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如果一辈子只能重复某一天

2024-01-25 01:13640

“如果这一天可以让我自己选择,我愿意。”我回答。他看着我,微笑着鼓励我继续说下去。

“我会选择最幸福的一天永远过下去,这样过一辈子该有多好啊。”

全班都笑了。老师示意我坐下,接着对我说:“将来有一天,你再问自己一次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有所改变的话,就证明你已经不再为了生活而生活,而开始为了自己而生活。”

这个场景连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埋在了16岁的岁月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开始了梦想中的传媒生活。工作之前,每次在电视里看到有趣的节目、有观点的新闻或者胸有成竹的主持人,我都会默默地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啊?好希望以后能够从事那个行业。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娱乐记者,却突然发现,好看的娱乐新闻似乎永远不是自己能够做出来的。

没有知名的采访对象,也没有劲爆的独家新闻,每天主编只会告诉我第二天有怎样的娱乐新闻发布会,会有哪些人参加,我要做几分钟的内容。

于是提前一天约好司机和摄像,当天一早借录像带,上午赶到发布会现场,在主办方那里签到,领200块钱的车马费,然后在观众席坐上两个小时,等媒体的群访时间到来,每家记者问一两个问题,然后结束。最后拿着主办方给的新闻通稿,花一个小时编辑出一条新闻,播出。娱乐记者一天的工作结束。

刚开始我还会积极争取第一个提问,后来想,反正其他媒体的记者也会提问,被访者也会回答,我就直接用他们的采访好了。

刚开始我会交代摄像一定要拍一些镜头,后来发现就算约不到摄像也无所谓,反正其他媒体的记者都在,大不了就直接和他们拷贝一份现场的素材。

再后来,我连待都懒得待了,签了到、领了车马费就走人。反正一条主办方希望看到的娱乐新闻,无非是念着他们给的通稿,加上雷同的画面,能播出就行。就像很多公关公司的同仁说的那样:无论什么节目、哪位记者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宣传工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各个媒体的强势弱势罢了。

当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时,愣了好一会儿。我想起高中那几年对电视这行做过的白日梦,想起大学那几年为进入娱乐传媒所做的努力:先去电台实习,再去报社实习,最后去电视台实习。一切的努力都因为自己希望有一份不一样的工作,却没想到,那么多年的努力和期望最后却被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发布会改造成“宣传工具”这四个字。

我把这样的疑惑告诉当时的节目制片人小溪哥,他问我:“你昨天与今天有区别吗?你觉得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会有区别吗?”

我仔细想了想,摇摇头。

他继续问我:“如果你未来能在这个行业中出头,原因是什么?”

“待的时间比别人更长?资历比其他人更老?”当我说出这样的答案时,瞬间感到不寒而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把人生的决定权完完全全交给了时间或者他人。

小溪哥看着我,笑了笑:“如果你自己每天没有进步,只是在等待一个机遇的话,10年后的你与今天唯一的区别是你老了10岁,与思考诀别的日子更长一些而已。”

我突然想起高中实习老师问我的那个问题:“如果一辈子永远重复某一天,你愿意吗?”那时我的回答是:愿意。因为我愿意永远重复某一天的幸福。而现在的我却疑惑了,因为无论快乐或者难过,都不是一种简单的形态,如果只沉溺于某一刻,对于人生而言,一辈子也就仅仅活了一天。

后来,我几乎再也不去这样的发布会了,而是自己报选题给制片人,做全省各个节目的幕后花絮。我开始通过各种关系邀约来湖南做宣传的艺人,哪怕是所有媒体都到场的娱乐事件,我也希望能做出不一样的新闻来。因为这种不一样,我受到过表扬,也受到过批评,甚至导致节目差一点误播,但现在回想起来,与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真的不太一样了——采访不到省级选秀的冠军,我就去努力还原他真实的生活环境;无法破解世界级魔术大师的实景大魔术,我就通过慢镜头的方式破解他在发布会上表演的小魔术……直至今日。

有人对我说:“刘同,你太不安于现状,太好动了,不然你早就变得不一样了。”我不置可否。每个人的人生只能由自己负责,别人的意见顶多只是参考而已。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重复同样的一天,那也许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事情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头上长出柿子树
午生在吃柿子时,一不小心,连肉带核(hé)一起吞进肚子。一周后,他感到头皮有些异样,伸手一摸,头发当中竟然冒出一截小桩(zhuāng)桩,一抠(kōu)生疼。他急得叫妈妈,妈妈左看右看,才发现是一棵小树芽子,嫩生生的。妈妈立刻领着他去找见多

0评论2024-01-2579

这孙子是干什么的
最近读到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当了11年的职业记者,终于有机会站在灯光下,成为一名节目主持人。可是,第一次录节目的经历,却让他十分尴尬和沮丧。在节目录制开始前,他做了充足的准备,精心挑选了西裤、衬衫、毛衣,并站在化妆间的镜子前,把衣服弄得整整

0评论2024-01-2580

贾玲不是自毁,只是用不着别人“暖场”
女人,尤其女明星,最怕的估计是冷场了。如果出门没有狗仔蜂拥街拍,如果亮相时没有闪光灯来取暖,演艺人生是有多么不堪,估计太多貌美如花的女明星想都不敢想,端着偶像包袱,战战兢兢走这一段星路,谨言慎行,怕行差踏错。这时候就有人出来为在春晚演小品的

0评论2024-01-2579

记住他最好的方式,是记住他做过的事
记住他最好的方式,是记住他做过的事他去过这个星球上大多数被战争和冲突蹂躏过的地方,包括车臣、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他曾经多次穿行在死亡线上,也多次经历过世人无法想象的惨状和危险。他的朋友回忆说,在叙

0评论2024-01-2567

获奖者如是说
1921年,法国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法朗士当时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虽然身体不好,却

0评论2024-01-2580

李嘉诚把90%的智慧用在哪里
我很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最近我看了全球十大富豪、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有关资料,我对他如何运用90%的智慧,既感慨又感悟,更敬佩!90%的时间考虑失败。记者采访李嘉诚:“您是怎样从塑料大王逐步成为地产大王,进而成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回答:“

0评论2024-01-2562

相信一双清澈的眼睛
克拉鲁瓦先生是个好人,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在法国巴黎的拉丁区,克拉鲁瓦先生和妻子经营着一个名叫弗兰德的低成本小旅馆,生意不好也不坏。1956年的一个傍晚,旅馆里来了个30岁左右的客人,他拎着一只皮箱,衣服也光鲜,一头卷发下的那张脸略显憔悴

0评论2024-01-2576

闾丘露薇:我希望对得起这份职业
闾丘露薇曾经是电视记者中的宠儿。她很早成名。在凤凰卫视,她采访过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钱其琛、唐家璇、王岐山……2001年11月,闾丘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腹地喀布尔的华人女记者。她素面朝天,镜头

0评论2024-01-2567

香港的周星驰
周星驰在香港长大、拍戏、成名,也在香港遭遇种种非议,他的心路历程与香港电影的兴衰相关,也与香港这座城市的命运沉浮息息相关。由此,香港人看周星驰,少了一丝内地语境的神化,或许会更贴近真实。1988年,周星驰担任男主角的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上

0评论2024-01-2575

我为什么当记者
我上学那会儿,凡事都要表个态。比如进了新闻学院的门,头一件事就得说清楚:你想做什么样的记者?呃,这问题让我一愣,半天没言语。这一犹豫不要紧,气得我的导师直哆嗦。他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第一个冲进战区的中国记者,连防弹衣都没穿好。就奔赴巴格达了

0评论2024-01-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