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十一日,乾隆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置刚八天,三旗都统李禧就来找这位新皇帝了。
李都统这天去找新皇帝,时机似乎不太好,因为这天恰好是雍正的灵柩从乾清宫南移到雍和宫的日子。副都统耿韬也劝过他,但他就是不听。不过,正一身热孝的乾隆没有生气,先命令赐座,坐下来了还不够,又热情地招呼李都统坐近些。面对领导主动拉近距离的做法,李都统也很配合,在汇报了公务后提出辞职。理由是:管着三个旗的兵力,权力太大。醉翁之意不在酒,当着新领导辞职的,往往是伸手要权的居多。
此时的乾隆可能是在军方中还没有亲信,或者有意整顿京城的八旗部队,或者琢磨透了李禧的心思,忽然显得格外热情,不但否决了李禧的口头辞职报告,而且很肯定地说还要他管五六个旗。接着,乾隆进一步提示,要加大李禧的权力空间,除了管理现在的西四旗部队,还会让他插手东四旗的整顿业务。接见的最后,乾隆做了一个表态,说:“你不要怕,我也和你一样不怕,天命在我这边。”这似乎是在为李禧壮胆。李禧欢欣鼓舞,回到住所就憋不住对耿韬等好友、同事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过了13天,李禧又来找乾隆,要汇报五件公事。汇报完第一件,他可能觉得自己是个角儿,于是提起汉族士兵的福利问题。对此,乾隆发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指示:等你当了总督,再具体打报告上来,具体实施。这个指示很积极,不但汉营战士的福利问题得到了解决,更重要的是:李禧要升总督了。会谈一结束,李禧马上就将这一新消息告诉了好友们。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禧又去见乾隆,商谈苗疆事务。乾隆先叫李禧坐,然后居然抓住他的手大哭起来,还说了一些示弱的话。被老大拉着手哭,那种朝廷重臣的良好感觉油然而生,李禧激动地表示十分愿意帮忙,可“奴才是孤臣”。乾隆趁热打铁,说让他放手去做。
看样子要跟皇上做哥们儿了,李禧激动得大汗淋漓。乾隆马上叫来太监,给李禧扇扇子。可李禧终究没能冷静下来,从宫里头一出来,就让副都统耿韬知道了上述一幕,并透露了乾隆还是太子时跟他说过的一件私事—当年二人曾谈及乾隆最喜欢哪个儿子,李禧说是四爷,乾隆当场表扬了李禧,说他跟自己想的一样。
可是不久,李禧的好运就到头了。就在他给乾隆打报告说要提高汉兵待遇后不到一个星期,李禧被拿下了,连同被拿下的还有副都统耿韬,缘由是泄露密旨。
乾隆似乎开恩了,特别指示,在审讯中要尊重李禧和耿韬,“命审讯大臣宜存大体”。然而,这跟具体定罪没有关系,李禧只承认自己泄露了辞职没有得到批准、皇上叫他整顿东四旗的事项,余下的都是其他参与撰写圣旨的人泄露的。
认不认罪已不是李禧自己说了算,墙倒众人推,那些平时跟他交头接耳过的朋友、同事,都纷纷来揭发、检举他,说他“任性刻薄”“擅作威福”“肆无忌惮”“狂妄悖谬”,甚至还揭发他家的宅子竟然有十四五层深。
这个时候,乾隆再也不会拉着李禧的手拉家常了,而是冷冷地批道:“着将耿韬一并交部,余依议。”雍正十三年十二月,李禧被斩。
嘴巴大在任何时代,永远都不是件好事。在封建帝制社会惹杀身之祸,在文明社会当然不至于闹到被杀头,不过当今社会,人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隐私权意识都很强,只要触及这一点,个个马上变“乾隆”,因大嘴巴打官司的还少吗?尤其是网络围剿,从心理感受而言,那滋味大概跟千刀万剐的凌迟差不多吧。
步云桥上漫步
今天天空格外晴朗,傍晚时分,闲暇偷懒之际,我独自一人信步来到台儿庄古城步云桥,桥上的大理石扶手栏杆早已镶嵌进夕阳临坠草丛前斜洒的那缕余晖之中,愈显步云桥的娇贵和矜持,我拾级而上,倒垂的烟柳轻拂衣衫上的撲土,我的心为之一颤,那不是久驻心田的情
0评论2024-01-2591
山东无梁
刘墉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关于他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传说很多。这里所说的,就是刘墉为山东百姓智减粮税的故事。话说刘墉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老家山东连续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山东巡抚国泰有和珅做后台,无视百姓生死,结党营私,横征暴敛
0评论2024-01-2572
龙凤海马
伦敦布朗酒店的一间豪华包间内,老乔治独自抽着雪茄。这时,门开了,他的秘书爱丽丝领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老乔治看着这个男子,说了声“请坐。”男子很绅士地坐了下来,说了声“Thankyou。”并把一个黑色的箱子摆到老乔治面前,“乔治先生,想必
0评论2024-01-2577
大清皇帝爱吃鸭
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
0评论2024-01-2568
乾隆皇帝养生秘诀
乾隆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冠军,享年89岁,他的长寿原因是多方面的。乾隆虽是满族,但他全盘接受了汉文化,并且善于依照汉文化的理论去养生。他根据古代中医的理论,为自己制订了养生十六字诀:“吐纳脏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并依此而行,毫不
0评论2024-01-25145
状告皇太极
1.大闹县衙清朝乾隆四十七年的一天,直隶赞皇的知县傅治中刚坐上衙门,县衙外的大鼓“咚咚咚”地响了三下,紧接着走进来一个穿着白衣、面容娇好的女子,这女子看不出有多大年纪,往大里或者往小里猜都有可能,让傅治中奇怪的是她手里捧着一块长生牌位。白衣
0评论2024-01-2571
和坤:以才貌双全获得乾隆的恩宠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一句话成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口头禅。同时,这也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真实写照。说起和珅,别人肯定要说,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连之臣,头号太贪家。但对于他个人的发迹,及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
0评论2024-01-2578
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
乾隆皇帝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六次巡视江南。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每
0评论2024-01-2575
清朝皇帝的衣食住行
宫闱秘事,皇帝的私生活,外间了解者不多,因此,民间总会有种种离奇的传说。事实上,皇帝也是正常人,也有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皇帝并非时时龙袍加身为皇帝管理衣着的太监,名为“四执事”,四者:冠,袍、带、履。“四执事库”,即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取“
0评论2024-01-2574
像文人一样吃
鲁迅小厨鲁迅先生一生在吃上异常节俭。有资料考证,鲁迅日常菜谱无非三菜一汤,菜色基本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每月买食材的钱只抵得上购书开支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鲁迅也有一系列比较偏好的菜品。最为奇特的是,鲁迅
0评论2024-0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