一段,再离开她的小铺自谋生路。

我也在小铺里帮过工,因为跟上级领导不合,我一气之下辞职回家,那段日子心烦气躁,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母亲便拉我去铺里帮忙。她带着我蒸玉米、包粽子、卤茶蛋、做盒饭,让我跟她一起到大街上叫卖。我哪里拉得下脸,以前怎么也算个坐办公室的白领。可当我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一个人推着车走街串巷地吆喝,还要给人陪着笑脸,我的心仿佛被人揪紧了似的,鼓足勇气跟她走在一起,一直低垂着头,不敢与人目光相对。

看我这个样子,母亲便鼓励我说,工作不分贵贱,用自己的手养活自己,没什么好丢脸的,古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自己不轻贱自己,早晚有出头的一天。

母亲的话带给我很大鼓舞,我渐渐挺起胸膛,微笑着向路人推荐我们亲手煮的玉米,包的粽子,我发现别人的目光里并没有轻视和鄙夷,相反很多街坊都很友善,有的人特地走了几条街来买我们的东西,大家说我们家的东西好吃又干净。原来只要用心去做事,总会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小铺帮工,我学会了隐忍和宽容,也积聚了重头做起的勇气,现在的我已经在一个大型企业里做主管了,我一直觉得小铺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母亲让我懂得了很多。

年关将至,母亲忙活着筹备年货等我们回家过年,她又做了一个新的考勤表,不知是我们中的谁来画上第一笔呢。母亲说她就是要用考勤表把四个儿女凝聚在一起,让我们懂得团结起来家庭才能幸福,一个人遇到困难,其他人都要帮把手,无论出钱出力尽自己能力就好。她说,无论经过多少年,即使我们都跟她一样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依然有母亲在牵挂着我们,有了妈妈才算有个完整的家!

母亲的墙上挂满了与我们的合影,没事的时候,她总是把它们擦拭得一尘不染,几十年了,她把我们一个个养大,又看着我们一个个离开,各自建立了家庭。后来,母亲用一张考勤表牵系着家里的每一分子,让我们重新回到她的身边。岁月带走了母亲和我们的青春,却把爱永远留下来,留在这间生养我们的小屋里,伴着母亲度过安详的晚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怕穿皮鞋的母亲
1印象中,母亲从没穿过皮鞋,她说穿上就怕,皮鞋太硬,磨脚,哪有自己缝制的布鞋穿着舒服呢?记得那年第一次领工资,1000元,钱一到手,就毫不犹豫拿出300元为母亲买了一双皮鞋。拿回家,本以为母亲会非常欢喜,没想到她把鞋子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

0评论2024-01-2585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我替你记忆一切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就跟闹着玩

0评论2024-01-25154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作家陌罂曾经写过一篇很好的散文《躺在母亲身边》——文中的母亲病了,女儿在医院里陪床。母亲长期病着,她自己不当回事,大家也就都跟着不当回事,偶尔还会埋怨母亲,这时的母亲感觉无措,仿佛自己真的做错了事情。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亲爱的女儿就在身旁

0评论2024-01-2595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没人愿意父母老去,但谁都阻止不了这天到来。很多子女都认为,尽孝好像不用着急,父母会一直等在那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恰恰是这种不着急,让我们忽略了岁月正在一点点侵蚀父母的年华。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

0评论2024-01-25160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

父亲的花
父亲第一次养花。说是花,其实是草。品种很简单,不是昂着头展开心形绿叶的绿萝,就是白绿掺雜、垂下细细尖尖茎叶的吊兰。养它们的初衷,也不是陶冶情趣、美化房屋,而是为了让它们吸收屋里的甲醛。这些花是物业公司给我们送来的,一个漂亮的工作人员说:“吸

0评论2024-01-2576

台风中的父亲
一晚上10点,中风出院的父亲回到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第一时间前来探望,每个人都说着自认为能安慰父亲的话,几个女亲戚一进门就抱着父亲哭。父亲倒是很淡然,一副無所谓的样子:“这不是回来了嘛,哭什么?”折腾到凌晨1点多,人潮终于散去,父亲这才露出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