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和坤:以才貌双全获得乾隆的恩宠

2024-01-25 03:31780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一句话成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口头禅。同时,这也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真实写照。

说起和珅,别人肯定要说,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奸连之臣,头号太贪家。但对于他个人的发迹,及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人们却不一定了解。本书看重围绕这一主题,全方位、全视野地展开阐述。也许这是一个圆满的答案。

和珅,字致斋,姓钮祜禄氏,乾隆十五年(1750年)生,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武官世家,是个官学学生。长得一表人材,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肤色晰白,水汪汪的两只眼睛尤有媚气。如果稍为点缀,酷肖一位俊俏美貌的妙龄女郎。他的身世和这副长相为奠定他一生荣华富贵提供了优厚的条件。然而,还有他自幼具有性格刚强,志向远大,敢于同命运作不屈的抗争,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是决定改变了个人命运的一大举措。

清高宗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专制、最好大喜功的帝王之一,他的所谓“十全武功”奉祠了专政的独裁,夸大了封建皇朝盛世。导致其晚年的社会风气渐趋于腐化堕落、腐败不堪的局面,宠养了和珅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蛀虫。

在乾隆四十年到四十一年间,和珅靠着英俊的相貌和善察颜观色拍马屁技巧,由一个抬轿的侍卫一跃升到中央最高统治阶层,当他做军机大臣时才28岁。和珅的一生中几乎把握过大清帝国所有实权,如国家的人事权、财权、军权、文化教育大权、民族事务及外交大权,都直接地控制在他的手里,以至于朝鲜使者和英国使者都把他当成二皇帝。

综观其历史奇迹,应该说享受权力还不是和珅最主要的目的,他的权力欲远远比不上其金钱欲。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获取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金钱。当嘉庆下令查办和珅时,仅从和珅家抄出的财产就值银九亿两。这是何等惊人的一幕。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我们的宗旨是将实用性、可读性、启发性融为一体,以飨读者。本书在很多地方吸收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编著者2001年5月于燕园和珅自幼好学上进,肯动脑筋,满汉皆通,出类拔萃。关于和珅发迹的原因,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而,史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和珅内靠英俊相貌和善解人意,外借偶然机遇,受到乾隆皇帝的恩赐,破格提拔,一步登天。

1.八旗子弟,武官世家“名流出自世家”,这句话并非虚传。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贪官和珅出生在清王朝发展到历史最高峰的时期。和珅的家族并非一般。有关和珅家庭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产生某些反面说法,说他出身“贫贱”、“低微”,言外之意,他是不配当“宰相”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很可能是由于他被治罪后,人们对他的鄙视,或往日被他打击、排挤的人对他的忌恨、敌视;也许是因为他当政时迁升太快,又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故为同僚们所不齿,背后对他蔑视、痛恨,少不了用些贬词。当然,不可否认,论出身,他比李侍尧等人是低的。不管怎么说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大妥当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下面分别介绍旗籍及世家,予以证实。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甲刺:那是满语译为“进或代”意思),他家曾一度被抬人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划归为正红旗。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父名常保,母为伍弥泰之女,另有一说是嘉谟之女。

“学而优则仕”。和珅少年得志,聪明过人,学业有成,也是他后来得宠的重要原因。

和珅少年时期曾在咸安宫官学学习过。咸安宫官学最初为内务府人员子弟所办,但后来就成为所有八旗子弟均可就学的学校了。这些学童不是一般八旗子弟,而是八旗子弟中经过挑选的优秀者,咸安宫官学也是诸官学中的佼佼者,用今天的话说,是一所重点学校。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步云桥上漫步
今天天空格外晴朗,傍晚时分,闲暇偷懒之际,我独自一人信步来到台儿庄古城步云桥,桥上的大理石扶手栏杆早已镶嵌进夕阳临坠草丛前斜洒的那缕余晖之中,愈显步云桥的娇贵和矜持,我拾级而上,倒垂的烟柳轻拂衣衫上的撲土,我的心为之一颤,那不是久驻心田的情

0评论2024-01-2591

山东无梁
刘墉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关于他不畏权贵,为民请命的传说很多。这里所说的,就是刘墉为山东百姓智减粮税的故事。话说刘墉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老家山东连续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山东巡抚国泰有和珅做后台,无视百姓生死,结党营私,横征暴敛

0评论2024-01-2572

龙凤海马
伦敦布朗酒店的一间豪华包间内,老乔治独自抽着雪茄。这时,门开了,他的秘书爱丽丝领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老乔治看着这个男子,说了声“请坐。”男子很绅士地坐了下来,说了声“Thankyou。”并把一个黑色的箱子摆到老乔治面前,“乔治先生,想必

0评论2024-01-2577

大清皇帝爱吃鸭
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

0评论2024-01-2568

乾隆皇帝养生秘诀
乾隆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冠军,享年89岁,他的长寿原因是多方面的。乾隆虽是满族,但他全盘接受了汉文化,并且善于依照汉文化的理论去养生。他根据古代中医的理论,为自己制订了养生十六字诀:“吐纳脏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并依此而行,毫不

0评论2024-01-25145

别拿皇帝当哥们儿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十一日,乾隆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置刚八天,三旗都统李禧就来找这位新皇帝了。李都统这天去找新皇帝,时机似乎不太好,因为这天恰好是雍正的灵柩从乾清宫南移到雍和宫的日子。副都统耿韬也劝过他,但他就是不听。不过,正一身

0评论2024-01-2575

状告皇太极
1.大闹县衙清朝乾隆四十七年的一天,直隶赞皇的知县傅治中刚坐上衙门,县衙外的大鼓“咚咚咚”地响了三下,紧接着走进来一个穿着白衣、面容娇好的女子,这女子看不出有多大年纪,往大里或者往小里猜都有可能,让傅治中奇怪的是她手里捧着一块长生牌位。白衣

0评论2024-01-2571

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
乾隆皇帝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六次巡视江南。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每

0评论2024-01-2575

清朝皇帝的衣食住行
宫闱秘事,皇帝的私生活,外间了解者不多,因此,民间总会有种种离奇的传说。事实上,皇帝也是正常人,也有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皇帝并非时时龙袍加身为皇帝管理衣着的太监,名为“四执事”,四者:冠,袍、带、履。“四执事库”,即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取“

0评论2024-01-2574

像文人一样吃
鲁迅小厨鲁迅先生一生在吃上异常节俭。有资料考证,鲁迅日常菜谱无非三菜一汤,菜色基本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每月买食材的钱只抵得上购书开支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鲁迅也有一系列比较偏好的菜品。最为奇特的是,鲁迅

0评论2024-0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