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烤粑红苕

2024-01-22 15:49400

腊月天,小贩又开始在市场和街边烤红苕卖了。炉火熊熊,望着炉上滚热焦黄的红苕,热气氤氲中,我不自觉地买上一个来品赏,那久违了的美味让我倍感激动和亲切,它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可口。我慢慢咀嚼着它那种带着泥土的清香和焦糊的味道,思绪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乡下,回到了田野。

深秋季节,霜色凝重;寒气逼人,在外玩耍饿了的孩儿们,回到家里急不可耐地直奔灶房,从黑乎乎的余烬里扒挖出热乎乎暄软软的粑红苕,未及吃下肚儿已觉热乎乎的了。烤出的粑红苕之美,首先体现在它的热切,踏实上。在寂寥的清秋,归了家的孩子手里捧着热乎乎,暄软软的粑红苕,不就像捧着母亲那颗关爱之心吗?及至吃起来,黄澄澄的瓤儿,浓稠稠的汁儿,愈品愈觉得温暖,甜蜜,心里也滋润,熨帖了。

在野外烤粑红苕,则更有一种野趣了。收获后的田野光秃秃一片,一群孩儿背着背兜,打猪草,割牛草,兔草,捡柴火,当其说帮衬家里,不如说周日消遣来了。田里有农人遗落的红苕,孩儿们寻寻觅觅,挖出一大堆儿,不由得对着广袤的原野吆喝起来:“烤——红——苕——喽!”那兴致甭提多高了。寻一面背风的土坡,三五下挖出一个简易的火塘,找来柴草,吹呼着雀跃着,火光映着红扑扑的脸蛋儿,野火燃尽了,只剩下红彤彤的余烬和黑的焦土,这时候,孩儿们把那些个儿小巧的红苕一块块投进去,用野火的灰烬和滚热的焦土掩埋起来。做完这些,哼唱着野曲儿,这才开始打猪草,割牛草,兔草,等到晚霞映红了天际,牧人的谣曲自远方悠扬地响起,才感到累了饿了,猛然想起,那一塘烤红苕早该熟透了吧!不由得唾液漫溢,肚子叽里咕噜嚷嚷起来。

扒呀扒,扒出一块红皮于焦面儿的,这种红苕皮儿红亮,瓤儿干面,吃起来香甜,筋道,抗饿哩;扒呀扒,扒出一块黄瓤蜜桃味的,这种红苕瓤儿鲜黄,汁儿浓亮,吃起来鲜甜甜的,像那水蜜桃哩;扒呀扒呀,扒出一块白皮栗子面儿的,这种红苕瓤儿白里透红,像女孩儿的脸,那红晕一圈一圈儿漾着,吃起来沙面面,甜番番,有点儿炒栗子的味道……

吃着香喷喷的粑红苕,品味甜甜的民风乡情,这样的经历太温馨了。

记得最清楚的是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城里供应的粮食不够吃,大家整天饥肠辘辘。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放学早,一回到家里就躺在床上,又冷又饿。母亲见我饿得可怜,傍晚下班后就带我到田野上寻吃的。她用锄头在人家已收获过的红苕地上,一垄垄地掘,有时就能翻出一些漏网之“鱼”——整个完好的红苕,我叫“大鱼”,破损细碎的叫“小鱼。”

掘得了大半簸箕红苕后,母亲到地头挖了个篮球般大小的窑洞,上端留个气孔,正面留窑门,接着找来干枯的柴禾塞进窑里,擦火柴点燃。由于泥土湿气太重,柴禾很难燃旺,于是母亲就弯下腰,两手撑地,屁股撅得老高,伸长嘴巴拼命吹窑里的火苗。窑里的柴禾终于熊熊燃烧起来,直到土窑的里壁几乎烧红,母亲才将红苕扔进去。接下来,我跟着母亲继续发挥嘴巴的“鼓风机”作用,一个劲往窑里吹风。

到了一定火候,母亲说行了,便将土窑封死、踩塌,转身找来两根柴棒,递给我一根小的,说声“砸”,于是母子俩朝土窑“噗噗噗”一顿乱砸,直到把土窑砸至扁平。母亲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红苕熟透,增加香味。

过了一会,母亲扒开泥土,将烤熟的红苕扒了出来。烤红苕焦香扑鼻,但裹着很多火灰,烫手得很。我饿急了,看着眼馋,就急急忙忙地拍掉热灰,剥掉外层烧成焦炭的厚壳,一边吹气一边把烫嘴的红薯往嘴里塞。

母亲见我手灰唇黑,噎得打嗝,烫得泪花直冒,嗔怪地瞅我一眼说:“慢点吃,别噎着。”我边吃边说:“吃呀,妈。”母亲大概才吃了两三条烤红薯就不再吃了,定定地看着我狼吞虎咽。我又催母亲:“妈,吃呀!”这时母亲说:“刚才你在这边没看见,妈在那边掘红薯时,擦掉泥土,用指甲刮掉薯皮,吃生的早已吃得半饱了。”我咽着烤红薯喉咙里烫得厉害,含糊不清地说“那多不卫生呀!妈,吃熟的。”母亲仍说她肚子饱,让我多吃。于是我继续放开肚皮吃,直到咽不下了,母亲才从沟沿摘来野芋叶子,将剩下的一堆烤熟的红薯包好,说给哥哥姐姐带回去。

煨粑红苕,乐趣多多;煨粑红苕,印象难忘;煨粑红苕,回味无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童年的小伙伴
岁月如梭,转眼改革开放三十多了,今天,我作为一位成功志愿者到乡村希望小学考察,崭新的教学楼,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们吃着免费午餐,我来到学校新铺设的塑胶操场上,一个同学友好地把球甩给了我,同学那模样,那动作,那眼神,瞬间,使我想起来一个人来。

0评论2024-01-2341

最恨肇事潜逃
最恨肇事潜逃今天,孙大叔终于要和分别十八年的亲生儿子见面了。孙大叔坐在去青山镇的班车上,一会儿远望浮想,一会儿低头沉思:十八年前,年轻漂亮的妻子带着年仅四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板。当时的“孙大哥”一气之下,到广州打工去

0评论2024-01-2231

“贼”借猪粮
“贼”借猪粮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得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火盆前,不敢出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王老汉来到猪圈前,总数60

0评论2024-01-2231

老土路
在乡村田野上漂浮着的一片淡淡的烟霭里,我站在生长着星星点点野草的土路上,脚底感受到泥土的松软弹性,四十多年的时光,土路的宽窄高低未变,路边土地的形状未变,就是那一行行的麦苗,似乎也是当初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成果,一个懵懂未知的小孩,跟在一群正锄

0评论2024-01-2235

巴南咂酒
巴南的咂酒是颇有名气的,什么为咂酒?咂者,吮吸之意也。其法是将高粱蒸煮发酵后,置于瓦缸中,掺入开水稀释,过一段时日舀出,插入竹管或麦秆即可吸饮,酒味甜香纯正,提神醒脑,不过饮多亦醉。记得下乡落户于重庆巴县仁流土岩破石缸队,那时酒很为贵重,凭

0评论2024-01-2254

“拈闪闪”的岁月
以前女婿上门,丈母娘炖只鸡,一上桌就把一只鸡腿扯给新姑爷,另一只扯给老头子,众人就把那肥得流油的鸡翘翘往老妈碗里拈,说这是鸡身上最肥实的部分。现在不同了。鸡翘翘又臊又腻,杀鸡打整时早已剜去,不要了,鸡腿鸡脯都不吃,嫌它卡牙齿,偶尔只吃点卤翅

0评论2024-01-2232

红薯情缘
红薯又叫红苕,有地方还叫地瓜,是很普通的粮食作物。做饭时,削了两个,切成片放在米饭锅里。等饭好了,那柔柔的、润润的香甜味儿便直入心脾。寒冷的冬日,米饭覆盖着红薯上桌,腾腾热气中伴着香甜也便弥漫开来。望着碗中袅袅的烟雾,我与老公的思绪都又回到

0评论2024-01-22108

炸狗吃鼠肉
回想当年知青生活真是清苦,清苦到几个月不见一点肉食,红苕包谷羹打主力,要是偶尔得到些荤腥,那光景便犹如过年一般。记得有一天晚上,一阵狗吠后,我们知青点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我们公社有名的老知青黑哥。黑哥义气随和,又是我们一个城市出来的,我们很尊

0评论2024-01-2244

屋前房后
下乡当知青,队长把我安排在远离社员的一处房子里,那里特别清静,房子是一栋土瓦屋,有三间屋,土墙有的已开裂,两只手臂同时伸进去轻而易举,房顶满是暗绿色的厚厚的苔藓。衰败凄凉中也有几分慰藉:房前水田边有个不宽的地坝,地坝边几丛修竹绿叶婆娑,几棵

0评论2024-01-2246

雁啄眼
相传在清末,四川重庆府治下的巴县衙门有位捕快头儿,名叫肖钅玉。因他排行老二,三班衙役都尊称他"肖二爷"。一般市井朋友,因敬畏他的权势,明里还加一个字,喊他"肖二爷爷",背地里,却送他个雅号叫"肖二麻子"--因为在他那黑瘦的面皮上,确有那么一

0评论2024-01-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