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兄弟为官

2024-01-22 22:22500

兄弟为官 作者:文起 发布时间:2012-11-13 明朝万历年间,南河县一周姓人家,有孪生两兄弟,哥哥叫周大明,弟弟叫周大亮。大明大亮这个名字,是因为母亲生他们时,正值天亮之时,所以,父亲给他们兄弟起了大明大亮的名字。

大明大亮兄弟俩天资聪慧,学有所成,并于同年同科及第,同月分任了两个县的县官。一个在白山县,一个在黑水县。哥哥大明到了白山,弟弟大亮去了黑水。由于两县相隔遥远,分别后就没见过面,一别就是五年。这年的端午过后,不幸家中老父过世,兄弟二人回家奔丧,才算见了面。

兄弟二人同为县官,可这次回家,大亮是一身锦绣,大明却是上下旧衫,大亮带回了满箱的银两,大明却是两手空空,不仅让人唏嘘感叹。

其实兄弟二人所在的两个县,虽然相隔遥远,但二人到任之时,经济状况,人文环境都差不了多少。然而,二人的心路不同,个人所得,却是天壤之别。

办完父亲的丧事,兄弟二人才坐在一起,三杯酒过后,便说起了为官之道,不仅感慨万千。

当初大明到了白山县,继承了前任县官清俭恤民的治理办法,县衙清俭,百姓守己,社会安宁,发展虽然慢了一些,但百姓的日子还是稳步向上的。大亮到了黑水县,黑水也是男耕女织,昼作夜宿,一片太平。可是,他看到原来那个老县官,一绺稀疏的胡须,几根雪白的头发,一身破旧的官服,瘦骨嶙峋,顿觉可怜。这老县官已经七十有七了,是上书请辞,才被朝廷批准还乡的。如若不然,只怕朝廷都把他忘了,因为黑水县平静的出奇。老县官回乡之时,一人一驴一箱书,别无他物。

周大亮看着一驴一人,越走越远的老县官,心里想到,混到这步天地,真是妄为几十年之官涯,妄为百姓之父母。他最后鄙睨地看了一眼老县官,哼了一声,回了县衙。

大明又喝下一杯酒,才开口问道,兄弟回家衣冠楚楚,还带回了若多银两,为兄自感佛如。想必是兄弟治理有方,地方富庶,何不说来,让为兄一听,也便效仿。

大亮听了,有点得意,看看大明,喝下杯中酒,才说:其实我的前任,为什么朝廷都把他忘了,就是因为他太平庸了,平庸的像个鸟。他跟百姓们倒是平等,乃至兄弟爷们儿相称。百姓们倒是乐了,可衙门里苦了,连个击鼓的都没有,喊冤的都没有,这还叫衙门吗。

“这不是很好吗?”大明听了说道。

大亮轻蔑一笑,又喝下一杯酒,接着说:“好,好什么?做官为什么?为什么做官?一是升迁,二是吃穿。他这么治理,两条都没占到,所以才可怜之极。”

那,你又是怎么治理的?大明又问。

大亮说,为官要有所作为,就要经营风浪,没有风浪要制造风浪,只有有了风浪,才可乘风破浪有所作为。我到任后,面对的是一个冷清的衙门,平静的民间,哪里有什么风浪。这样的状况我怎能乘风破浪,怎能有所作为。为此,我搞了一些条规,首先从改变冷清的衙门开始,选了一帮衙役进来……

可是,你招进了衙役是需要开销的呀,朝廷又不给饷?大明有点不解,没等他说完,就问。

这个我知道,事在人为。我不拟了一些条规吗?我把这些条规发给他们,让他们去找、去收嘛。这种差事是肥差,衙役们都很乐意去做,所以,收回来的钱,不光给他们开销用不了,我的府库也充实起来了,所以我修缮了衙门,也有了结好上峰的资本,自己口袋也鼓了起来。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百姓的钱又从何而来?大明不解地问。

哥呀,你真是越来越憨了,百姓身上有掏不尽金银财宝!大亮一边点头一边说。

有掏不尽的金银财宝?大明更为不解。

大亮又说,有山有树,有石有砂,有河有水,有鱼有虾,让他们去砍去挖,去网去抓吗?他们都有两只手吗?只要你建上几个铺子,出上几条规矩,就可坐收其成,这就叫小河有水大河里流。

可是这样做百姓们乐意吗?大明有些疑惑了。

大亮哼哼一笑,带着嘲讽地说,哥呀,看来你是真憨了。百姓,百姓是什么?百姓就是牛,就是羊,就是鸡。牛是干什么的?牛是干活的,羊是干什么的,羊是吃肉的,鸡是干什么的,鸡是产蛋的。那牛让它干活,还要它满意吗?那羊吃它的肉,还要它满意吗?那鸡吃它的蛋,还要它满意吗?

大明惊疑地瞪大了眼睛,没有说出话来。

大亮就用教训地口气说,哥呀,你为官也是5年了,怎么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呢。岂不知人这东西,都是自私的,百姓尤其自私,他们能给你送到手上吗?不会。我们这些当父母官的,就得多动脑筋,就得想出办法来,让他们不能不送,不得不送,不敢不送。

大明听了有些惊悚地说,兄弟,那样的银子怎么能要呢!

大亮听后忿忿然地说,迂腐,迂腐,太迂腐了!说着又把一杯酒灌进肚子里。然后,自己满上酒,才接着说,像你这样,做官干什么?百姓们都一样了,谁还把你当老爷,谁还会孝敬你呀!还有,衙役们不拿好处,他也不会为你摇旗呐喊,鸣锣开道,明白不?说完看着大明,等着大明回答,见大明不语。就又说,好好好,你不愿自己来做,我给你出个道路吧。

大明听着他说。

你可出个告示,张贴于衙前,给那些巧心者胆大者一个机会,让他们广敛钱财,当然只能是少数人,多了则不灵。这样吗,那些敛了钱财的人,就会感恩于你,自然会给你好处。还有,也是最为重要的。他们的钱财多了,最为害怕的是穷百姓,穷极了的百姓就会闹事,所以,有了钱财的人,就会寻求官府的保护,也会给你送好处。这条路,不用你自己动手,你应该没问题吧?

大明听后,摇摇头,又没有说话。

大亮看他摇头,又忿忿然地说,迂腐,迂腐透顶!说完,又灌下了一杯酒。

兄弟俩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周大亮回衙不久,就升任了知府。可他前脚走,后脚就出事了。由于几年的乱砍滥挖,黑水县的山秃了,坡毁了,突遇大雨,山洪暴发、泥石流滚滚而下,摧枯拉朽。坡地冲毁了,庄子埋没了,家没有了。捞到好处的富户大贾们,不是逃之夭夭,远走他乡,就是装聋作哑,避而不出。更有甚者,趁机涨价,大发灾难财。官府也锁紧库房大门,刀剑把守。受灾的百姓露宿街头荒野,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终于愤怒了,像山洪一样冲进了富户人家!

当了知府的周大亮,不去安抚百姓,还派出兵卒衙役,予以弹压。可是一波过去,又来一浪。从此,黑水县再也没有平静过。再加生态植被毁坏,天灾连连,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困苦了。

十多年后,出了高迎祥李自成起事,黑水县的男人,十之六七投奔了高迎祥李自成,并成了起事军的核心力量。不久,起事军打到了南和,已经被革职还乡的周大亮及其一家,并未能幸免,被起事军灭了满门。

而还在白山任上的周大明,起事军到达之后,就被当地安居乐业,温饱有余的百姓隐蔽于家中,安然无恙。

明朝亡了,周大明不能为官,但是,直至耄耋善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调包明英宗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调包明英宗! 奇货可居 明正统十四年,瓦剌骑兵三路犯境,首领也先亲率人马直奔大同。消息传到北京,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带兵亲征,结果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50万明军伤亡

0评论2024-01-26150

大发明家祖冲之
从宋孝武帝即位之后,宋王朝很快就衰落了。在这个时期,却出了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

0评论2024-01-25198

乱世红颜陈圆圆
女子倾国,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也算是代表——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就因为抢了一个陈圆圆,触怒了边关守将吴三桂,吴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顺国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历史上的陈圆圆,在秦淮八艳里并不算个性强烈,从别人记载来

0评论2024-01-25159

崇祯募捐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

0评论2024-01-2585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0评论2024-01-2574

万历皇帝:害人的“优质教育”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在其父隆庆皇帝英年驾崩后仓促登基的,那年他才十岁。他这一登基,解决了当下中国家长背负的两大难题,一是就业问题,二是望子成龙的重大夙愿。如果不是分数决定命运,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大概都懂得社会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然而苦于应试压力

0评论2024-01-25157

要么去拼,要么等死
朱元璋小时候是个混饭的和尚,每天肚子饿了就得念着歪经去讨饭。但他的大明王朝绝对不是讨来的。那时候他身无分文,只有要饭的一双手。后来兵荒马乱,谁都吃不上饭,谁还管他他只好报名从军,压上自己的命,说是吃军饷是骗人的鬼话,谁都知道元朝国库的钱不会

0评论2024-01-2559

朱元璋:逼着官员为穷苦百姓盖房
明洪武年间的一天,京城突降大雪,气温骤降。几天后的早朝上,明太祖朱元璋铁青着脸对着一干文武官员吼了起来。原来,突降大雪后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微服私访,在京城内转了大半天,是越看心越沉。京城应天府本属江南,气候温暖,可突然间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降

0评论2024-01-2591

刘伯温之死
刘伯温乃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之一,协助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后突然神秘失踪,不知所向,直到他天命之年才传出暴病而卒的消息。有些人认为他是功成身退,在青田颐养天年最后得了急症而死。其实这都是讹传,刘乃国之重器怎会在社稷之初隐退,再说深谙天文地理、奇门

0评论2024-01-2584

心机
心机冬天到了,大明的服装店里还有一批夏装没卖出去,于是挂上了“跳楼大甩卖”的牌子,准备把存货处理出去。这天,来了一个小伙子,左看右看,指着一条裤子说:“老板,把这条拿下来我试试。”大明急忙取下裤子递给小伙子,小伙子把裤子穿在身上,来到镜子前

0评论2024-0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