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三保太监下西洋

2024-01-24 17:44390

三保太监下西洋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城外去了;别的地方传来的消息更离奇,说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还做了和尚,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使明成祖不得不怀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万一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马,用朝廷的名义讨伐他,岂不可怕。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问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那时候,我国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发展起来。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下落,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样,他就决定派一支队伍,出使国外。让谁来带这支队伍呢?当然非得是自己的心腹不可。他想到跟随他多年的宦官郑和,倒是个挺合适的人选。

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他的祖父、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还到麦加(伊斯兰教的主要圣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过圣。郑和小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过外国的一些情况。后来,他进燕王宫里当了太监,因为他聪明能干,得到明成祖的信任。这郑和的名字还是明成祖给他起的。但是民间把他的小名叫惯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监”,后来,有的书上也写成“三宝太监”。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乘坐六十二艘大船,这种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在当时是少见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许多国家见郑和带了那么大的船队,态度友好,并不是来威吓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

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西洋各国国王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在出使的路上,虽然遇到几次惊涛骇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船队从没出过事。只是在船队回国、经过旧港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旧港地方有个海盗头日,名叫陈祖义。他占据了一个海岛,纠集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这回听到郑和船队带着大批宝物经过,分外眼红,就和同伙计议,表面上准备迎接,趁郑和不防备,就动手抢劫。

这个计谋被当地人施进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队告诉了郑和。

郑和心想,我手下有二万兵士,还怕你小小海盗?既然你要来偷袭,就非得给你点教训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开,在旧海港口停泊下来。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备好火药、刀枪,严阵以待。

夜深的时候,海面上风平浪静,陈祖义带领一群海盗乘着几十艘小船直驶港口,准备偷袭。只听到郑和坐船上一声火炮响,周围的大船都驶拢来,把陈祖义的海盗船围住。明军人多势大,早有准备,把陈祖义杀得大败。大船上的兵士丢下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陈祖义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郑和把陈祖义捆绑了起来,押回中国。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献上了俘虏。各国的使者也会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眉开眼笑。

后来,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国家的威望,又能促进跟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好处很多。所以打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在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到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一年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个老臣掌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七次,国家花费太大,到国外航行的事业就停了下来。

郑和的七次航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通过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那些国家里还流传着三保太监的事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凤肝龙胆搅惊涛
一奇光异彩海马龙明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十五,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正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大洋之上,在其中一艘船的船头,一位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神色严峻地看着初升的海上明月,他就是担任船队军事护航任务的最高指挥官龙武。面对皓月下波光鳞鳞的

0评论2024-01-2574

郑和之祥瑞龙马
郑和带领2.7万人下西洋,200多艘船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行了十天路程,这日即将到了古里这个地方。郑和正在舱内同随同参谋查看地图,突听手下来报:“启禀大人,海中出现两只怪物,身披彩霞,脚踏祥云,身如三丈铜壁,刀剑不可伤。”郑和听了便是大惊

0评论2024-01-2577

带着和平远航
公元1413年的冬天,在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一支世所罕见的庞大船队于晨雾尚未飘散之际,悄然起航。这支船队拥有宝船四十余艘,官校,水手,医士,工匠一应俱全,总人数达两万七千余人。船队统领郑和正当壮年,且已有3次远航西洋的经验。总之,这支船队可

0评论2024-01-2575

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简介 王景弘是
王景弘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宦官。王景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郑和相似,但是却没有郑和那么出名。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氏,洪武年间入宫成为太监。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与郑和等人一起下西洋,此后又参与了几次下西洋的活动,是此次

0评论2024-01-2346

蔡伦简介 为何说蔡伦是最伟大的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同时因为历史上出了不少害国害民的权宦,所以后世对太监的印象不好。就好比正常大臣有忠臣和奸臣之分一样,太监自然也有好坏之分。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太监不少,广为人知的便是郑和了。郑和下西洋,宣扬

0评论2024-01-2355

郑和下西洋的军事行动 郑和被哪个国王打劫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交史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教科书的宣扬中,郑和下西洋是一场宣扬国威,与各国友好交流的一次航海活动。此次航海活动,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野蛮侵占是不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郑和的下西洋活动是和平的。在航海过程中,也遇到许多

0评论2024-01-2345

郑和在净身前是干什么的?郑和为何有儿子?
郑和是中国古代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太监。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一般来说大家对太监的观感都不是很好。毕竟在出名的太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奸宦、权宦。郑和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留的还是好名声,可见他功绩有

0评论2024-01-2374

刘大夏到底有没有烧航海资料?为何说是他烧
郑和下西洋,绝对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对于这支庞大的军队,为何会下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寻找消失的建文帝。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忽视这次航行伟大的历史意义。此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航海行动,同

0评论2024-01-2341

朱棣手下有哪些宦官受到重用?他们有何功绩
明朝时期的宦官是所有朝代中活得最有底气的,这全都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棣在位期间重用宦官,还设置了东厂衙门这一监察机构,助长了宦官为祸朝纲的风气。不过,朱棣之所以要重用宦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身边的宦官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十分著名。先说说七下西

0评论2024-01-2341

万里漂西洋
明朝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奇迹。三保太监郑和、大司马王景弘,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于公元1405年6月,统帅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出动宝船六十二艘,以及马船、战船、座船、两船、水船一百余艘,开始首次远航西大西洋,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后

0评论2024-0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