愍周皇后,又称孝节烈皇后,是明朝最后一位帝王,明思宗崇祯的皇后。《思陵典礼记》记其: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周氏自幼家贫,父亲周奎迁居北京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她的母亲是周奎的妾室,在家贫的情况下,周氏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操持家务。所以到了后来她成了皇后,进入皇宫的时候,也经常操持崇祯帝的日常生活。这儿的操持家务,可不仅仅只是指,崇祯吃饭的时候,在一旁夹菜递汤,而是真正的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亲自洗手作羹汤,而且还带着宫中宫女,裁布制衣。
中国上下五千年,贵为皇后之尊,一国国母,却自己煮饭洗衣,甚至还缝制衣物。不能说周氏这样的皇后绝无仅有,但的确罕见。时人对她的这种做法,多有称赞:中宫周娘娘质厚少文,以恭俭起关雎之化,宫中翕然从风。
周皇后自小就长的漂亮,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称有贵格。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周皇后年少时,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照理来说,周氏就算生的惊为天人,但是她家境却不是很好,她又是怎么坐上皇后之位的呢?
实际上,周氏并不是一开始就贵为皇后的,因为崇祯当时还不是皇上,只是一个小王信王。信王年纪到了,朝廷开始筹措给信王选取王妃。在候选的一干女子中,周氏便在其中。周氏当时年纪最小,而且身体也弱小,所以并不怎么出色。她最后能在一干女子中,杀出头来,还是宣懿太妃刘氏慧眼识珠。明熹宗的张皇后对于这个弱小的姑娘并不看好,但偏偏刘氏作为祖母一辈的人,掌管着皇太后印玺,对选立后妃有极大的发言权。她对张皇后说:周氏现在虽弱小,以后必然要长大的!
事实证明了刘氏的正确性,虽然周氏身体羸弱,但册为信王妃,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后来随着崇祯帝登基,周氏被册为皇后,以瘦弱单薄的身躯担任起治理后宫的重任。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崇祯帝能一心扑在朝上尖锐的形势上。
崇祯帝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走向末路,各种阶级矛盾严重。内乱外患接连不断,形势严峻。偏偏当时崇祯帝手里无钱,国库空虚,军费紧张。周氏自幼在贫苦的家里长大,因此养成了她生活简朴的性格。在为信王妃的时候,就很节俭。等入宫之后,她立马着手裁减宫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费用。为了国家社稷,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宫中节省下来的费用充作军费,崇祯对周皇后的深明大义十分感激。
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实际上崇祯帝刚登基的时候,奸人魏忠贤当道,两人的处境很艰难。在入宫之前,懿安皇后就悄悄吩咐他们自己带口粮,注意宫中饮食。这一段艰苦的日子,是周氏亲自操劳饭食,陪崇祯度过的。
虽然周氏竭尽所能,想要帮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好这个国家。但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李自成攻破城门,明朝灭亡。作为亡国皇帝和亡国皇后的崇祯与周氏,为了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最终双双自尽而亡。
实际上,明朝后宫女子多贞烈而死。为了不被贼人所辱,崇祯帝下命公正妃嫔公主,皆自尽。后世香港所拍的《帝王花》,就揭露了这一幕。而当时不仅嫔妃自尽,还有许多贞烈的宫女,为了不被侮辱,投井的投井,投河的投河,情景惨烈。
乱世红颜陈圆圆
女子倾国,作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也算是代表——闯王李自成历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大顺王朝”,就因为抢了一个陈圆圆,触怒了边关守将吴三桂,吴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顺国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历史上的陈圆圆,在秦淮八艳里并不算个性强烈,从别人记载来
0评论2024-01-25164
崇祯募捐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
0评论2024-01-2592
明清皇帝用人:咸丰疑人敢用崇祯疑人敢杀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方面我拿崇祯和咸丰做
0评论2024-01-2576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
0评论2024-01-2588
罪人容易罪己难
崇祯可能是中国帝王谱系中最为倒霉的皇帝之一,他接手时大明江山已是一片风雨飘摇。天灾人祸可谓不断,天下事几近糜烂。但这不意味-切都已经绝望,事实上他本人也没有绝望。但是,他的治国方略使人难以恭维,在位十七年,任用宰相多达五十。放手使用宦官,诛
0评论2024-01-2591
状告皇太极
1.大闹县衙清朝乾隆四十七年的一天,直隶赞皇的知县傅治中刚坐上衙门,县衙外的大鼓“咚咚咚”地响了三下,紧接着走进来一个穿着白衣、面容娇好的女子,这女子看不出有多大年纪,往大里或者往小里猜都有可能,让傅治中奇怪的是她手里捧着一块长生牌位。白衣
0评论2024-01-2581
姽婳将军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贾政讲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故事。当年一位恒王出镇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艺更精”,恒王让林四娘统辖诸位美女,称为“姽婳将军”。当然了,这位恒王是一个真正的“须眉浊
0评论2024-01-25145
廷杖
廷杖是笞杖之刑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皇帝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予以杖责。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对于大臣,即如父亲对于儿子,稍不如意,就随时行杖打人。因此,廷杖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尤其是在明代,廷杖成为惯例
0评论2024-01-25114
被骂死的明朝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必害怕得罪皇帝。因为在明朝,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实在气极了,最多
0评论2024-01-2578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0评论2024-01-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