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在大闹洪家庄、猛战血污岭之后,威名大震,四方八角的穷兄弟们都赶来投奔他。狮子滚雪球——越滚越大,十来天工夫,就聚集灌一万多人。
一万多人,就要一万多把刀枪。这么多的刀枪,一下子到哪里去办呢?大家都为这修路事着了急。方腊却不慌不忙,一面带领众义兵上山砍毛竹,削竹刀竹枪,操兵演阵;一面派方七佛和方百花带领一部分人到四乡去收集桐油、棉花,做五千个桐油火把来帐听用。
不久,宋军的一个都统,带了五千官兵,奉命来剿方腊。一日来到万看镇,便吩咐兵士在凸上安营扎寨,自己带了几个亲信出营观察义军动静。但见蜀口里面旌旗不展,稀稀落落,几个义军执着竹枪在那里来回走动。他大笑着对手下人说:“人言方腊怎么怎么厉害,凭这个势,这几个草寇来日定然一鼓擒下。”
次日,这都统亲自领五千兵马,杀奔蜀口而来。将到村头,只见方腊寨门紧闭。都统命令官兵冲杀,可寨栅都是斗粗松木做成,攻不进去。将近黄昏时分,忽见方腊手执火刀,带领五百义兵冲了出来。双方对阵,战不数合,方腊和他的义兵就四散上山走了。宋军一无所获,看看天色已晚,正想回营,只听得“轰”的一声炮响,漫山遍野,亮起了桐油火把,四下合围拢来;寨里的义兵也同时冲出,里外夹攻,喊声如雷。都统一见大惊,即忙传令火速退兵,可是后路早已断了。没奈何只得命令官兵列阵冲杀。但宋军见方腊人多势众,个个吓破了胆,哪里还列得起阵势,只慌做一团。
方腊义兵举着桐油火把,边冲边打,大显神威:在这个头上一敲,头皮焦了一大块;大那个身上一点,衣裳烧个精光。只烧得宋军呼天叫娘,一个个倒了下去。那都统也被烧得焦头烂额,一命呜呼。
这一仗打得真好!后来不知哪个布衣秀才,还做了半首诗来赞扬方腊。诗说:
“五千宋兵归鬼国,
半万刀枪一夜成。”
方腊起义
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
0评论2024-01-2590
韩世宗的妻子是谁?她的结局?
韩世宗的原配妻子为白氏,但历史上并没有对她多加记载,后人多只记得,另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史书中只有她的姓氏,红玉一名是在她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她自幼跟在父亲和兄长身边练就了一身功夫,
0评论2024-01-2272
梁红玉的故事
梁红玉(?--1135)宋代着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
0评论2024-01-1851
童贯是怎样镇压方腊起义的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十几个官吏正在驱使一大群农民拉运奇花异石。这些花石是要运到京城供皇帝享用的,由于数量多,必须组织专运,所以称做“纲”。负责承办“花石纲&rd
0评论2024-01-1839
方腊起义之谜
北宋时期,吴地有个叫朱勔的人,为了献媚皇上,进贡了奇花异石。皇上非常满意,每年都增加数量。送花石的船道尾相连,绵延很长,号称“花石纲”。 每当漕河不能运,就要走海路,一但遇上风浪,人船都要沉没,枉死的人不胜数。江南几
0评论2024-01-1833
平顶山之谜
天月溪流过涯埠,下涯埠附近有一座山,这座山叫做翠屏山。 翠屏山很高,高得望不到顶;翠屏山很陡,陡得连松树的根也很难扎住。 翠屏山这样高,这样陡,人们无法上去开垦,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天变得更高,又一天天变得更陡。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名叫方
0评论2024-01-1844
百骑山方腊智退敌军
民间有许多关于方腊斗智的故事,在攻打睦州城时他曾用了疑兵之计,以千余名义军吓退几万宋军,从而一举攻占睦州城,留下千古佳话,方腊是一个用疑兵计的能手,下面也是一个他巧用疑兵计的故事。 走出严州府的西门,远远望去,有一座尖尖的、不高又不大的山,
0评论2024-01-1834
方腊打“野猪”真相如何
方腊在帮源洞七星聚义,用计杀掉了本村富豪方有常、方熊之后,扯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提出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杀富济贫。穷兄弟们人人喜笑颜开,个个磨拳擦掌,都盼着义军早日杀出帮源洞,攻打青溪城。 帮源洞附近有个
0评论2024-01-1846
花宝石的故事
传说方腊祖籍在安徽歙县。大概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来,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秃秃里落脚安家。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方腊还学会一手出色的箍桶手艺。因此年年农闲时节,他总挑上箍桶担子,四出到各
0评论2024-01-1842
方腊闹官卡
早先,碣村一带老百姓都是靠种漆过活的。一担漆卖出去,就得向官卡交纳许多许多漆税。 万年镇官卡里有两个税差。一个管过秤的姓勾,老百姓来交税,被他一称两称,一担漆便变成两担了,人家叫他“狗估估”;一个管收钱的姓寇,老百姓
0评论2024-0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