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郑和下西洋的军事行动 郑和被哪个国王打劫

2024-01-23 11:46450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交史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教科书的宣扬中,郑和下西洋是一场宣扬国威,与各国友好交流的一次航海活动。此次航海活动,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野蛮侵占是不同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郑和的下西洋活动是和平的。在航海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自然也有相应的军事活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就被一国国王索要过路费,由此引发双方战争。

印度大陆南端有一国名锡兰山国,古称僧伽罗国。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载:昔释迦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罗,诸德兼备,国人推尊为王,故国亦以僧伽罗为号也。;王宫侧有佛牙精舍,饰以众宝,晖光赫奕,累世相承,敬礼不衰。

因为古籍的影响,永乐帝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就给了他一个任务,命其前往锡兰山国供养佛牙。

郑和奉命前往,哪知道现实和书籍中记载相差很大。锡兰山国的国王亚列苦奈儿不仅不敬佛法,而且崇祀外道,暴虐凶悖,靡恤国人,亵慢佛牙?。

郑和见此情形,就劝诫亚列苦奈儿崇敬佛法,远离外道。因为国家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亚列苦奈儿经常劫掠往来商客。这时候亚列苦奈儿不仅不听郑和劝诫,还向郑和索要过路费,意图谋害郑和。郑和抢先察觉先机,带领舰队撤离。

四年后的永乐七年,郑和再次来到锡兰山国,想向其国寺院布施立碑。亚列苦奈儿不满意明朝布施与颁赐的财务,因此再次起了劫掠郑和舰队,谋害郑和之心。

亚列苦奈儿发兵五万,意图将明朝舰队拿下。郑和事先察觉,原本是想像上次一样撤离的。却不想这次亚列苦奈儿,早就已经发兵堵住了他的后路。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战争已经是必不可免了。郑和召来部署,言:贼众既出,国中必虚,且谓我军孤怯,无能为。如出其不意,可以得志。

于是趁夜率军突袭了锡兰山国王都,逼入宫中,将国王亚列苦奈儿擒拿。等到锡兰山国军队反应过来之时,老大都落入郑和手中,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这场战争便是航海史上著名的锡兰山国之战,结局郑和以少胜多,宣扬国威。本来是锡兰山国王占山为王,打劫郑和,却不想被郑和反来一手,教他做人。

战争结束之后,郑和将佛牙请回明朝供奉,而亚列苦奈儿也被一同押往京都问罪。明朝重新任命尔耶巴乃那为锡兰国王,将锡兰国纳入了明朝的朝贡体系。

其实郑和多次下西洋,军事活动并不止锡兰山国之战一例。第一次下西洋,海盗陈祖义想要劫掠舰队。郑和率兵与战,祖义大败,杀贼党五千余人,烧贼船十艘,获其七艘,及伪铜印二颗,生擒祖义等三人。既至京师,命悉斩之。

第四次下西洋,途径苏门答腊国,处置对明朝有怨恨的专政国臣苏干剌。更别说其他大大小小巡捕海盗的活动了。

所以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和平外交的代表,但友好并不等同于软弱。就如今天的中国一般,朋友来了我们好酒好菜招待,敌人来了自然有刀枪炮火伺候,这才是大国风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凤肝龙胆搅惊涛
一奇光异彩海马龙明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十五,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正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大洋之上,在其中一艘船的船头,一位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神色严峻地看着初升的海上明月,他就是担任船队军事护航任务的最高指挥官龙武。面对皓月下波光鳞鳞的

0评论2024-01-2574

郑和之祥瑞龙马
郑和带领2.7万人下西洋,200多艘船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行了十天路程,这日即将到了古里这个地方。郑和正在舱内同随同参谋查看地图,突听手下来报:“启禀大人,海中出现两只怪物,身披彩霞,脚踏祥云,身如三丈铜壁,刀剑不可伤。”郑和听了便是大惊

0评论2024-01-2577

带着和平远航
公元1413年的冬天,在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一支世所罕见的庞大船队于晨雾尚未飘散之际,悄然起航。这支船队拥有宝船四十余艘,官校,水手,医士,工匠一应俱全,总人数达两万七千余人。船队统领郑和正当壮年,且已有3次远航西洋的经验。总之,这支船队可

0评论2024-01-2575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

0评论2024-01-2439

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简介 王景弘是
王景弘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宦官。王景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郑和相似,但是却没有郑和那么出名。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氏,洪武年间入宫成为太监。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与郑和等人一起下西洋,此后又参与了几次下西洋的活动,是此次

0评论2024-01-2346

蔡伦简介 为何说蔡伦是最伟大的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同时因为历史上出了不少害国害民的权宦,所以后世对太监的印象不好。就好比正常大臣有忠臣和奸臣之分一样,太监自然也有好坏之分。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太监不少,广为人知的便是郑和了。郑和下西洋,宣扬

0评论2024-01-2355

郑和在净身前是干什么的?郑和为何有儿子?
郑和是中国古代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太监。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一般来说大家对太监的观感都不是很好。毕竟在出名的太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奸宦、权宦。郑和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留的还是好名声,可见他功绩有

0评论2024-01-2374

刘大夏到底有没有烧航海资料?为何说是他烧
郑和下西洋,绝对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对于这支庞大的军队,为何会下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寻找消失的建文帝。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忽视这次航行伟大的历史意义。此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航海行动,同

0评论2024-01-2341

朱棣手下有哪些宦官受到重用?他们有何功绩
明朝时期的宦官是所有朝代中活得最有底气的,这全都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棣在位期间重用宦官,还设置了东厂衙门这一监察机构,助长了宦官为祸朝纲的风气。不过,朱棣之所以要重用宦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身边的宦官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十分著名。先说说七下西

0评论2024-01-2341

万里漂西洋
明朝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奇迹。三保太监郑和、大司马王景弘,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于公元1405年6月,统帅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出动宝船六十二艘,以及马船、战船、座船、两船、水船一百余艘,开始首次远航西大西洋,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后

0评论2024-0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