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为你背回一盘小石磨

2024-01-23 09:58430

她决定嫁给他,是因为一盘石磨,很小巧的那种,专门用来磨豆浆。

她从小就爱喝豆浆,但自从毕业分配到一处偏远的乡村小学后,就再也喝不到又香又浓的豆浆了。

苦苦追求了她两年,他竟然从一个条件较好的乡镇调到了她所在的学校。那时,他们毕业还不到一个月,属非正常调动。她明白,为了她,他真是煞费苦心。但是,她没有动心,并为此苦恼。

她的家在城里,从考上师范学校的那天起,父母就谆谆教导她在校期间不能谈恋爱,更不能嫁给当老师的男人,否则一辈子受穷。她是个乖乖女,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他是她的同班同学,面对他的爱情攻势,她选择了沉默和回避。

最令她苦恼的还是农村小学的艰苦,天天喝玉米面粥,喝得她一点儿胃口都没有了。她感慨地对同事说:“如果能喝到豆浆就好了。”同事们都笑了,觉得城里的女孩子就是娇气。

转眼间,冬天来临了。有一天,学校安排他到城里听课,结束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他没有立即返校,而是坐公交车来到小城西面的山脚下。他早就打听好了,这儿有一个叫东山坡的小村,村里的石匠会加工小石磨。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院子里用凿子加工着一盘石磨。听他说明来意,老人起身带他来到后院,那儿摞着很多加工好的石磨。他看了看,失望地摇摇头,都太大了。他问:“有没有小的?磨豆浆的。”老人说,家中倒是有一盘,但那是别人预订的。

在老人屋里,他看到了一盘小巧精致的石磨,像精美的工艺品。他说了一大堆好话,又多付了10元钱,终于买下了石磨。他用草绳仔细地将石磨捆好,提着石磨匆匆赶到车站。谁知,末班车已经开走了。

站在空荡荡的车站里,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犹豫片刻,他毅然提着石磨上路了。

出了城,天完全黑下来,他艰难地走着,胳膊又酸又痛。远路无轻载,石磨像是一座山。他坐在路边歇了一会儿,然后将石磨背在肩上,继续前进。

回到学校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多了,他背着石磨足足走了50里路。她还没有睡,他背着石磨进了屋,满脸灰尘,凌乱的头发已被汗水浸湿。她吃惊地看着他将肩上的石磨放下来,傻呵呵地说:“这下好了,你可以喝上豆浆了。”

她做梦都没有想到,为了她的一句话,他竟然步行背回了一盘石磨。她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来,久闭的心扉终于对他敞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南山铁案
马踏家犬史承业家住洛阳郊区,家有良田十来亩,牛羊十来头,日子过得平静、安宁,因为来往的都是熟悉的乡里乡亲,连狗都不怎么叫。自从武则天夺了李家江山,改唐为周,迁都洛阳,史承业安静的农家小院,突然变得不怎么安静了,整天有香车宝马从门前呼啸而过,

0评论2024-01-2568

这下可扯平了
抗战时期,******部队有个团长,叫郭大全,是个大老粗。有一次,郭大全带着警卫逛庙会,正看得开心时,只听背后一声炸雷响,吓得他差点从马背上跌下来,回头一看,原来是当地一个绰号叫“豆腐黄”的小伙计,他刚才吆喝了一声:“豆—啊—腐!”郭大全跳

0评论2024-01-2461

爸,原谅我不懂您
我看着父亲因操劳过度显得瘦弱沧桑的身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对父亲道着歉:爸,请原谅我,曾经那么不懂你。一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只有个别有门路的人,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靠田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能做的

0评论2024-01-2454

爸, 原谅我不懂您
一20世纪80年代,进城打工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能在城里找到工作的,只有个别有门路的人,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靠田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能做的副业就是养两头猪,或养几只鸡。身为农民的父亲很想有个赚钱的门路,又苦于不知道做什么。有一年,父亲在老家赶

0评论2024-01-2355

好饭只需一锤子
钟王村有个小伙子叫柳三,从父辈那里学会了做石磨的手艺。那时候磨面都用石磨,所以有钱人家就单独做一个,穷人家也要几家合做一个,这是生活必需品。柳三悟性好,能够举一反三,手艺练得那真是没得说,用他做的石磨磨面粉,磨出来又白又细,吃起来味道醇香,

0评论2024-01-2351

美女屯
1好事多磨,这是对美女屯建设变电站的最好诠释。“哎,你别猪鼻子插葱—装相(象)了,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你说说,这变电站到底建还是不建了?”说这话的是一位妇女,30多岁,大眼睛,高鼻梁,大脚板,胸脯高高的,如同揣着两座小山,臀部宽大。“是啊,

0评论2024-01-2247

石磨豆花
离开农村几十年了,时常与老插们回忆起那时在农村享受的一种美食——石磨豆花,硬是安逸得很!那时,我们落户的地方在川东地区,出产十月黄豆子,乡民们招待客人的最好拿手菜就是豆花老腊肉。它那个豆花与我们现在吃的豆花有点不同,它叫石磨豆花。豆花就是豆

0评论2024-01-2240

过去的老邻居
一提起过去的老邻居,总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回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住在原重庆造纸厂龙章新村,那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造纸厂首建的一片平房家属区,有一百多户吧,每一户的居住面积不过二三十几平方米,我们住的那套有三十多平方米,两间一厨。户与户

0评论2024-01-2260

故乡的老磨坊
冬日的黄昏,回到老家,路过久违的老磨坊,停下,屏息静听,隐隐约约有低沉的隆隆之声,像隐忍欲发的雷鸣,像老人深沉的叹息。循声走近,透过破旧的石屋上一孔角形小窗,见昏黄的油灯下,一头小毛驴在一步一点头地拉磨。磨盘沉沉地转,盘上堆放的玉米粒颗颗似

0评论2024-01-2249

想对你好,却跟着我受了一辈子苦
父亲31才结婚的,他整整大母亲9岁。父亲算是个孤儿。祖母生下他不久就染病走了,祖父一手爹,一手娘,把父亲拉扯到9岁时,自己却在工地上出了事,也撒手走了。半大的孩子,生活都成了问题。祖母的三哥是个石匠,看到外甥可怜,就把父亲叫到身边,跟他学手

0评论2024-0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