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许多关于方腊斗智的故事,在攻打睦州城时他曾用了疑兵之计,以千余名义军吓退几万宋军,从而一举攻占睦州城,留下千古佳话,方腊是一个用疑兵计的能手,下面也是一个他巧用疑兵计的故事。
走出严州府的西门,远远望去,有一座尖尖的、不高又不大的山,名叫百骑山。传说那时方腊起义大军正在攻打睦州,方腊自己因辛劳过度,得了一场不轻的病,只带了一百骑兵,走在大军后头,暂时扎营在一座无名的山下养病。
那时有一个名叫童淑的县尉,一连吃了方腊几次败仗,恨不得一口吞了他,自己好升官发财。这回,童淑得知方腊在山下养病这个消息,心中大喜,说:“好时机!好时机!天不灭我姓童的,该是我姓童的红运到了。”立刻,带了一千兵马,从背后偷偷地来暗算方腊。
这一天,太阳慢慢地沉落西山,方腊的病刚刚好,在山下散步。忽然探子来报,说童淑带一千兵马杀来了。方腊吃了一惊,看看面前的众兄弟,一个个摩拳擦掌,都说:“拼!拼掉一个不吃亏,拼掉两个赚一个,拼掉三个赚两……”但是,方腊摇摇头,坚决不答应。方腊想:打吧,一抵十,没有把握,不能干;求救兵吧,迟了;退到睦州城下和大军一起吧,又怕会动摇正在攻城的军心。怎么办呢?方腊一急,翻身跳上一匹马,飞奔上山,看了看地形,发现这是一座孤立的小山,绕着山脚有一条平坦坦的路。“有了!”方腊说了声,接着大笑道:“童淑小儿,你来吧!”随即叫了一百骑兵,都飞马绕着这座小山奔跑。不多不少,一百骑兵的队伍头衔尾,尾接头,恰恰拉成一个圆圈,把这座小山围在当中。看去,只见马蹄踢起的灰尘,蒙蒙地遮住了这座小山。
不多会,童淑带着一千官兵赶到了。因为童淑早被方腊吓破了胆,所以不敢莽撞地冲杀过来。远远站着,探头探脑在观看。在半明半暗的黄昏中,他看到小山下,方腊骑兵一匹一接一匹,跑个没完,不知有多少。顿时童淑吓得手中钢刀“当啷”一声落在地上,他的升官发财梦也破灭了!他又羞、又恨、又怕,伸手接过旁人手中的刀,“喀嚓”一声把送信的探子杀了,还骂道:“眼瞎的,那么多的兵马,说成一百骑,你存心要我的脑袋搬家!”说完,童淑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觉得还好好的,就悄悄地带着一千兵马,像一群打输了的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就这样,方腊的一百骑兵,不动一刀,不动一枪,只是绕着小山兜圈子飞跑了一遍,就吓退童淑的一千官兵。官兵虽然退了,方腊也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当时的感觉不亚于孔明摆空城计的心情。出了这一身汗后,方腊感到身体更硬朗了,杀敌的信心更足了。从此,这座无名小山有了名——“百骑山”。百骑山方腊智退敌军的故事也流传开了。
方腊起义
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
0评论2024-01-2578
韩世宗的妻子是谁?她的结局?
韩世宗的原配妻子为白氏,但历史上并没有对她多加记载,后人多只记得,另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史书中只有她的姓氏,红玉一名是在她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她自幼跟在父亲和兄长身边练就了一身功夫,
0评论2024-01-2268
梁红玉的故事
梁红玉(?--1135)宋代着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
0评论2024-01-1840
童贯是怎样镇压方腊起义的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十几个官吏正在驱使一大群农民拉运奇花异石。这些花石是要运到京城供皇帝享用的,由于数量多,必须组织专运,所以称做“纲”。负责承办“花石纲&rd
0评论2024-01-1836
方腊起义之谜
北宋时期,吴地有个叫朱勔的人,为了献媚皇上,进贡了奇花异石。皇上非常满意,每年都增加数量。送花石的船道尾相连,绵延很长,号称“花石纲”。 每当漕河不能运,就要走海路,一但遇上风浪,人船都要沉没,枉死的人不胜数。江南几
0评论2024-01-1830
平顶山之谜
天月溪流过涯埠,下涯埠附近有一座山,这座山叫做翠屏山。 翠屏山很高,高得望不到顶;翠屏山很陡,陡得连松树的根也很难扎住。 翠屏山这样高,这样陡,人们无法上去开垦,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天变得更高,又一天天变得更陡。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个名叫方
0评论2024-01-1841
方腊打“野猪”真相如何
方腊在帮源洞七星聚义,用计杀掉了本村富豪方有常、方熊之后,扯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提出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杀富济贫。穷兄弟们人人喜笑颜开,个个磨拳擦掌,都盼着义军早日杀出帮源洞,攻打青溪城。 帮源洞附近有个
0评论2024-01-1845
花宝石的故事
传说方腊祖籍在安徽歙县。大概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来,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秃秃里落脚安家。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方腊还学会一手出色的箍桶手艺。因此年年农闲时节,他总挑上箍桶担子,四出到各
0评论2024-01-1839
方腊闹官卡
早先,碣村一带老百姓都是靠种漆过活的。一担漆卖出去,就得向官卡交纳许多许多漆税。 万年镇官卡里有两个税差。一个管过秤的姓勾,老百姓来交税,被他一称两称,一担漆便变成两担了,人家叫他“狗估估”;一个管收钱的姓寇,老百姓
0评论2024-01-1833
方腊开库门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禾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穷人家日子难过,而青溪县的粮库却装得满满的。村邻们熬不住,都来找方腊。方腊说:“办法有一个,不过大家要齐心。” 村邻们说:“只要
0评论2024-0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