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香港的周星驰

2024-01-25 01:13750

周星驰在香港长大、拍戏、成名,也在香港遭遇种种非议,他的心路历程与香港电影的兴衰相关,也与香港这座城市的命运沉浮息息相关。由此,香港人看周星驰,少了一丝内地语境的神化,或许会更贴近真实。

1988年,周星驰担任男主角的第一部电影《霹雳先锋》上映的这一年,也是他的电视剧上映最密集的一年,先后有《梦边缘》、《刑警本色》、《大都会》、《斗气一族》等六部戏在TVB电视台播出。当时,已经拍出《胭脂扣》的关锦鹏刚刚夺得第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的周星驰更像是一个电视明星,他的无厘头搞笑方式在电视剧里引起香港人的注意,反而在电影方面还不成气候。

电影是1988年夏天上映的,当时在台湾主持《中时晚报》电影奖的焦雄屏很快就看到这部片子,她被周星驰的表演震撼了。“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一个小混混演得那么坏,那么灵活,可以用光芒万丈来形容!”焦雄屏向记者回忆,当年组委会就颁发了一个特别奖给周星驰,这大概是周星驰得的第一个电影奖项。他很重视,亲自飞到台湾去领奖,焦雄屏得以第一次见到周星驰,她的印象是:“斯文,聪明,非常聪明。”第二年,凭借《霹雳先锋》,周星驰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但是,这个奖并没有让周星驰在香港一炮走红。

真正让周星驰在香港电影界出彩的是1990年刘镇伟拍的《赌圣》,充分发挥了周星驰的冷幽默。当时,赌场系列已经由周润发奠定了在香港电影中的地位,但周星驰的表演,在那种传统的英雄人物塑造之外又添加了戏谑的成分,周星驰代表的新喜剧正式上位。

周星驰发言人魏达深那会儿还是学生,周星驰的电影一下子成了同学们每天到学校后的第一个话题,大家争相模仿他在电影里的对白,模仿他说话的样子和口气,谁要说没有看,那就落伍了。

关锦鹏分析这种新的喜剧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无逻辑”。

当时,全城600多个电影导演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市民炒楼挣钱容易,都喜欢去影院哈哈大笑,喜剧片就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孩子气

从票房角度出发,香港电影有“两周一成”的说法,不过,相比塑造了无数英雄形象的周润发和成龙,周星驰在香港人眼中更亲切。朱其瑞回忆,那时候周星驰与香港传媒界的关系很好,他在片场爱跟记者开玩笑,收工以后又不喜欢去泡酒吧,只爱躲在家里,因此极少有绯闻传出。周星驰的爱好很少,朱其瑞还记得,他那时疯狂地迷恋斯诺克,家里收藏了很多斯诺克球杆。他爱骑单车倒是香港人尽皆知的,有时候会看到周星驰一个人踩单车从山顶别墅下到中环吃东西,吃完再骑回去,来回要三四个小时。香港狗仔记者都知道,跟着周星驰一般拍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片子。

毕业后,魏达深去报社做记者,后来一直做到杂志社的主编,经常去探班。周星驰拍电影,即便早期单纯做演员的时候也与其他演员不太一样,在片场,他不跟大家说说笑笑,也很少和人聊天,总是一个人默默蹲在角落看剧本,琢磨对白怎么改更好,拍完之后就一个人默默离开。这种对幕后创作的参与,从很早就开始了,到1994年拍《国产凌凌漆》的时候,周正式做起了导演和编剧。在魏达深看来,《大话西游》系列加入了周星驰个人想表达的东西——爱情,包括后来的《喜剧之王》,这部自传式的影片曾经让香港观众大吃一惊,评论界也很诧异,“周星驰怎么改拍文艺片了”,他再不是之前那个搞怪、夸张和无厘头的演员了。之后他几乎所有的电影,爱情都成为一条若有若无的主线,隐藏在足球、功夫、幻想等外表之下,他的电影由此有了真性情。

周星驰在记者们眼里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尤其他早年在无线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的经历,令香港人也会不自觉地把他当孩子看待。

周星驰跟记者在一起却常常说笑,还很罕见地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记者。

但在剧组里,周星驰渐渐成了一个不太好相处的人。他经常迟到,拖延进度,现场改动剧本,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这就是在耍大牌。1996年,彩星公司倒闭之后,周星驰跟合作伙伴杨国辉成立了星辉公司,杨负责公司的财务和行政多年,但在电影创作上,周星驰是绝对的老板。香港演员田启文向记者回忆,他加入星辉公司的时候,剧组里常常为让谁去催周星驰而头疼,谁也不敢,后来这任务就落到了田启文身上。田启文想了一招,他知道周星驰爱吃美食,便跟周星驰说,约定的时间吃什么,来晚了菜凉了就不好吃了。熟悉之后,田启文曾经很认真地跟周星驰探讨过,为什么他经常在拍摄现场临时修改剧本?电影说到底是一个工业产品,有着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进度以控制成本,但周星驰却不这样看,他对电影有着孩子一般的单纯和认真。他告诉田启文,现场的临时氛围会让他想到一些更好的表演方式,“如果连这一点时间都不肯投资的话,那将来的损失会更大”。

功夫梦

《喜剧之王》于1999年初上映,夺得当年的票房冠军,为日益衰败的香港电影又挽回了一些颜面,周星驰也从一个演员转变成了一个职业导演。周星驰对这部电影非常用心,他亲自在香港公开选角,他为剧中每一个角色都设计了意味深长的特征,可以说,这一部“笑中带泪”的影片把周星驰的喜剧天分推向了高潮。同时,周星驰必须要面对那个他一直在苦恼的问题——喜剧之外,他还可以做什么?

拍功夫题材片一直是周星驰的梦想。早在1998年的一天,还在杂志社做编辑的魏达深接到周星驰的电话,约他一起吃晚饭。见面后,周星驰很激动地告诉魏达深,他刚刚在新加坡看了《黑客帝国》,电影很棒,动作尤其精彩,把中国功夫与电脑特技结合起来,一直是他想做的事,没想到却让美国人抢了先。

田启文向记者回忆,其实,《功夫》那个故事的构思要早于《少林足球》,但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好,周星驰想拍功夫片的想法一直得不到投资者的支持。“大家始终觉得他是个演搞笑喜剧的,拍点好笑的片子赚钱就是了。”无奈,周星驰只好曲线迂回,找另外一个载体和功夫结合,来包装他想要表达的功夫精神,最后选择了足球。田启文回忆,当时的市场仍不看好,历史上足球题材的电影还从来没有票房大卖的,为了节省成本,剧组把拍摄场地选在了内地的珠海。

2001年,《少林足球》的票房突破6000万港元,给低迷的香港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周星驰终于奠定了他在香港演艺界无可撼动的地位——《少林足球》横扫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大奖。这期间,昔日的“两周一成”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路,周润发进军好莱坞,成龙北上,只有周星驰没怎么变。处处不景气的香港社会氛围里,也只有周星驰的电影还能让人们开怀大笑,他在香港喜剧电影的地位也就此成了一枝独大。朱其瑞观察,从这部片子开始,周星驰在电影事业上真正成熟起来,他开始变得强势起来。

舍得花费巨资来做电影特效,当时的周星驰算是个异类。他把功夫与电脑特技相结合用在了《少林足球》中,再然后就是集大成者《功夫》,不仅有武术和特技,还有童年、梦想、爱情,这些都是周星驰心底最珍重、最想表达的元素。魏达深加入星辉公司的时候,正赶上《功夫》刚刚制作完成,他第一次看到完整片是陪着周星驰去东京参加电影节,还记得在影院放映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了十几分钟,一片欢呼中,周星驰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当时的观众大部分都是日本人,在周星驰看来,电影是不分国界的,从《少林足球》开始,他拍电影就是面向全球观众了。“语言不重要,关键讲的故事要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打动所有人的心。”

台湾电影评论者焦雄屏认为,周星驰的电影,归结到一点,都是在贯穿一个理念,即“高手在民间”。“这也是整个亚洲电影的共同点,宣扬小人物的力量,只不过周星驰用一种很活泼的方式来讲这个严肃的社会命题。”

但是,转型并不容易。田启文说,周星驰是一个对创作非常较真的人,为了一个故事,周星驰会不停地想,又不停地否定自己,这个思考与想象的过程,偏偏又只能倚重周星驰。可偏偏想象力是一个不受控制的事情,在讲求生产节奏的电影工业里,周星驰的星辉公司每三年才有一部影片问世,算是慢节奏。对此,田启文跟记者分析说:“很多人觉得,一部电影大卖,马上拍续集,可周星驰不这么认为,他希望人们对他保持一个怀念的状态,对电影质量要更严格。他常说,别人拍十部电影才能赚到的钱,我要用一部就赚到。”

他想超越自己,又要肩负重振香港电影的担子,从《少林足球》之后,周星驰的白头发就日渐多起来,他更少露面了,人也沧桑了不少。朱其瑞告诉记者,《少林足球》在珠海拍摄的时候,他曾经去探过两次班。“那时候周星驰还在片场有说有笑,也是我最后见他在片场这么放松,此后再见,就常常是沉着脸,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这些年,他也很少跟香港记者聊天。有时候,朱其瑞不免感慨,因为香港电影的衰落,香港的导演北上、演员北上,就连娱乐记者都没有片场可探班,没有新闻可报道,也纷纷北上了。

从《功夫》开始,周星驰想要在电影中表达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他早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搞笑或武打。《功夫》最后,已经天下无敌的星仔面对反面主角火云邪神的时候,不是用暴力将对方打死,而是说了一句:“想学吗?我教你啊!”对方顿悟,屈膝臣服。这一幕的设计,展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中国武侠精神,也折射了周星驰个人的一些内心变化。魏达深告诉记者,与外界的评价不同,周星驰身边的人反而觉得他这些年是越来越温情了。

孤独世界

《少林足球》在让周星驰收获名与利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这部片子之后,他跟朋友闹翻了,还跟投资人打起了官司。不久后,与周星驰合组星辉公司的杨国辉也把周星驰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一直未收到电影《食神》、《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的股东分红。一片毁誉之中,他却仍然是那个无人能及的“喜剧之王”。2003年2月,官司缠身的周星驰在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香港分馆的投票中,被选为“香港市民最想塑造成蜡像的艺人”。也是这一年,由美国著名杂志《时代》举办的“时代亚洲英雄2003”评选中,在获选的29位全球出色华人里,周星驰成为香港唯一一位获选的亚洲英雄,并因此成为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人物。

周星驰变得让人陌生起来。但跟随周星驰多年的田启文和魏达深却都觉得,其实,周星驰一直没有变,他只是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公众面前。田启文说,其实周星驰的压力一直很大,除了创作上的压力,还有公司经营上的压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在电影《食神》里曾经喊出心里话:“不是说了吗?四间变八间,八间之后上市,上市以后再集资,接着就是炒股票,然后再炒地皮,接着再分拆上市……”周星驰早就在运作让公司上市,但过程并不顺利,被港交所否决过一次。一直到2009年,他控股的比高集团才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只是,无论压力多大,无论有什么想法,周星驰都是那种不善于表达、也不乐于跟人分享的人。田启文跟在他身边13年,但周星驰也不会把内心的苦闷跟他讲。“他谁也不讲,他自己扛。”从很小的时候,周星驰就喜欢一个人趴在窗户上看街上的人,他的母亲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不爱出门玩,也不爱去逛商店,有时候在窗户边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大多数时候,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在自己的想象中天马行空。田启文告诉记者,很多人会觉得周星驰苦闷,但其实他并不觉得,周星驰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性格而苦恼过,他很享受这种独自思考的状态。“有些人需要朋友,有些人不需要朋友,这没有什么好坏,他不需要。”

随着新的电影风格不断变化,从《功夫》开始,之前与周星驰搭档十几年的老朋友纷纷选择了离开,有的甚至还闹得不愉快。不过,朱其瑞从一个记者的角度来观察:“香港电影界历来竞争激烈,大家很认小圈子,一般都用自己的老班底,周星驰的思路很快,身边的人如果还停留在过去,就很难跟上他。”周星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不断强调:“对我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创意本身,我觉得我最开心的就是创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在生活,就是一个人有活着的感觉。”对电影本身的极度严苛,也让他很难有工作中的朋友。

在拍电影这件事上,周星驰是个绝对的工作狂,他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创作、构思、策划。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周星驰都要带领大家一遍遍开会,这样的会一开就是一整天,所有人都下班了,星辉公司的会议室还亮着灯,这是常事。

周星驰很少有圈子里的朋友,但在魏达深看来,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魏达深的父亲病重住院,周星驰得知后到处帮忙介绍医生,有一天夜里凌晨2点多钟,周星驰给魏达深打来电话,询问他父亲的病情,并问他介绍的那些医生有没有帮到忙。可是,魏父的病,医生已经无力回天,那通电话讲完之前,两个人都在话筒里沉默了很久。过了几天,魏达深父亲病逝,出殡那天,最早送到的花圈就是周星驰的。

周星驰的生活可以用清心寡欲来形容,他平日几乎不出门,喜欢踩单车、打桌球,有时候就一个人骑着单车从山顶别墅去到旺角,吃一碗鱼丸面,然后再花两个小时骑回家。最近几年,周星驰开始迷恋看书,他有时候会让魏达深帮忙买些书给他。如果非要给周星驰添加一个可描绘的标签,魏达深的选择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无数全新的电影表演。”

“如果非要给周星驰添加一个可描绘的标签,魏达深的选择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无数全新的电影表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张慧雯:机会来时不能没有子弹(下)
接张慧雯:机会来时不能没有子弹(上)虽然张慧雯有舞蹈基础,但是从民族舞改跳芭蕾并非易事,她要在两个月内练习“立足尖”等技巧,这个过程非常难,她的脚尖很快磨出了血泡,每天结束排练后都要用冰袋敷脚。同时精神压力也很大,有幸被国内顶尖导演选

0评论2024-01-26148

粉色伞裙
乔伊喜欢看电影,每个周末,她都会用省下的钱去看一场电影。她梦想成为一名演员。可是这辈子,她注定不会成为一名演员。她只是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她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和母亲,多年前就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看电影,是她最开心的事,因为,她喜欢电影里

0评论2024-01-2593

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
在我们身边,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为自己创造许多传奇。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经历曲折离奇才算阅尽人间。這种自我诗化的目的就是自我神化。因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这样的精神取向,害苦了中国电影。

0评论2024-01-2565

海清:“收视率女王”的螺旋式成功
在万众瞩目的第8届中国金鹰艺术节暨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她除了获得最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外,更击败姚晨、闰妮等女星,以25万多的全场最高票数斩获当晚最具分量的人气大奖,获封新晋“视后”。她就是海清。求学时,她经历了以赵薇为翘楚的

0评论2024-01-2578

赵薇:人生冒险才好玩
正是因为热爱冒险,赵薇的人生才变得如此好玩,她的冒险精神,助她完成了完美的蜕变。从出道到现在,16年间赵薇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还在歌坛上一展风采,在娱乐圈中玩得风生水起,看得人眼花缭乱。许多和她同期毕业的人,有的还在安安稳稳地做二线演员,有

0评论2024-01-2575

如果生活是个抽屉
那是在我大一时,台北刚开始办国际影展没有多久,我有个学长买了电影票,但由于时间冲突,便问我要不要去看。我一看片名是《傻瓜入狱记》,心想应该是喜剧,于是接过电影票,开开心心去看免费电影了。在高中之前,我并没有太多的机会看电影。对我来说,所谓好

0评论2024-01-2571

伊萨克·纳布瓦纳:从乌干达贫民窟走出的导
出身于乌干达贫民窟的伊萨克·纳布瓦纳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拍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低成本电影,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一个人有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在实现的过程中,历经现实的磨难,逐渐变得苍白,直至消失不见。这是大部分故事的发展脉络。而这个故事有些

0评论2024-01-2574

筷子兄弟:那些突然成名的“老男孩们”
网络电影《老男孩》红极一时,点击率在11天内突破千万。制作这部影片的筷子兄弟因此也突然大红大紫。虽然之前他们就曾经以一曲《男艺妓回忆录》爆红网络,但是这部转型之作更是为他们赢得了无数喝彩。1.曾经也是茫然八零后和片中的肖大宝以及许多80后京

0评论2024-01-2576

姜文的宠与失
观众期待的姜文、资本需要的姜文和姜文自己的追求之间,都存在误差。坏消息姜文“啊”了一声,语调上扬,未曾预料会获得负面评价。在电影方面他拥有极为挑剔的口味,有时候被逼着看某个电影时甚至会有生理反应。一次是一部喜剧片,他当场落枕,同在现场的编剧

0评论2024-01-2567

范冰冰:粉黛万千不及你
10年间,她一直生活在激烈的斗争中,咽下了无数的辛酸,并成为最后的幸存者,人称“范爷”。如果从她出道那天起往后推10年,那10年,范冰冰从乖巧伶俐的金锁变为是非傍身的蛇蝎美人。面对万箭穿心的指责,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没有当机立断的自我品牌管

0评论2024-01-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