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钦差选妃

2024-01-24 17:44440

钦差选妃

仙人指点

这一年,当朝太子十七岁,该大婚了。皇上的三宫六院总共就生下这么一个独苗,太子的婚事自然成了皇上心中的头等大事。

这天夜里,皇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须飘飘的仙人自天而降,声如洪钟地说:“你家太子妃,须生在齐天大福之家,降生时自带金饭碗,现身时天降花雨,骑龙抱凤。切记切记!”

这个梦做得太真切了,醒来后,仙人的模样仍历历在目,皇上很激动,心想,自己的皇儿福泽深厚啊,竟能惊动仙人来指点姻缘,这下可好了,就照仙人说的几条去选太子妃!

皇上兴致勃勃地起床,眯起两眼咂摸起仙人的话来,可这一咂摸不要紧,越咂摸心里越发慌,怎么呢?原来仙人说的这几条,没一条能实现。

仙人说,太子妃要生在“齐天大福之家”,谁不知道,世间唯有他皇家才是齐天大福家,皇家娶亲,总不能自娶自家吧?

仙人说的第二条,“降生时自带金饭碗”,这也不可能啊,没听说过哪家生孩子,连带着生出一只金碗来。

后边的那两条就更不着边了,太子妃现身时要“天降花雨,骑龙抱凤”,自盘古开天地,谁见过天降花雨?那龙凤更是神兽啊,哪能让人骑着一个、抱着一个?

皇上耷拉了脑袋,正在怏怏不乐,太监来报,首辅陈桢求见。皇上心思一动:陈桢是三朝元老,见多识广,不如跟他说说自己的梦,于是立刻下旨,宣陈桢觐见。

等陈桢见过礼,皇上就对他如此这般地说了昨夜的梦。陈桢听后清了清嗓子,故作惊喜地说:“吾皇大喜啊!依臣之见,此梦实乃吉兆也。”

皇上眼睛一亮:“怎么讲?”

陈桢抖了抖精神,就信口扯开了:“所谓天降吉人,地生异象,太子妃绝非凡人,现身时才会出现异象。仙人既已指点清楚,只需按此寻访即可,想我泱泱大国,何愁寻访不到?”

皇上一想,对啊!我富有四海,何愁找不到一个儿媳妇!于是开金口降旨道:“卿所言甚是,朕就派卿去寻访太子妃!”

陈桢一听,差点哭了,悔不该信口胡说,现在这片愁云飘到自己头上来了,如何是好?他心里一慌,两腿一软,不由跪倒在地。

皇上见陈桢面色激动,咕咚一下跪那了,心里挺感动,忙双手扶起他,动情地说:“卿定能不辱使命,在一年之内,寻访到太子妃!”

事到如今,陈桢再怎么不愿意,也只得领命了。

寻访民间

从宫里回来,陈桢吃不下睡不着,苦思冥想仙人说的那几句话,还别说,几天后,竟真有些开闷儿了。

他想,仙人说的四条儿,乍听起来一条儿都不可能,可是变通一下,实现起来也不难。你看第一条,“生在齐天大福之家”,能生出太子妃的人家是谁?是皇上的亲家呀,俗话说“亲家亲家,亲如一家”,与皇上亲如一家,自然是齐天大福之家啦。

第二条,“降生时自带金饭碗”,孩子降生,亲友都会送“落生礼”,想必太子妃降生时,“落生礼”里就有金饭碗,那不就是她带来的嘛!

后边的两条更好说了,太子妃现身时要“天降花雨,骑龙抱凤”,到时只要观察哪个女子出现时有此异象,那个女子就是太子妃!

思路清晰了,陈桢也气定神闲了,他细细想来,老百姓家生孩子,只会收到瓷碗、木筷之类的落生礼,不会有金饭碗这么贵重的礼物,看来,太子妃多半生在官宦之家。

陈桢决定走捷径,他将朝中家有适龄女子的官员排了序,逐一遴选。结果,出生时收到过金饭碗的女子不少,可面试时没有一个出现异象的。陈桢着急了,看来太子妃不在官宦之家,得赶紧去民间寻找!

于是陈桢亲自带队,离京开赴各省。转眼间,全国十三个省已被过筛子一样过了十二个,最后就只剩贵州省一个叫桃花村的地方了。

陈桢来到桃花村,拿过案上的适龄女子花名册,见上边总共三十一位,他点了点头,按惯例问了一句:“这些女子的家中是否都愿意?”

一旁陪同的里长忙答道:“都十分愿意。这几日,桃花村家家忙着熬猪油、买豆腐……”

“什么?熬猪油、买豆腐?”陈桢不明白。里长赶紧解释,桃花村历来出美女,家家都对女儿的美貌很下工夫,村里流行一句俗语:“女儿若要好皮肤,外敷猪油,内服豆腐。”

外敷猪油就是将猪油熬好晾凉,浸入大团棉花,再用这棉花为女儿擦抹全身,日子久了,皮肤滋润得白嫩又有光泽,就像丝绸一样。而“内服豆腐”就是天天给女儿做豆腐吃,让细嫩的豆腐养出细腻的肤质。

陈桢听了,好奇地问:“这外敷猪油倒也罢了,可天天都要吃豆腐,岂不让人倒胃?”

里长连连摆手,说:“大人有所不知,桃花村有一绝,小吃‘齐天豆腐’,就是吃上一世,也不会腻的……”

刚说到这儿,那些待选女子来了,里长赶紧打住话头。陈桢命人带进一个女子,抬头一看,这女子皮肤白皙,娇媚异常,陈桢点了点头。可女子进来时并没有异象出现,接着进屋的第二个也没有……直到三十名女子择视完毕,没有出现一点异象。

“完了!”陈桢手抓长髯,绝望地叹道,“老夫要愧对皇上的重托了!”他不经意间又瞧了一眼案上摆着的花名册,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册上的适龄女子明明有三十一名,可刚才只来了三十名,最后那个叫玉珠的女子竟然没来。

莫非是抗旨行了婚嫁?陈桢不禁拍案怒喝:“胆大包天,竟敢抗旨!”说着将花名册扔到了里长面前。

里长吓坏了,慌忙叩头禀道:“大人,玉珠心智缺损,所以无法召唤。”

“心智缺损?”陈桢冷笑一声,“只怕是托辞吧!她是哪家的女子?快快从实道来。”

里长叩头如捣蒜,慌忙答道:“她是齐天大福家的女儿。”

“齐天大福之家!”陈桢心里一跳,猛地从座位上蹦了起来,这不是仙人说的第一条吗?

里长颤声解释:“就是……就是村东头,做大福的齐天大福家。”

陈桢明白了,桃花村人的口音,将“豆腐”说成“大福”,“齐天豆腐家”让他们一说,就是“齐天大福家”。

陈桢忙对里长说:“你快将这个‘齐天大福家’的情况详细道来。”

里长趋前一步说了起来—

原来,村里有个老汉姓齐名天,承继祖业做豆腐,此人厚道实诚,总是挑最好的豆子,用桃花江水浸泡,再用桃花石做成的石磨细细研磨。他做出来的豆腐白嫩似凝结的蛋清,切一块放在那,过两三个时辰也不出汤出水,进锅里一见热,立刻就飘散出一股沁人的奇香。因为好吃,“齐天豆腐”就叫出了名号。可老实人遇烦心事,齐天娶亲后,媳妇一直没有生养,直到四十岁才生下一个闺女,两口子还顾不上乐和,就傻眼了,怎么呢?这个孩子长得太丑了。

怎么个丑法呢?这个闺女自打生下来,就长着一层灰黑灰黑、皱皱巴巴的粗皮,这硬粗皮糊在脸上,连眉眼都分辨不清,能不难看?再说头发,这孩子生下来就长了一脑袋癞,结着痂,焦黄一片地糊在头顶,就没长出过一根头发来。更郁闷的是,这闺女还是个痴呆,除了偶尔呼爹叫娘,便不会说其他话了。

里长说完,试探地问:“大人,皇家选太子妃,这样的女子……”

陈桢叹了口气,心想:走遍了全国,现在就只剩这最后一个了,机缘巧合,她竟是“齐天大福”家的女儿,不管她是呆是傻,也要看上一看!

天降吉人

转天一早,陈桢乘轿,随行骑马,一会儿工夫就到了玉珠家附近。只见她家前拥一条桃花江,背靠一座桃花山,山上山下、江水两岸密密匝匝都是桃树。此时桃花正旺,大朵大朵的桃花缀满枝头,就连桃花江的水面上,也漂满一层粉红色的落英。

好一个灵秀之地!陈桢心中赞叹。这时,里长用手往前一指,说道:“大人,前边骑龙的那个就是玉珠。”

“骑龙?”陈桢闻言一惊,忙向前看去,只见不远处有一道蜿蜒的田垄,一个黑灰色的人儿正两腿横跨,在垄上骑坐着。

“原来是这么个骑垄!”正在此时,一阵大风平地而起,刮得桃花漫天飞舞,桃花在天空中打了几个旋,如雨点般落到骑着垄的玉珠身上。

“天降花雨!”陈桢正在惊叹,就见一只锦毛大公鸡被大风惊着了,扑棱棱展翅飞了起来,一下飞到骑在垄上的玉珠跟前,玉珠呵呵一笑,一把将大公鸡抱在了怀里。

“骑龙抱凤!”陈桢激动得大喊一声,“就是她,她就是太子妃!”

陪同前来的地方官们都吓了一跳:这个又丑又呆的女子就是太子妃?一个官员忍不住低声提醒陈桢:“大人,太子妃理应品貌出众,行步如青云出岫,吐音如流水滴泉,这女子没有一条符合啊……”

“不,四条已符合三条了!”陈桢冲口而出,“现在就差金饭碗了。”想到此,他命人将齐天请来,问:“生玉珠那年,有人送过金饭碗作‘落生礼’吗?”齐天连连摇头,他说,生玉珠那年,只有媳妇的娘家哥哥送了一口磨豆腐的缸,再没其他礼物了。

陈桢不甘心,他派人把齐天家翻了个底朝天,结果也没找出一丝儿带金子的物件。眼看寻访的一年限期将满,再不启程就来不及了,陈桢咬咬牙,吩咐一声:“来人,给太子妃备轿更衣,启程返京!”

流光溢彩的凤冠霞帔是从京里带来的,此刻穿在了玉珠身上。玉珠她娘流着不知是欢喜还是难过的眼泪,看着自己又呆又丑的闺女坐到轿子里,被皇家当太子妃抬走了。

一路上,陈桢心里七上八下,这个玉珠,虽说暗合了仙人的三个条件,可毕竟还有一个金饭碗没着落呢,皇上若是问起来怎么交待?

轿子里的玉珠可不管这些,这会儿她只知道自己难受—太热了!她长了一身厚皮本就怕热,现在又被捂进一个四面不透风的轿子里,哪受得了?开始几天,随侍的妇人还偷偷将轿帘掀开一条缝,让她凉快点,后来离京城越来越近,妇人也不敢照顾她了,轿帘遮得严严实实。玉珠热得满脸是汗,痒得难受,她懵懵懂懂地用手去抓,这一抓可不要紧,竟把脸上那层厚厚的粗皮整个儿抓了下来,露出了一张婴儿般白皙粉嫩的面庞!她又觉得身上也痒得难受,便伸手探进衣服里使劲抓,三抓两抓,身上的硬粗皮也被抓了个干干净净。

没了硬粗皮,玉珠感觉凉快多了,可脑袋上还是热得不行,于是她又伸手去抓那一头癞,这一抓,一头结成壳子的癞痂竟整个被她掀了下来,露出了里边的一头如墨青丝……

轿子里这么大的动静,轿外的人却不知道。此时轿子到了宫门前,上了拱桥,按照礼仪,轿子要落在拱桥的桥顶,太子妃得亲自步行下桥,进宫觐见皇上。

轿帘打开了,人们只觉得骄阳下一道金光闪过,不由自主向轿内看去,这一看,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轿里端坐着的玉珠面如观音,色若映雪,鬓发如黛,怀里还抱着一个金灿灿的金饭碗。

“原来这金饭碗一直顶在她头上!”陈桢心内狂喜,见人们呆立在那,他赶紧吩咐:“快扶太子妃下轿。”

玉珠毕竟是个痴人,见轿帘掀开了,心里高兴,抬腿就往外走,一不小心一脚迈了个空,从桥顶骨碌碌滚到了桥下,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陈桢顿觉天旋地转:从这么高的桥顶跌下,就是不死也得摔残啊……突然,桥下的玉珠缓缓爬起身来,轻移莲步来到陈桢跟前,端端正正地道了个万福:“玉珠见过陈大人!”

陈桢惊呆了:原来,玉珠竟是个天璞之人,多亏这一摔,震出了从胎里带来的蒙心之血,就似璞玉去掉外皮,恢复了聪慧的本性。

陈桢喜不自禁,大家前呼后拥地护送着玉珠进宫。皇上一见玉珠的品貌,龙颜大悦,下旨摆宴犒赏。

宴罢,陈桢风风光光回府了,他的夫人早已恭候多时。夫人担了一年的心,此时见老爷荣归,不由叹道:“老天保佑,没想到老爷真能找到太子妃。” 陈桢飘飘然地一拍胸脯,对夫人说:“老夫是谁?哪有办不了的事?”

正在这时,就听太监在外朗声道:“皇上有旨,宣首辅陈桢乘金顶轿即刻进宫。” 陈桢回头看了一眼夫人,笑道:“看,一定是皇上的赏赐来了。”他转身悄悄问宣旨的太监:“万岁爷要给老臣什么封赏?”

太监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说:“不,刚才万岁打了个盹,他老人家又做了个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捡祸上身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捡祸上身!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带着刘伯温等大臣巡游江浙,第一站便来到了苏州。苏州知府冯文灿不敢怠慢,特意把皇上安排在苏州知名的龙泉园内。说起这龙泉园,因一日夜不息的喷泉而闻名,再加上园内亭阁回廊、丹桂飘香,真是一处洞

0评论2024-01-26112

吴用巧对戏君王
宋徽宗皇帝招安梁山将,解除了心腹大患真乃幸事。 这一天,徽宗帝下旨请宋江、卢俊义到大殿议事,当然少不了军师吴用,除宋江等三人外,还有两们大臣,主要是商议剿田虎平方腊一事。徽宗听完宋江出征计划之后,龙颜大悦,吩咐太监备酒上菜,要和宋江等痛饮一

0评论2024-01-26118

是进是退
老皇上驾崩。新皇上刚登基的第一天,北方的敌人就趁机跨着战马,如荒原狼一般突然集结到双方的边境,掳掠了多个集市。新皇上紧急征调五路兵马前往抵御,其中就包括方格将军的南天营。 新皇上虽然只有三十多岁,然而他如老皇上一样,很有才智。为了鼓舞士气,

0评论2024-01-26254

平分秋色
小试牛刀明朝中期,围棋十分盛行。这一年是京城大比之年,各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挤满了京城。就在京城报国寺门口,有一个围棋摊,摆摊的是个老头,他自称曾是朝廷供奉,犯了过错,皇上罚他终身乞讨,他只得摆摊为生。举子们都会下棋,听这老头瞎吹牛,都想一试身

0评论2024-01-2581

杨一清计除刘瑾
土木之变以后,明王朝开始衰落。明英宗以后的几代皇帝,都昏庸腐败。他们不可能吸取王振误国的教训,一味依赖宦官。宦官专政的局面越来越严重。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好人

0评论2024-01-2570

说实话的高允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

0评论2024-01-2576

迁都许城
董卓之乱以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对各地州郡失去了控制。各地官僚、豪强趁机会争夺地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势力比较大的有冀州的袁绍、南阳的袁术、荆州(约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的刘表、徐州(约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和

0评论2024-01-2591

白马盟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生了孩子,叫做如意,被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他曾经为这件事跟大臣们商量过,但大臣们都反对,连他一向敬

0评论2024-01-2579

李纲守东京
金太宗灭了辽朝之后,借口宋朝收留了一名辽朝逃亡的将领,分兵两路进攻北宋。西路由宗翰(又名粘罕)率领,攻打太原;东路由宗望(又名斡离不,斡音wò)率领,攻打燕京。两路大军约定在东京会师。前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北宋朝廷。金太宗又派出使者到

0评论2024-01-2576

太学生请愿
金将宗望提出的议和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他要北宋赔给金朝大量金银、牛马、绸缎;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土地;宋钦宗尊称金皇帝为伯父;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宋钦宗、李邦彦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李纲听到朝廷准备接受这些丧权辱国的条件,肺都

0评论2024-0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