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明将左良玉生平简介 左良玉是怎么死的?

2024-01-21 09:00540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645年,是明朝大将,手握百万雄兵,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南宁侯。在崇祯自缢后,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

崇祯元年,左良玉任辽东车右营都司,因为宁远卫兵变一事被罢官。崇祯三年起复,后随游击将军曹文,在洪桥、大堑山、遵化等地与清军对战。因为在作战中表现勇猛,隶昌平督治侍郎侯恂麾下,得增秩奖赏。崇祯四年受侯恂举荐为副将,在松山、杏山下与后金作战,功劳第一。

崇祯五年,农民起义军在各地爆发。当时陕西的农民起义军,希望通过河南,进而攻占怀庆,左良玉受命镇压。农民起义军是左良玉崛起的最重要的跳板,正是在多次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活动中,左良玉官位才得以节节高升。并且凭借在镇压途中,缴获的金银,才有了后来拥兵百万的基础。

崇祯六年,农民军进犯隰州,打下阳城。左良玉与各路大军一同镇压,在这一系列战争中,左良玉有胜有败,虽然有功绩,但势力很单薄。马凤仪在侯家庄一役,全军覆没后,农民起义军势力更加旺盛。左良玉随后与各位将领先后同农民军作战,互有胜负。

后来在奉命与邓玘办理河南战事后,取得接连胜利,先后在官村、沁河、清化、万善等地多次打败农民军。在朝廷派宦官监军之后,职方郎中李继贞进言:良玉、李卑亲身经历过多次战斗,地位反而在倪宠、王朴之下。恐怕他们听到了会灰心。左良玉因而得以进都督佥事,做援剿总兵官。此后十年以来,都与各路农民起义军或者起义军残余势力作斗争。

崇祯八年,起义军进攻湖广,左良玉奉命扼守吴村、瓦屋。邓玘因为士兵哗变而死,而曹文诏也在真宁兵败身亡。农民起义军的气焰一下子高涨不停,在敌我双方差别之下,左良玉一边继续绞杀起义军,一边退走,保存有机力量。后来各部将士,因为抵挡不住敌人的兵力,致使陕州失陷。

崇祯九年,与汤九州合力围剿起义军,然而让人鄙夷的是,左良玉却在围剿之时,中途退走,使得继续追击深入的汤九州部,因为孤立无援,最终战败而亡。更可气的是,左良玉还将此战作为捷报上呈朝廷。后来之所以在陕西总督洪承畴向西前进时,左良玉留守河南,就是因为在作战中保存了兵力,使得当时他的兵力最高,因而给予重任。

在一次次作战中,左良玉的势力越来越大,又因为他消极作战,一看见情形不对,就立马撤退,使得他手中的兵力越发强盛。到了后来,已经有了佣兵自重封风气。当时应天巡抚张国维三次发布檄文要左良玉进入山中搜剿,左良玉没有响应。淅川陷落,左良玉拥兵坐视,不去援救。后来皇帝发布诏书让他戴罪立功,前往作战,他还让当地士绅联名写挽留信,十分无赖。

崇祯十一年,许州发生兵变,左良玉的家眷都在许州,因而在兵变中被灭了门。当时只余在外作战的左良玉和其子左梦庚。

崇祯十七年,晋为宁南伯,左梦庚得平贼将军的大印。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福王继位,左良玉晋为侯爵。当时左良玉手中的大军,是南明朝廷最大的倚仗,因而给予左良玉极大的优待,命其坐镇长江上游,倚为屏障。

这个时候的左良玉,拥有八十万兵力,号称百万,前五营是他的亲兵,后五营是投降过来的士兵,这才是真正的拥兵自重。公元1645年,因为不满马士英、阮大铖掌权,出兵南京,清君侧,结果在行军途中病逝。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乱世红颜陈圆圆
女子倾国,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也算是代表——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就因为抢了一个陈圆圆,触怒了边关守将吴三桂,吴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顺国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历史上的陈圆圆,在秦淮八艳里并不算个性强烈,从别人记载来

0评论2024-01-25163

崇祯募捐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

0评论2024-01-2590

明清皇帝用人:咸丰疑人敢用崇祯疑人敢杀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方面我拿崇祯和咸丰做

0评论2024-01-2575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

0评论2024-01-2587

罪人容易罪己难
崇祯可能是中国帝王谱系中最为倒霉的皇帝之一,他接手时大明江山已是一片风雨飘摇。天灾人祸可谓不断,天下事几近糜烂。但这不意味-切都已经绝望,事实上他本人也没有绝望。但是,他的治国方略使人难以恭维,在位十七年,任用宰相多达五十。放手使用宦官,诛

0评论2024-01-2591

状告皇太极
1.大闹县衙清朝乾隆四十七年的一天,直隶赞皇的知县傅治中刚坐上衙门,县衙外的大鼓“咚咚咚”地响了三下,紧接着走进来一个穿着白衣、面容娇好的女子,这女子看不出有多大年纪,往大里或者往小里猜都有可能,让傅治中奇怪的是她手里捧着一块长生牌位。白衣

0评论2024-01-2580

姽婳将军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

0评论2024-01-25144

廷杖
廷杖是笞杖之刑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皇帝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予以杖责。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对于大臣,即如父亲对于儿子,稍不如意,就随时行杖打人。因此,廷杖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尤其是在明代,廷杖成为惯例

0评论2024-01-25109

被骂死的明朝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必害怕得罪皇帝。因为在明朝,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

0评论2024-01-2578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0评论2024-01-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