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古人的“环保购物袋”

2024-01-25 03:06820

公元759年,杜甫为躲避战乱跑到成都居住,转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座茅草屋——即闻名遐迩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角儿。

在诗中,杜甫为自己,更为弱势群体呼吁住房问题。其实,根据《云仙杂记》的记载,当时他的生活还算好,每天“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伙食相当不错。在这里重点想说的是“细子鱼一串”。杜甫去市场买鱼,不用篮子——嫌沉,不用塑料袋——没有,而是从自家茅屋上揪一根茅草,溜达着就去市场了,挑好鱼,用茅草往鱼鳃上一穿,拎着便走,既轻便又环保。

这种拎鱼的方式,在《水浒传》里也可看到。浪里白条张顺跟黑旋风李逵不打不相识,又认识了黑道大哥宋江,便从船上找金色鲤鱼——“选了四尾大的,把柳条穿了”,当做见面礼送上。《东京梦华录》记载,有卖活鱼的小贩,用带叶儿的柳树枝子浸泡在装鱼的木桶里(“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利用柳叶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延长鱼的性命。想必,在卖鱼的时候也可以顺带着在桶里折一段儿柳枝,把鱼一拴,让顾客舒舒服服地拎着回家。

若是肉类,也有其他环保型的植物包装。比如《水浒传》中被鲁智深打得嘴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的郑屠户。当鲁智深来肉铺寻衅,先是要了十斤精肉,又要了十斤肥肉,郑屠户都按照鲁客户的要求细细地切成了臊子,最后用荷叶包起来。荷叶逢水即生,便宜得很,用它做包装成本很低,而且用来包肉馅儿也干净,同时,还带着清香味儿。精明的郑屠户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搁到现在,是一定要上报纸称赞一番的。当然,利用荷叶并非他首创。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用荷叶包饭的先例。据唐朝丘悦的《三国典略》记载,“建康令孔奂以麦屑为饭,用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以给兵士”。如此补给军队,怕是军事史上的一段奇闻,更是环境保护的一段佳话。

翻检史书,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特立独行的环保人士。据《眉庐丛话》记载,清代苏州有个吴大学士,他曾做过皇子们的老师,地位可谓不低。当他还没出人头地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去市场买米(每晨沽米于市)。他用来装米的不是筐也不是布袋,而是头顶的帽子,史称“辄脱破帽如盂仰而盛之”,再捧在胸前,一路溜达着回家。

北魏贾思勰“种三十亩,一年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永无尽期”的轮次采伐思想,被唐代人继承,他们很少伐木为薪,但凡烧火首先考虑采用的是枯枝。《全唐诗》收录的储光羲的《樵父词》有这样的诗句,“枯枝作采薪,爨(cuàn,意同“灶”)室私自知”。陆龟蒙在诗文中也提到一个名词“养”,是为“山家谓养柴地为养”,说的是樵夫们把山林当做循环利用的养殖基地,渐次种植砍伐,而非一砍了之。

宋代的欧阳修自幼即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他学习写字的时候,用的不是笔纸,而是挥舞荻草秆在地上写,当然,这么做并非真的因为懂得环保,他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宋史》记载,欧阳修“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但客观上的确省下了不少笔墨纸砚。和欧阳修类似的,还有岳飞。清代钱彩在《说岳全传》中写道,同样因为家境贫寒,岳飞选择用杨柳枝和沙子习字。

毋庸置疑的环保书法家还得说是怀素。他为了练字,专门找荒地种了一万来棵芭蕉树,待树长成,摘取树叶铺在桌子上当纸挥毫泼墨。本来种树已经积了功德,何况又拿树叶写字,是百分之百的环保主义者。

说起写字,还得提王羲之。他运气实在不好,不知是谁编排的故事,让王羲之无缘无故地背负了污染环境的黑锅。几乎尽人皆知,王羲之练字刻苦,洗毛笔搞黑了一池子清水。其实这事儿在《晋书·王羲之传》里根本找不到记载,倒是东汉的书法家张芝,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

宋代刘在《隋唐嘉话》中记载:“隋高颎仆射,每以盘盛粉置于卧侧,思得一公事,辄书其上。至明,则录以入朝行之。”高级干部比较有钱,不用沙子,而用粉,不知是面粉还是香粉,不过终归可以反复利用,比动辄执笔泼墨强得多了。

苏东坡曾说过“昔人以海苔为纸,今无复有”。海苔的产量大,但是质地太差,而且不好保存,虽说沾着环保的先进性,却难以推广应用。

古人有利于环保的购物包装和节约纸张的行为,值得我们借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王羲之写字换鹅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羲音xī)。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

0评论2024-01-2571

谢道韫
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谢道韫

0评论2024-01-2581

创造名胜
这个城市也算个旅游城市。但是,旅游景点却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比如,城郊有座山,山上的一块石头有点怪。这就是一景点!据说李太白当年曾路经此地,也许曾躺在这块石头上晒过太阳,于是,这块石头最显眼的地方就刻下了“李太白醉卧此处”的字样,成为一名胜

0评论2024-01-2463

活得有趣
有一种人之常情,就是喜欢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只要有机会我就往有趣的人跟前凑。人活着是要有趣的,没趣还活个什么劲?有人认为,所谓高情商,就是有趣。有趣甚至是比颜值更大的魅力,和教养一样,是许多人的追求。什么样的人才是有趣的人呢?各人自然有各人的

0评论2024-01-24135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小故事五则
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

0评论2024-01-2344

一字一人生
字如人生,每写一个字,都仿佛是对人生的一次诠释。一笔一画,书写人生的精彩;一停一行,经历人生的坎坷;一收一放,体验一生的张驰。而我,在书写一个个汉字中,经历风雨,迎来彩虹。一天晚上,我手执一只毛笔,临摹着字帖上的字。笔尖在纸上划过,宣泄出一

0评论2024-01-2359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的趣闻故事
欧阳询是唐朝潭州临湘人氏,生于公元557年,去世于公元641年,字信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修以书法驰名天下,创欧体,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适合初学者,于是很多

0评论2024-01-2352

王献之是谁?他有几任妻子?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同时也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王献之在当时那个时代,可是很多少女们心中的偶像,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无数人都想要嫁给他。可是呢,王献之并没有像皇帝那样娶很多的女子,他只娶了他的表姐郗道茂,无数少女的心碎成了渣渣。东晋初

0评论2024-01-2373

王羲之与题扇桥
神州大地上有数不清的古桥,有些桥的名字非常奇怪,正所谓一桥一传说,每一座桥都有着属于它的传说和故事。题扇桥浙江绍兴有座题扇桥。一个炎夏的傍晚,王羲之访友回家,途经蕺山街东侧的一座石桥,见桥栏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提一篮六角竹扇,满面

0评论2024-01-2358

王献之简介 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若是问起古代大书法家,90%的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王羲之。王羲之作为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最终精炼一炉,形成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自我风格。他所写《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因为其书

0评论2024-0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