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郑和在净身前是干什么的?郑和为何有儿子?

2024-01-23 07:53740

郑和是中国古代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群,一般来说大家对太监的观感都不是很好。毕竟在出名的太监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奸宦、权宦。郑和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留的还是好名声,可见他功绩有多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大家听的一定都不少。本文不为大家介绍郑和的丰功伟绩,纯粹是前几天突发奇想,想郑和下西洋或者入宫前是干什么的,然后查了查资料,顺便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郑和原本姓马,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和忠实信仰的家庭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跋山涉水朝觐麦加,被当地人尊称为哈只,意为朝圣者。

郑和母亲温氏,是一个温和贤良的母亲,将他和哥哥姐姐都照顾的很好。马家在当地有些名望,所以郑和小时候的日子过的挺舒心幸福的。

别看郑和后来当了太监,但他不是因为家里贫穷。郑和祖辈上还是官宦家庭,元朝初年迁居云南,成为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出兵云南,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马家是元朝云南王麾下贵族,自然牵连其中。在战乱中,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随后受阉割之刑,在军中做秀童。

14岁的时候,郑和进入北平燕王府。因为聪明邻里,朱棣觉得不错,于是就将他留在了身边。日子久了,更觉郑和不错,逐渐成长为朱棣心腹。

既然朱棣重视郑和,自然会培养他。在燕王府的时候,郑和得到系统的学习。因为得到朱棣允许,可以随意的阅读府中藏书,郑和进步飞快。

但凡有期盼之人,尽管跌入淤泥,也想爬出来。郑和虽然被阉割,但却抓住时机,勤奋学习,充实自己。

在努力学习之下,郑和成了学识渊博的人。聪明伶俐而又学识丰富,郑和总能出色完美的完成燕王委派的人物,得到朱棣重用,内侍中无出其右。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谋图江山的时候,郑和也立下大功。他在这场战争中有战功,所以战后得到朱棣封赏,赐姓郑,此后由马和改名郑和,以纪念战功。

除了赐姓之外,郑和还被升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朝中四品大臣,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受阉割之刑的时候才11岁,自然不可能留下子嗣。而他之所以会有儿子郑恩来,是他的哥哥马文铭怕他后继无人,所以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弟弟,这才让郑和得以享受子孙香火。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凤肝龙胆搅惊涛
一奇光异彩海马龙明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十五,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正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大洋之上,在其中一艘船的船头,一位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神色严峻地看着初升的海上明月,他就是担任船队军事护航任务的最高指挥官龙武。面对皓月下波光鳞鳞的

0评论2024-01-2574

郑和之祥瑞龙马
郑和带领2.7万人下西洋,200多艘船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行了十天路程,这日即将到了古里这个地方。郑和正在舱内同随同参谋查看地图,突听手下来报:“启禀大人,海中出现两只怪物,身披彩霞,脚踏祥云,身如三丈铜壁,刀剑不可伤。”郑和听了便是大惊

0评论2024-01-2577

带着和平远航
公元1413年的冬天,在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一支世所罕见的庞大船队于晨雾尚未飘散之际,悄然起航。这支船队拥有宝船四十余艘,官校,水手,医士,工匠一应俱全,总人数达两万七千余人。船队统领郑和正当壮年,且已有3次远航西洋的经验。总之,这支船队可

0评论2024-01-2575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

0评论2024-01-2439

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简介 王景弘是
王景弘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宦官。王景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郑和相似,但是却没有郑和那么出名。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氏,洪武年间入宫成为太监。在永乐三年的时候,与郑和等人一起下西洋,此后又参与了几次下西洋的活动,是此次

0评论2024-01-2346

蔡伦简介 为何说蔡伦是最伟大的太监?
太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同时因为历史上出了不少害国害民的权宦,所以后世对太监的印象不好。就好比正常大臣有忠臣和奸臣之分一样,太监自然也有好坏之分。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太监不少,广为人知的便是郑和了。郑和下西洋,宣扬

0评论2024-01-2355

郑和下西洋的军事行动 郑和被哪个国王打劫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交史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教科书的宣扬中,郑和下西洋是一场宣扬国威,与各国友好交流的一次航海活动。此次航海活动,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野蛮侵占是不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郑和的下西洋活动是和平的。在航海过程中,也遇到许多

0评论2024-01-2345

刘大夏到底有没有烧航海资料?为何说是他烧
郑和下西洋,绝对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对于这支庞大的军队,为何会下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寻找消失的建文帝。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不能忽视这次航行伟大的历史意义。此次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航海行动,同

0评论2024-01-2341

朱棣手下有哪些宦官受到重用?他们有何功绩
明朝时期的宦官是所有朝代中活得最有底气的,这全都归功于明成祖朱棣。朱棣在位期间重用宦官,还设置了东厂衙门这一监察机构,助长了宦官为祸朝纲的风气。不过,朱棣之所以要重用宦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身边的宦官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十分著名。先说说七下西

0评论2024-01-2341

万里漂西洋
明朝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奇迹。三保太监郑和、大司马王景弘,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于公元1405年6月,统帅水手官兵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出动宝船六十二艘,以及马船、战船、座船、两船、水船一百余艘,开始首次远航西大西洋,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后

0评论2024-0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