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新聊斋:血豆腐

2024-01-23 13:53650

平常我还是叫他张耗子,因为他对我说:“我喜欢听你喊我张耗子,自然。”

我非常喜欢去张耗子家呆着,因为他家里总有野味。这些东西大都是平常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蛇、青蛙、田鼠,野鸡,山猪等等。哎哟,想想就能流口水。

除了吃之外,还有一样东西是让我如此迷恋他的地方,那就是他心里的故事。

张耗子给我讲了无数个故事,但是,我认为这个是讲得最好的。

村里陈豆腐家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的儿子小豆腐考上了省府的一所高校。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陈豆腐大摆宴席邀请了亲朋好友,当然面子也是赚得足足的了。陈豆腐亲自送了小豆腐去省府报道,回来逢人就说:“你知道吗?我儿子的学校门口可高了,比天安门还高,青石白玉凿砌而成。”

“喔?”来买豆腐的人第一次听到都会饶有兴趣的听着。

“你知道吗?我儿子学校可大了,我转了整整一天又没转出来,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我还见到洋鬼子咯!”陈豆腐得意洋洋。

“你家小豆腐真厉害。”大家都会这样说。

“哪里哪里,你家小孩也厉害,以后肯定也能考上大学。”陈豆腐笑眯眯道。

“鬼哦!他能考上大学,我就给他提鞋。”

“管管就好啦!”陈豆腐每次都这样说。

说得多了,听的人就腻了。小豆腐刚考上大学那会,家家户户抢着去他家买豆腐,生意红火得很。可是,再有耐心的人也经不起他这样念叨,再去他那买豆腐那不是拿自己的脸去贴人家屁股吗?

人,都是势利眼。见到有利益的事情一窝蜂上,等发现事实与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时候,哄一声,兽聚鸟散。

陈豆腐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陈豆腐不单止要赚钱糊口,还要每个月给小豆腐这个大学生寄生活费。省府消费极高,陈豆腐当初送小豆腐报道的时候为了省一块钱的公车费,硬是走了二十多公里一路问到火车站。

小豆腐这个大学生也不是好打发的,每个月还没到时间呢就打电话回来催生活费了。而且越来越多,陈豆腐有点招架不住。但是,自家儿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自己咬着牙也要扛下来。熬过去了,说不定儿子以后飞黄腾达了,那下半辈子就可以打瘸双腿无用忧啦!

“大学生嘛!花费多点是正常的啦!城里的东西可贵着呢。”陈豆腐对妻子道。

“可是,咱们家可真没有钱了。”陈豆腐的妻子刘花皱起眉头。

“那就找你那边的人问问,借点。”

“问啦!人家说,有借有还千百次,上次借的都还没还呢。”刘花显得非常气恼,大声嚷嚷。

“小豆腐上学花太多钱啦!你看和他同岁的阿平,人家小子都会打酱油啦!”

“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怎么能拿阿平和我们家小豆腐比?小豆腐是大学生,大学生你知道吗?”陈豆腐因为妻子的蠢话感到愤怒。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家里快没米下锅啦。”刘花放下手里最后一把黄豆。

陈豆腐停下手中的石磨,他终于也意识到摆在眼前的苦难。刘花的一句话把他从儿子的大学生梦里拉回了现实。

他沉吟片刻,忽然道:“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让他读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这个司机不简单
这个司机不简单作者:江永年有个自助旅游团包车旅行,到了吃中饭时间,大家问开车的司机李大鹏:“师傅,你们县城哪家饭店的菜最有特色?”李大鹏一听,哈哈一笑道:“问对人了,我可是吃遍了全城各大饭店,我带你们去!”于是,李大鹏一边开车一边介绍:“

0评论2024-01-2475

这下可扯平了
抗战时期,******部队有个团长,叫郭大全,是个大老粗。有一次,郭大全带着警卫逛庙会,正看得开心时,只听背后一声炸雷响,吓得他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回头一看,原来是当地一个绰号叫“豆腐黄”的小伙计,他刚才吆喝了一声:“豆—啊—腐!”郭大全跳

0评论2024-01-2461

色鬼吃豆腐
有个年青男人很好色,有一次,他非礼一个女孩子时,不幸遇到个跆拳道高手,一脚将他踹到下水道里,这一下去就再也没有出来。这男人父母早死,平时吊儿啷当的,十足的泼皮无赖,街坊邻居都很讨厌他,巴不得他早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对于他的失踪,都不以

0评论2024-01-2445

傻瓜学话
从前,有一个富贵人家,他家有一个孩子,是个傻子。虽然会说话,但不会那些花言巧语。一转眼,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他的家人很头疼,因为他不会说话。怎么办呢?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叫他出去学说话。于是,他的家人就给了他一袋钱,叫他出去学话。刚走出

0评论2024-01-2455

钦差选妃
钦差选妃仙人指点这一年,当朝太子十七岁,该大婚了。皇上的三宫六院总共就生下这么一个独苗,太子的婚事自然成了皇上心中的头等大事。这天夜里,皇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须飘飘的仙人自天而降,声如洪钟地说:“你家太子妃,须生在齐天大福之家,降生时自

0评论2024-01-2444

爸,原谅我不懂您
我看着父亲因操劳过度显得瘦弱沧桑的身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对父亲道着歉:爸,请原谅我,曾经那么不懂你。一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只有个别有门路的人,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靠田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能做的

0评论2024-01-2454

姥姥,咱有钱
那天,我去看姥姥的时候,她正半靠在床头打盹,阳光洒进来,我觉得姥姥又清瘦了些,白發有点凌乱。舅妈喊醒姥姥:“看看谁来看您啦!”姥姥有点茫然地望着我:“你是谁呀?”我逗姥姥:“我是十里铺老润家的大闺女啊,我叫润秋月。”姥姥歪着头想了想:“嗯,

0评论2024-01-2463

金大娘子的爱情
金大娘子是满人,属正黄旗,一位正经八百的格格,跟她阿玛在宁远镇守进京要塞。辛亥革命打落了她头顶上的“大拉翅”,这个没缠过脚、会舞枪弄棍耍大刀的格格,自愿流落民间,过个平民日子。想过平民日子,还真难。哪个敢娶大清的格格?这格格却说:“姑奶奶急

0评论2024-01-2474

难忘的村校音乐课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山区学校教书。这所村校建在一座高高的山冈上,土墙青瓦、竹林、洋槐林环抱,条件虽说艰苦,环境倒还清静。最清静的还是放晚学以后。学校虽有四个班,其余几个教师都是本村人。每每暮色临近,其他几

0评论2024-01-2446

捧鱼鳅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过大年才有可能吃上鱼,其余时间,想吃鱼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我们家后面有一条小溪,一大片的水稻田,田里有鱼鳅。鱼鳅滑溜溜的,只有手指粗细,手指那么长,在水中很难把它捉到,你就是使出浑身解数,它也会在人的指缝中溜掉,俗

0评论2024-01-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