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是明朝末年官员、文学家,有明诗殿军和明代第一词人的美称。无论是在当时的文学界,还是后世的文学界,陈子龙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公元1608年,陈子龙在南直隶松江华亭出生,最开始就陈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后来改名为陈子龙。陈家祖上世代务农,是清贫人家,一直到他父亲这一辈才文采彰显,以文学闻名江南。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后,做到刑、工两部郎。
因为有父亲的关系在,陈子龙得以自幼接触到良好的儒家教育。六岁的时候正式入学,学习经史等。
天启三年,陈子龙十六岁参加童子试,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魏忠贤等阉党当道,许多正直清白的大臣纷纷被阉党陷害。陈父当时告病在家,每每读阅邸报的时候,看见这些消息无不扼腕叹息。也是这个时候,陈子龙开始更明确的了解官场之事,同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得以明辨是非,剖析邪正。后来在周顺昌等人被阉党残害的事件中,开始参加抗议阉党不法行为的行动。
天启六年,陈子龙补松江府学生员,因父亲病逝,在家守孝,闭门不出,博览群书。崇祯二年,中秀才试第一,同年与夏允彝、杜麟征二人以老困公车,不得一二时髦新采,共为熏陶,恐举业无动人处,在松江组织几社。
崇祯三年,中举人,四年入京参加会试,不幸落第。此次考试失败后,陈子龙回到家乡,开始专攻古文词。
崇祯七年,再度赴京参考,又落第。回到家中后闭门谢客,此后开始专研学问,出《玉堂集》、《平露堂集》。
崇祯十年,第三次考试,终于进士及第。陈子龙被授广东惠州府司理,还没到任上陈母去世的消息传来,于是为就任回家守孝。
崇祯十七年初,陈子龙因招抚浙江东阳县诸生许都起义有功,授兵科给事中。陈子龙还没有去赴任,祖母病甚笃,于是乞归故里,奉养祖母。
同年五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陈子龙听闻此消息,悲痛欲绝,血泪沾衣。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陈子龙诏复原职。一入朝,陈子龙便上三塾,劝诫君主,建议布防。一劝主上勤学定志,以立中兴之基;一上经略荆襄布置两淮之策,以为奠安南服之本;一历陈先朝致乱之由在于上下相猜,朋党互角,以为鉴戒。
南明政权腐朽不堪,大权掌握在首辅马士英的手中。朝廷内勾心斗角,互相倾轧,陈子龙的建议根本得不到采纳。陈子龙为这样的朝堂而悲愤,于是愤然离开朝班,请假归家。
顺治二年,南京城破,福王政权结束,陈子龙避居泖滨。当时有人前来招安他入清廷,被陈子龙拒之门外,矢志坚持抗清立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陈子龙都在进行抗清斗争,先后在好几个南明势力待过。然而国家大势倾颓,一切的抵抗都不可逆转结局,最终还是清政府获取了最终的胜利。抗清势力一一被清朝拔起,逐渐统一中原。
陈子龙面对搜寻反贼的清兵,最终只能选择改名易姓,避退隐居。他改姓李,改字大樽,先潜匿嘉定侯岐曾仆刘驯家,后又逃到女婿顾天逵兄弟处。最后因为手下一个仆从,不慎泄露了陈子龙潜藏的地点,而被清军逮捕。
陈子龙被押往南京,在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守者不备,投水而亡。清军将其尸体捞起,仍然处以凌迟斩首之刑。最后还将他的尸身抛入水中,死无全尸,不能入土为安。第二天等清军离去后,陈子龙门生王沄、轿夫吴酉等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遗体,最后将其敛棺埋葬。
乱世红颜陈圆圆
女子倾国,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也算是代表——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就因为抢了一个陈圆圆,触怒了边关守将吴三桂,吴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顺国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历史上的陈圆圆,在秦淮八艳里并不算个性强烈,从别人记载来
0评论2024-01-25159
崇祯募捐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
0评论2024-01-2585
明清皇帝用人:咸丰疑人敢用崇祯疑人敢杀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方面我拿崇祯和咸丰做
0评论2024-01-2574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
0评论2024-01-2585
罪人容易罪己难
崇祯可能是中国帝王谱系中最为倒霉的皇帝之一,他接手时大明江山已是一片风雨飘摇。天灾人祸可谓不断,天下事几近糜烂。但这不意味-切都已经绝望,事实上他本人也没有绝望。但是,他的治国方略使人难以恭维,在位十七年,任用宰相多达五十。放手使用宦官,诛
0评论2024-01-2589
状告皇太极
1.大闹县衙清朝乾隆四十七年的一天,直隶赞皇的知县傅治中刚坐上衙门,县衙外的大鼓“咚咚咚”地响了三下,紧接着走进来一个穿着白衣、面容娇好的女子,这女子看不出有多大年纪,往大里或者往小里猜都有可能,让傅治中奇怪的是她手里捧着一块长生牌位。白衣
0评论2024-01-2571
姽婳将军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
0评论2024-01-25134
廷杖
廷杖是笞杖之刑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皇帝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予以杖责。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对于大臣,即如父亲对于儿子,稍不如意,就随时行杖打人。因此,廷杖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尤其是在明代,廷杖成为惯例
0评论2024-01-2598
被骂死的明朝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必害怕得罪皇帝。因为在明朝,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
0评论2024-01-2573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0评论2024-01-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