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明朝名臣于谦是谁?他的生平简介

2024-01-23 18:29490

一提起于谦二字,大多数人都想到的是德云社那个相声大师于谦,郭德纲的搭档。但是小编今天要讲的则是一位古人,是明代的名臣于谦,深受百姓的爱戴。

于谦从小的偶像就是文天祥,鲁迅先生为了提醒自己早起,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于谦就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旁,天天年年都看着,激励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如文天祥般的好官,为民爱戴。

七岁的时候,于谦碰见了一个和尚。按照惯用的套路,和尚必定会说于谦将来是个贵人。没错,那和尚就说于谦是将来能拯救国家的宰相。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不管于谦信不信,反正小编是信了。

于谦二十三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入仕,宣德元年被任命为御史。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打算去会一会他谋反的叔叔。

皇帝都亲征了,朱高煦自然是败了,向侄子投降。好歹是自己的亲叔叔,朱瞻基不好直接杀了,但是心有不平,自己又不能破口大骂,就把于谦派出去开骂朱高煦,过过干瘾。

于谦一出场,没有辜负御史这个身份。虽然字字不带脏,但是骂得朱高煦抬不起头,趴在地上直发抖,在于谦口中,自己就是个穷凶至极的恶人,干了无数伤天害理的事情,怎么有脸还活着。

明宣宗看着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心底却是乐开了花,不停地给于谦竖起大拇指,就该这么骂。于谦就因为这个得了宣宗的青睐,所以直接越级把于谦提拔为兵部右侍郎,紧接着就把于谦派出去巡抚河南、江西。

于谦到任之后,走遍了河南、江西各地,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真实的生活,从而作出有利于他们的举措。尤为关心自然灾害带给百姓们的伤害,及时上报给朝廷,解决平民的生活问题。

当时主持内阁朝政的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都很赏识于谦,所以一看到于谦上的折子,总是会积极处理。

作为巡抚,于谦定时会回北京向皇帝汇报他的工作情况。一般的官员回京起码会带点礼物给京城的官员们,但是于谦每次回来的时候啥也没有。

当时有个掌权的太监叫做王振,就喜欢收受贿赂,看百官巴结他的样子。只有于谦是个例外,什么都不给王振,王振气得牙痒痒,就想给于谦一点教训,诬陷于谦有过,把他关在了牢里判处死刑。

百姓们一听于谦要被杀了,都很激愤,联名上书请求放了于谦。王振迫于压力,就把于谦给放了,降职为大理寺卿这样还不行,山西和河南的官吏、百姓都请求于谦继续回到山西,所以于谦又官复原职了。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挟持。于谦反对南迁,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之后,全权负责京师的安全。

于谦率军二十二万,排布在京师九门抵抗瓦剌之军。也先看着明军的阵势,认为这是一场恶战,屡攻不下,就挟持英宗想要求和。于谦依然不同意议和,防止也先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他是以社稷为重,君为轻。

后来也先认清自己确实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把英宗给放了。英宗是回来了,于谦却因此不幸。英宗恢复帝位之后,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因为于谦当时拒绝也先的求和提议,让英宗受了不少罪,还因为是于谦把明代宗推上帝位的。

英宗也晓得于谦是有功劳的,当时是情势所逼,才不得已为之,但是在奸臣石亨、徐有贞的怂恿下,还是判了于谦死刑。行刑的地方是崇文门外,就是于谦当初拼死守卫京师的地方,于谦在这被处决,实在讽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于谦之死: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如今前往杭州西湖游览的人越来越多,愿意上山凭吊于谦墓园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他的记忆日趋淡漠了。明朝文人写的史书,对他是货誉有加的,邓元锡的《皇明书》、朱国桢的《皇明大事记》、张岱的《石匮书》,莫不如此。众口一词称颂的无非是三点。一是此人

0评论2024-01-2588

该怎么去评价明英宗朱祁镇这个皇帝?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生下来四个月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九岁的时候即位,成为明朝的又一位皇帝。朱祁镇年幼,所以太皇太后张氏就给他立了三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三位都是忠臣,在辅政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

0评论2024-01-2355

于谦为何被称为“救时宰相”?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大明第一救时宰相。为何这么说?因为于谦在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使得大明转危为安。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朝政比较清廉,国家安定。后来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借君宠开始掌权,大肆打压

0评论2024-01-2334

于谦巧破盗印案
明朝景泰年间,朝内发生了一件奇事。兵部机密屡屡失窃,可又查不出原因。明景宗朱祁钰一怒,罢免了兵部尚书,选用德高望重的于谦出任新尚书,并命他限期抓住小偷。于谦接了圣旨,笑呵呵地到尚书衙门上任了。尚书衙门的官吏们见新官上任,都拭目以待。谁知于谦

0评论2024-01-2130

明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于谦
“土木之变”后,造就了明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这首《咏石灰》诗,明白晓畅,脍炙人口,是对他自己一生的事业成就、道德情操的生动写照。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受封过“少保”

0评论2024-01-1940

看清人性再出手
小编为大家带来哲理故事:看清人性再出手 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某次,一位蒙古的贵族名叫也先的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位更天才的臣子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这个

0评论2024-01-1940

两袖清风的故事
【典故】两袖清风(liǎngxiùqīngfēng)一、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

0评论2024-01-1848

于谦保卫北京城
于谦保卫北京城北京,这座充满历史与魅力的古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某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场威胁着北京城安全的危机即将到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人们安心休息,却不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就在这时,于谦,一个平凡却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正在

0评论2024-01-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