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于谦巧破盗印案

2024-01-21 18:41300

明朝景泰年间,朝内发生了一件奇事。兵部机密屡屡失窃,可又查不出原因。明景宗朱祁钰一怒,罢免了兵部尚书,选用德高望重的于谦出任新尚书,并命他限期抓住小偷。

于谦接了圣旨,笑呵呵地到尚书衙门上任了。尚书衙门的官吏们见新官上任,都拭目以待。谁知于谦整天像没事人一样,还公然对大家说:“偌大的尚书衙门,丢那么点东西,何必大惊小怪?”说完就回到办公室喝茶去了。公干之余,他还时不时地弄几个小菜,热上一壶酒,找几个同事小饮几盅。

一个下雪天,于谦感到实在无事可做,就让跟班的去买了几个小菜,又整了一壶小酒,然后烧红炭火,把同事们都请来喝酒。其中一个下属想起捉拿小偷的事情,借着喝酒,就顺便询问,话还没说完,就被于谦挡住了,说:“今天只喝酒,不谈让人扫兴的事。再说了,最近不是不见小偷活动了吗?”大家白了一眼那个不识相的同事,打着哈哈道:“尚书大人德高望重,一定是小偷听了大人的威名,早已逃之夭夭了。”于谦听了这话,高兴地捋着胡须大笑。

没说几句话,就听跟班的说看护尚书大印的官吏李美求见。李美踉踉跄跄地跑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了于谦面前,说刚才自己去了趟厕所,回来时发现尚书大印不见了!

所有喝酒的官员都“啊”了一声,有胆小的甚至两手一颤,酒杯落地,摔得粉碎。要知道尚书大印丢失,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房内一时静悄悄的,大家都望着于谦。于谦问李美丢失大印的事可有旁人知晓,李美说大印丢失后,自己就急忙来报信了,生怕声张出去被皇帝知晓,还没敢告诉别人。于谦听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说:“没说出去就好,没说出去就好。”趁皇帝不知道,赶快找吧。于是大家酒也不喝了,都站起来准备分头去找。谁知于谦照旧乐呵呵地拦住大家,说是无论如何要让大家尽兴。大家无奈,只得坐了下来。可是李美却怎么也没心情喝酒。于谦把他按在椅子上道:“继续喝酒,不要惊慌,像原先一样。本尚书保证,一个时辰左右,大印会回到原位。”

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看于谦如此笃定,想必他已有捉贼良方,也就镇静下来,继续喝酒,谈论诗词。一个时辰后,李美站起来要去看相印,于谦笑笑放他走了。其他人也想走,于谦拦住他们说:“各位大人少安毋躁,李美马上就来了。”果然,还没等大家坐好,李美就急匆匆地跑来了,满脸喜色地说大印回到了印盒中。大家一听,又是“啊”的一声,都敬佩地望着于谦,然后连连请教于谦如何断定大印一定会放回原处。

于谦捋了一下胡须说,大印在办公室内无故消失,防卫如此森严,一定不是贼偷去了。可既然不是贼,会是谁呢?于谦分析,一定是尚书衙门里的小吏,这个小吏拿走尚书大印,一定是去干违法的事。他既然干违法的事,就肯定不想让人知道,如果我们把大印丢失的消息声张出去,组织人大力寻找,闹得满城风雨,那家伙一害怕,就会销毁大印。所以我让大家在这儿喝酒,假装淡定,偷印的家伙以为我们没有发现丢印的事,他就心安了,用完后自然会把大印还回来。

说完后于谦问大家是否想知道盗印的是谁,大家纷纷点头。于谦一声吩咐,不一会儿,士兵们押进来一人,是一个叫张胜的书吏。原来,于谦听到尚书大印丢失后,一边留下大家继续喝酒,一边暗暗吩咐跟班躲在一旁盯着,果然瞧见一人悄悄跑来,看左右无人,把大印放回印盒,又转身跑了。抓住张胜后,于谦命令士兵在他的衣内和办公室内搜寻,果然搜出一份公文,打开一看,竟然是朝廷近期派兵防备瓦剌进攻的计划。

人证物证俱全,张胜只好招认。原来,瓦剌军在进攻北京失败后,想摸清朝廷兵力部署,好再次发动进攻,于是派人收买张胜,让他打探朝廷机密。张胜得到银两后喜出望外,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次盗取机密。这次所送机密特别重大,张胜怕沿途受到盘查,所以就弄成公文形式,再盖上尚书大印,装进信封中,以为如此可以瞒天过海,不料却被于谦轻而易举地识破了。

这时大家才知道,于谦表面松弛,是为了让小偷放松警惕。请大家喝酒,更是为了给小偷创造一个偷东西的机会。抓住内奸不久,于谦把张胜盗印的事派使者告诉瓦剌首领,彻底打消了瓦剌出兵明廷的妄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藏在井里的皇帝
隋朝的军队在大将韩擒虎的率领下攻入南朝陈的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搜索皇宫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陈朝的皇帝陈叔宝了。在所有的宫殿、花园都查找遍了的情况下,有个士兵在后宫的景阳井上,看到有条绳子通入井下。于是这个士兵马上通知同伙。这伙士兵朝井喊

0评论2024-01-2565

当铺里的官印
清乾隆年间,陈州有家当铺,老板姓隋,人称隋家当铺。当铺是一深宅大院,四周围墙高耸,墙下布满了枣木桩,人掉下去别想活着出来。再加上当铺里养着一批武艺高强的保镖,更使当铺固若金汤。因此,当铺远近闻名,生意红火。这一年,陈州来了一位姓丁的知县。他

0评论2024-01-2140

秦妃陵盗影
1民国五年深秋,一辆马车出了西安,直奔临潼,径直驶进了骊山东麓的太池村,停在了张大金的院外。马车上走下一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商人打扮。有人在么?商人走进院中喊。话音未落,屋里走出一位六十岁左右,但看上去很硬朗的老者,他就是张大金。商人向

0评论2024-01-2036

吃印
台上村刚上任的村支书叫李道,李道的老娘叫贵嫂,贵嫂年轻时候上过学,识文断字,村民都尊敬她,说贵嫂心眼好,明事理,一定能教育好自己才上任的儿子,不能和前任那个进了公安局被判刑的支书一样,犯个贪污罪啥的。 眼看贵嫂今年七十岁了,可浑身上下拾掇得

0评论2024-01-1928

大学时代臭味相投的哥儿们
亲密的朋友大学数年,最大的幸事便是结识了一帮臭味相投的哥儿们,其中又以老黄、大印、石头三人与我的关系最铁。我们常常在晚上乘着夜幕凉风,结伴坐在校门外的小山坡上,一侃数小时而浑然不知,以致经常需要翻校门偷偷溜回宿舍。独处时,我的思绪常常回到那

0评论2024-01-1826

空盒子的智慧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皇命来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然而,当时的钱塘县官对李浚却并不买账,表面上恭恭敬敬,内心里却一直想要设计害他。 一次,县令寻找到了一个机会,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因为李浚毫无“防人之心&

0评论2024-0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