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带着和平远航

2024-01-25 04:04800

公元1413年的冬天,在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一支世所罕见的庞大船队于晨雾尚未飘散之际,悄然起航。这支船队拥有宝船四十余艘,官校,水手,医士,工匠一应俱全,总人数达两万七千余人。船队统领郑和正当壮年,且已有3次远航西洋的经验。总之,这支船队可以说是当时世上最庞大的海上力量,所过之处,无不俯首称臣。但此时,郑和却独立于船头,远望大海,眉头紧缩。这让船上的水手感到非常奇怪,以前郑和大人每次出海都是雄心勃勃,志在必得,按理说这次出海任务也不困难,为何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连郑和最亲近的心腹也想不明白。

事实上,郑和的脑子里所担心的是明成祖朱棣下达给他的一个密诏。关于这个密诏的详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那时候,郑和刚刚完成第三次远航西洋,返回都城,向朱棣当面复命。在聊起海上奇遇的时候,郑和谈起了他所见到的一个堪比桃花源的小岛。该岛离中华大地并不远,岛上有大约一万居民,令郑和及其手下称奇的是,居民中只有三分之一是中国人,其他人都是金发碧眼,肤色也与常人不同。郑和虽然比手下们见识更广,但也从没见过这么多白种夷人聚居在一起。当岛上居民发现郑和船队后,立即展现了热情好客的一面,而郑和也是出于职业习惯,不仅欣然登岛,还详细记下了关于此岛的资料。话说郑和讲到这里,发现朱棣脸色阴晴不定,心中惶惑,不知道该不该接着说。朱棣见郑和停住了,挥一下袖子道:“接着说,把你在岛上的见闻全部告诉朕。”郑和领命,略感心惊地说道:“臣登岛后发现,两族人民相处非常融洽,可以说是相互取长补短,我们的人教给他们纺织,生产瓷器,还种植了茶叶。而白种居民则教给我们的人建造一种完全不同的建筑。岛上最令臣等惊讶的就是建筑了,感觉耳目一新,有一种我国建筑所并不具有的美感。这些建筑中最出彩的就是一个硕大的园林。园林里面有一个仙女般的雕像,脚踏波浪,手持白鸽,头戴海马凤冠,岛上居民称之为和平艾琳娜,和平艾琳娜的前面是和平许愿池。据居民们说,和平艾琳娜与和平许愿池特别灵验,正是她保护了他们有这一片美丽的生存之所……”“够了!”朱棣突然喝道。郑和抬起头,这才发现朱棣已经满脸怒色。朱棣道:“郑和,你难道忘了你的秘密任务吗!还记得朱允炆吗!”郑和这才恍然大悟朱棣暴怒的原因。

原来,这朱棣的皇帝位子不是继承而来的,朱棣本是燕王,不服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当皇帝,起兵造反,苦苦打了很久的仗才坐上龙椅。话说这篡位的朱棣倒也是个不错的皇帝,对百姓挺好,但对这旧敌是特别的狠毒。朱允炆手下的忠臣们大多都惨遭折磨而死,比如名满天下的方孝孺甚至被诛十族,这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上皇帝后,有个心病一直在折磨着朱棣,那就是被他篡位的朱允炆,在攻入京城的时候,不见了。对于如此仇恨敌人的朱棣来说,这还得了?而且朱棣也怕朱允炆也像他一样,又起兵篡他的位,于是派了很多人在全国范围内秘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至于郑和下西洋,也携带了寻找朱允炆踪迹的任务。如今,郑和告诉朱棣有这样一个秘密小岛,而且人口也不少,岂不正中了他的心病?此刻,郑和内心无比担忧,看着阴沉着脸,走来走去的朱棣,不知道他会下什么命令。朱棣想了一会,又坐下来继续询问了一些岛上情况后,奋笔写了一个密诏交给郑和。密诏的内容是一个很残酷的阴谋。朱棣听闻岛上铁器资源匮乏,农具不足,密令郑和准备再次下西洋,以送给岛民农具为由,暗地里将装满精良武器的箱子运到岛上,而后攻其不备,将该岛变成废墟!

话说郑和虽然和岛民们交情不深,但他是一个有慈悲之心的人,哪里忍心亲手做出这样的惨剧。而皇命又不能不听,否则不仅是他,手下们也会一起受到惩罚。因而郑和此次出洋心事重重,内心极其矛盾,始终不知该如何抉择。郑和的忧虑无法阻挡船队驶向小岛,很快,郑和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哎,走一步算一步吧,郑和心想。于是在岛上居民的感激声中,命令属下们将装满“农具”的箱子抬上了岸。岛民们充满感恩之情,邀船队上的士兵和水手下船在岛上休息几日,事情如预想的一样顺利,但这种顺利是郑和最不想看到的。

第一晚相安无事,岛民们尽地主之谊,船队上的人再次大开眼界,见识了很多不同文化的事物。第二个夜晚到来了,原计划今夜子时行动,郑和还没有将密诏告诉属下,而是命令他们看好箱子。随后,他独自外出,在岛上四处散心,想努力逼自己做出一个选择。很快,他又来到了美如仙女的和平艾琳娜的脚下。郑和内心的挣扎因为美丽的园林而减轻了不少,他站在纯净的和平许愿池旁,双目凝视和平艾琳娜的眼睛,内心喊道:“美丽的和平艾琳娜啊,如果你真是他们的守护神,就把武器变成真的农具吧!我真的不想看到战争在这里发生!”祷告一番后,夜已将近子时,郑和只得返回营地。回营之后,郑和仍没有做出抉择,他来到箱子旁,决定打开箱子,让属下们自己选择是否遵守密诏。万万没想到,郑和在开箱子的一霎那彻底傻眼了,刀枪真的全部变成了锄犁!属下们奇怪地看着郑和,不知他为什么要打开看看。郑和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直接跑向和平许愿池!

当他气喘吁吁地再次站在和平许愿池旁边的时候,看到了微笑着的和平艾琳娜,脚踏波浪,优雅中不失威严地向他走来。动听的声音从艾琳娜的嘴里发出:“郑和,和平是所有人类的梦想,是我用海马龙法杖将武器变成了农具,和平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扎根,也在人们的心里扎根,感谢你没有做出那个决定,和睦,包容,互爱的精神将继续存在于这片天地。未来,也要靠你这样的人传播这种精神。”郑和听后,双目含泪道:“不,美丽的和平艾琳娜,应该是我感谢你帮我下定了决心,使我避免成为一个发动战争的恶魔。如今我见识到了您的力量,让我更加坚信和平才是最终的梦想,我会为了这个梦继续走下去。”艾琳娜笑道:“郑和,你的奇遇还将继续,在你以后的航行中,我会暗中保护你一帆风顺,助你完成你的使命。我想,这次你回去后,皇帝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我赐予你此物,可保你不会被责罚。”说完,艾琳娜手中的和平鸽嘴里衔着一个木盒飞向郑和,郑和接下此盒,再次表示感谢。艾琳娜道:“你们皇帝内心也是有和平向善之追求的,相信他见了此物,必然明白其中含义,去吧郑和,继续你的冒险之旅。”话刚说完,和平艾琳娜又变成了那个圣洁美丽的雕像。郑和沉浸在这魔幻般的奇迹中,看到手中确实拿着一个木盒,才明白一切都是真的。于是他捧着木盒,向雕像行礼之后,返回了营地。

大约两年后,象征着大明鼎盛国力的郑和船队回到了祖国。船队统领郑和一下船就快马加鞭去京城复命。不出郑和所料,朱棣听说密诏没有执行之后立刻龙颜大怒。但郑和并没有特别慌张,他相信和平艾琳娜所说的话,将木盒呈给了朱棣。朱棣生气而又好奇地打开了木盒,郑和看不见木盒里的东西,观察朱棣的脸色先是惊讶,而后被吸引,最后脸上的怒气完全消失了,隐约有一丝哀伤。朱棣看了很久,又沉默了很久,对郑和道:“这次你做得对,密诏一事不再追究。朕……错了。”郑和惊讶地听到皇帝居然向自己认错,万分欣喜那个小岛上的居民可以继续过上和平,美好的生活的同时,更加坚信和平艾琳娜神奇的力量。

神奇的和平艾琳娜所给的木盒中到底是什么?朱棣一直没有告诉别人,所以中国无人知晓。但在南洋流传这这样一个典故,一个魔盒拯救了一个美丽的岛屿。魔盒里是用魔法变换出的岛屿建筑景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正当你看得投入的时候,魔盒里升起狼烟,燃起战火,一切美丽的事物崩塌为灰烬。无论是谁看了都会痛恨这场战争的发生。

和平是全体人类的梦想,和平艾琳娜让和平的种子在人们心里发芽,唤起人们沉睡的梦。带着和平远航,是和平艾琳娜交给郑和的任务,也是每个人的任务。和平艾琳娜所倡导的真善美的精神,将世代流传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凤肝龙胆搅惊涛
一奇光异彩海马龙明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十五,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正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大洋之上,在其中一艘船的船头,一位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神色严峻地看着初升的海上明月,他就是担任船队军事护航任务的最高指挥官龙武。面对皓月下波光鳞鳞的

0评论2024-01-2582

郑和之祥瑞龙马
郑和带领2.7万人下西洋,200多艘船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行了十天路程,这日即将到了古里这个地方。郑和正在舱内同随同参谋查看地图,突听手下来报:“启禀大人,海中出现两只怪物,身披彩霞,脚踏祥云,身如三丈铜壁,刀剑不可伤。”郑和听了便是大惊

0评论2024-01-2580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

0评论2024-01-2445

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简介 王景弘是
王景弘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宦官。王景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郑和相似,但是却没有郑和那么出名。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氏,洪武年间入宫成为太监。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与郑和等人一起下西洋,此后又参与了几次下西洋的活动,是此次

0评论2024-01-2349

蔡伦简介 为何说蔡伦是最伟大的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同时因为历史上出了不少害国害民的权宦,所以后世对太监的印象不好。就好比正常大臣有忠臣和奸臣之分一样,太监自然也有好坏之分。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太监不少,广为人知的便是郑和了。郑和下西洋,宣扬

0评论2024-01-2356

郑和下西洋的军事行动 郑和被哪个国王打劫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交史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教科书的宣扬中,郑和下西洋是一场宣扬国威,与各国友好交流的一次航海活动。此次航海活动,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野蛮侵占是不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郑和的下西洋活动是和平的。在航海过程中,也遇到许多

0评论2024-01-2346

郑和在净身前是干什么的?郑和为何有儿子?
郑和是中国古代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太监。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一般来说大家对太监的观感都不是很好。毕竟在出名的太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奸宦、权宦。郑和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留的还是好名声,可见他功绩有

0评论2024-01-23149

刘大夏到底有没有烧航海资料?为何说是他烧
郑和下西洋,绝对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对于这支庞大的军队,为何会下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寻找消失的建文帝。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忽视这次航行伟大的历史意义。此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航海行动,同

0评论2024-01-2342

朱棣手下有哪些宦官受到重用?他们有何功绩
明朝时期的宦官是所有朝代中活得最有底气的,这全都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棣在位期间重用宦官,还设置了东厂衙门这一监察机构,助长了宦官为祸朝纲的风气。不过,朱棣之所以要重用宦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身边的宦官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十分著名。先说说七下西

0评论2024-01-2342

万里漂西洋
明朝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奇迹。三保太监郑和、大司马王景弘,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于公元1405年6月,统帅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出动宝船六十二艘,以及马船、战船、座船、两船、水船一百余艘,开始首次远航西大西洋,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后

0评论2024-0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