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爸,原谅我不懂您

2024-01-24 17:23540

我看着父亲因操劳过度显得瘦弱沧桑的身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对父亲道着歉:爸,请原谅我,曾经那么不懂你。

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只有个别有门路的人,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靠田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能做的副业就是养两头猪,或养几只鸡。身为农民的父亲很想有个赚钱的门路,又苦于不知道做什么。

有一年,父亲在老家赶集时见有人卖豆腐,豆腐不贵,他便买了一块。站那的一会儿功夫,父亲发现,买豆腐的人很多,过来有人来一块,过去有人来一块,不一会儿,那人的豆腐就卖了不少。父亲在心里估算,一板豆腐需要花费多少本钱,可以卖多少钱,能有多少钱挣后,便有了主意:做豆腐卖。如果做豆腐,还可将豆渣喂猪,家里养猪就不需要米了(那时养猪,是将米、猪草及米糠放锅里煮熟了给猪吃),省出来的粮食又是一笔钱。想到这里,父亲高兴不已,觉得做豆腐买卖,实在是不错的主意。

回到家,父亲便用家里不多的余钱,再借一些,开始了他的豆腐之路。那个年月,过年时,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板或两板豆腐,算是过年的一道美味菜。可平时,出于精力和省钱两方面的考虑,没有谁家会做整板豆腐来吃。所以平日里,豆腐是个稀罕物。现在,有人做豆腐卖了,一块豆腐又不贵,很多人家都会隔三差五地买块豆腐换味口。父亲每天做出的两板豆腐,都卖得掉,一个月算下来,也能挣个十几元钱。在当年,这些钱是很可观的。每月算总账,父亲都会乐滋滋地对母亲说:“我这脑子还聪明吧,见人家卖豆腐,就想到自己也去做,这不,给家里添了不少收入。”

主意是不错,活却很辛苦,每天,父亲凌晨两点就得起床,先把头天晚上浸泡好的豆子用石磨磨成豆浆。那时候,磨豆浆,还得用最古老的方法,用石磨磨。这个方法,如果有两个人,一个往磨石上添黄豆,一个用支在石磨手柄上的长木杆推磨,配合着做,会更快磨出豆浆。母亲身体不好,这个活,只能父亲独自完成。

因为一个人完成,用长杆推石磨很不方便,父亲便直接用石磨的手柄推动石磨,推几圈,把添进磨洞里的豆子磨完了,停下来,再往磨洞添豆子。这样,既要多花时间,又会多耗力气,往往推十几分钟,父亲的手臂便推得酸痛,久了,握推柄的手,磨起了泡,磨出血来。父亲就找来一块布缠住那只手,换只手继续推……长年累月,父亲的两只手掌都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一个人磨豆浆,父亲需要花足足两个小时,才能把几斤豆子磨完。之后,就是烧火、煮豆浆、滤豆渣、放石膏等一系列琐碎的活。等父亲把计划要做的两板豆腐做好,(独自一人做手工豆腐,父亲只能做两板)也天亮了。

父亲匆匆扒几口饭,便把搁在米箩上的两板豆腐挑起,走家窜户地吆喝着卖豆腐。我家住在深山坳里,是个副村,只有几户人家。豆腐得挑到离我家将近五公里远的主村去卖,这段路父亲需要走上一个小时,主村卖不完,还要挑到别的村庄去卖。通常,父亲把那两板豆腐卖完,需要两个多小时,再加上回来的时间,就得四个多小时。父亲的脚磨出了泡,磨出了血,经年累月,脚上便起了厚厚一层茧,但父亲从来没想过放弃。

父亲那么辛苦地挣钱,主要是为我考虑。他打算将我送到主村读书。村里别的适龄孩子读书都是寄住在主村的亲戚家里,可我父亲是外地来的上门女婿,不可能有亲戚在那,母亲这边也没有。这就意味着,以后我读书,每天都得回来,也就是每天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父亲觉得这样既辛苦又浪费时间,还不如他现在辛苦一点,挣点钱把房子落到主村去。

为了攒盖房子的钱,父亲非常节省。他每天需要走很多路,尤其是到主村有一段很长的山路,走过山路的人都知道,不仅路不好走,还很耗鞋子。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居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做草鞋。爷爷会编草鞋,父亲小时候跟爷爷学过,凭着记忆,他编了双草鞋,用于那段特别费鞋的山路。快到主村时,再把草鞋换下来,穿上平时的解放鞋。父亲为这想法高兴了好一阵子,对母亲自夸说:“你看,我聪明吧,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我小时候很调皮,6岁那年,某天爬树时,不小心踩空了,从树上跌落下来,伤得很严重,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把家里攒的钱花了个精光。父亲原本想把攒的那些钱拿出来,再借些,把房子的事解决了,在哪里买地基盖房,他都想好了。可现在,积蓄全花光了,完全问别人借钱盖房,是不可能的,那个时候,大家能借出的钱都十分有限。下半年,就在我入学的前10天,父亲又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聪明的办法。

父亲在主村通往我们村的道口处,用竹子、芦苇和塑料薄膜搭了座有两个房间,一个大厨房的简易房,解决了我读书难的问题。搬到“新家”后,我省事了,父亲的劳累却一点没少,上午卖完豆腐,下午又要赶回村里,管理田里的农作物。到傍晚,才匆匆出来,把豆泡下去,第二天凌晨两点,又开始一天的辛苦劳动。

刚住进芦苇房时,我觉得没什么,稍大些后,意识到自己是所有同学中,住得最差劲的,心里便有了很大落差,觉得很丢人。

我读高中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山场搞副业,要么经商。村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地富了起来,把原先的土房变成了砖瓦房,再后来,又盖成了钢筋混泥土的楼房。而父亲始终做着那两板豆腐,我们家虽然搬出了芦苇房,可住的仅是被人家淘汰不要的砖瓦房。

我读大二那年,发生了一件让我不解的事儿,父亲竟然放下豆腐不做,给一家工厂当起了看门的,拿着不多的工资。那时,父亲才四十出头,在我看来,看门的多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头,他年纪轻轻的居然去做这事,让我觉得非常丢脸,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父亲,与父亲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因为我觉得有那样一个没出息的父亲,是个悲哀。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关于一个父亲隐忍着所有的委屈和痛苦,做着在别人看来最没出息的活的文章时,我想到了父亲。这时,我才试图去了解父亲,直到那时,我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去当门卫了。长期的劳作,严重损害了父亲的身体,他没法从事更重的活,为了给我挣学费,为了养家,父亲就通过熟人,在一家工厂找了一个看大门的活。也直到那时,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无可奈何,父亲也曾经想过做很多活,跟着别人去山场扛木头,或者跟着水浆师傅去学做水浆,或者进城当搬运工,做些收入更高的体力活。可他的身体已经不容许他那么累了。经商,他没有那个经济条件,也没有那个能力。他只能做着那两板虽然累,相对那些又更轻便些的豆腐卖,哪知,到后来连豆腐都做不了了,只好去找个适合身体的活做。父亲为了我,拼尽了自己的能力,父亲的卑微里,其实饱含着浓浓的父爱,而我回报他的却是反感和不理解,明白了这些,我很是心酸和自责。

几年后,我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好说歹说才让乡下的父母亲同意来城里住,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如今,头发斑白的父亲,提起过去,从来不说他曾经的不易,倒是喜欢自夸,把他自以为聪明的事拿出来说道。说他那时一点就通,看到卖豆腐的就想到做这营生,走山路費鞋,就想到做草鞋。在森林中,看到砍伐工人盖的简易房,就想到自己也搭个简易房……父亲乐呵呵地自夸完,不好意思地瞅瞅我。我明白,父亲意识到那些事在我面前夸,难为情了。我装着不懂,附和着父亲说:“是啦,爸爸确实聪明,在那个年代能够想出那么好的办法,解决实际困难。”父亲听我这么一说,笑眯了眼。而我看着父亲因操劳过度显得瘦弱沧桑的身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对父亲道着歉:爸,请原谅我,曾经那么不懂你。

幸好,我终于懂了父亲,要不,叫我这辈子如何安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遗像惊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鬼故事遗像惊魂 老家三叔的儿子要结婚,想拆了祖传老宅,在原址上盖新房。为此三叔特意打电话请王宇的父亲回去商量。可是王宇的父亲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王宇便代替他回到了老家。 孤零零的老宅建在王家竹园旁土坡上,三叔带着王宇和几个本

0评论2024-01-26425

奇器丑郎
薛家饭庄的掌柜薛有财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唤作锦儿。锦儿聪明貌美,经常去公主岭采些野花,这天她又去采花瓣,一时大意踩到毒蛇,被咬伤了脚腕。薛锦儿走不了路,但如果不尽快医治,只怕性命堪忧。 正在着急时,远远过来一个穿青衫的男子。青衫男子无所

0评论2024-01-26152

奇特艳遇
奇特艳遇 一、神秘的陌生来电 晏子硕的父亲是枫林市著名的法官,他曾审判过很多有影响的案件,在枫林市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由于父亲的原因,晏子硕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像父亲一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晏子硕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政法

0评论2024-01-26143

诺言无价
诺言无价 1990年,我当时正在读乡里的高中二年级。我家所在的向阳村离乡中学大约有10里山路,村里和我一起念乡高中的还有小娟、小荷和阿丹,她们仨都是高一的女生。 那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女人的

0评论2024-01-2688

白衣飘飘的爱情
1988年春节前夕,程琳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护理工作,初来乍到的她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没几天,她发现儒雅的医生张定宇工作之余总是伏案学习,到了傍晚,他便哼着小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吃晚饭。程琳好几次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生喜

0评论2024-01-2592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那其实是一棵长在祖父坟上的果树,我愿意这样形容——它长在了祖父的肩头。那一年,我8岁。异常久远的童年,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父亲领着我去给祖父上坟。坟上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几颗不大的果子,我的个头显然是够不到的。我嚷嚷着要吃那树上的果子,父

0评论2024-01-2581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