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老土路

2024-01-22 16:55340

在乡村田野上漂浮着的一片淡淡的烟霭里,我站在生长着星星点点野草的土路上,脚底感受到泥土的松软弹性,四十多年的时光,土路的宽窄高低未变,路边土地的形状未变,就是那一行行的麦苗,似乎也是当初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成果,一个懵懂未知的小孩,跟在一群正锄地劳作的社员后面,满身的泥土。我感觉到心里涌动着一股热流,眼眶里无端潮湿起来。

我沿着土路,向林荫深处的舅舅家的老瓦屋走去。记忆中童年寄居舅舅家的老瓦屋,是古旧沧桑的,许多的生活细节已消隐淡忘。只记得穿过场坝,踏上檐坎,推开一道歇缝张牙的老木门,走进幽暗的屋子,许久,眼睛在适应屋子里的光线后,才看到靠近门的左面砌有一口老破的灶台,灶台里角堆着柴火。印象中深刻的一幕,是腿残的大舅坐在灶台下,不时用竹夹子夹起干柴,往灶口里送进去,随即一阵通亮的火光,映红了大舅干瘪的脸面。想来那时的大舅也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但以我童年的眼光看去,却几乎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人模样。因为大舅的苍老吧,我就觉得比其他几个舅舅慈祥温暖。那时,觉得大舅更可亲近的,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是那时大舅负责烧火做饭。其实,那时做饭也非常简单,就是蒸一锅红苕,最多舀一碟胡豆酱或者砌一碟盐菜,从山上参加生产队劳作回家的八舅和幺舅,随便从锅里捞起一个蒸熟的红苕,撕开皮子,沾点豆酱,大口吞咽下去,不时梗喉咙了,就用瓜瓢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清水,张开大嘴,一口凉水灌进去,拍拍胸口,大舒一口长气,骂一声粗话,又继续吞咽。那时,农村人天天顿顿吃红苕,只有逢年过节才煮点红苕饭,而且几乎都是红苕颗,零星见点米粒。我和五姐吃伤了红苕,咬一口就哇哇直吐。于是,大舅每天蒸红苕,就专门从藏在大柜子里的米罐里舀小半碗米,淘洗干净后,渗上水,然后把米碗放在要蒸煮的红苕中间。等到红苕蒸熟后,揭开锅盖,中间的一碗米饭白亮亮的,让人眼馋口痒。大舅吹呵着热气,把白米饭端出来搁在灶台上,一跛一瘸走进里屋去,从柜子里舀出一调羹猪油,又一跛一瘸走到灶台边,将猪油掺在热气袅袅的米饭中,撒点盐,然后,大舅用筷子细心地将混合着猪油和盐的米饭抄透,在童年的我眼中,颗颗米粒晶莹玉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吃油油饭了!”我和五姐争抢着去拽斜倚着跛腿的大舅,险些把大舅拉倒。大舅不生气,只是小心翼翼呵护着米碗说:“幺幺慢些,不要争,就你们吃的哦!”他将米饭一分为二,我和五姐一人吃一小碗。看着我们姐弟俩吃得狼吞虎咽的模样,大舅斜靠着灶台,呵呵笑看着我们姐弟俩。

此时,站在破败的老屋前,那道老木门紧闭着,房前屋后有几处屋檐墙壁都已破烂斜掉着。自从八舅和八舅母过世,表弟一家进城打工,而幺舅又结婚到别处,大舅搬到民政救济修建在村道边的一间水泥平房里,无人居住的老屋就荒废了。童年记忆中喷香的白米饭,只在岁月深处散发着幽香,让我站在老屋前,久久凝立,泪水潸然而下。

母舅当娘,在乡下单调的童年生活里,大舅总是一副慈爱乐和的笑脸,让远离父母的我和五姐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记得那时大舅因为腿残,不能下地劳动,生产队就安排他在公房里当保管。从老屋子沿着土路走出去,出了大舅家门前的自留地,土路就分为三道岔,居中的一条通往我日思夜想的三十里外的家,左边的一条直陡攀爬而上,就会登上巍峨耸立的香炉山峰,而右边的一条土路蜿蜒绕过一块大田,迎面就是一座小山包,挺立在四围的平坝田地间。山顶矗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庙宇,老人们说寺庙的名字叫“红庙”,不知这一名字的由来为何。实行生产队集体劳动管理后,庙宇就成为了生产队的公房。每个假期我被送到在乡下的舅舅家,白天的大部分光阴,就是跟着大舅在公房里度过的。

大舅出工,总是早出晚归。在公房里,每天一早去发放农具,记录出工人员名单。社员收工到公房后,他要清点农具,按照队长的指示记录每个社员的工分。其余的时光,他还要和另外一个出纳妇女负责将粮仓里的公粮撮出来,铺晒在场坝上。在暑假悠长的时光里,我就和五姐在公房上下两个场坝里爬上跑下,有时就跟在大舅和那个出纳妇女后面,把铺晒的粮食用竹扒翻过一遍,而善良的出纳妇女时不时拿出一把不归入粮仓的焉籽花生,让我们姐弟津津有味地嚼咀,那是多好的美味啊,至今难忘!

记忆中,公房最热闹开心的,还是一年中仅有的几次给社员分口粮的时分,无论是分麦子、包谷,还是红苕、谷子,以及豌豆和意外死亡的牛肉等,都由当保管的大舅把需要分发的东西总量摊到每个社员的工分上,经队长会计审核后,傍晚时分开始分发。公房场坝里,黑压压挤满了上百号人,在昏黄的马灯光晕里,精瘦黎黑的农汉村妇们大睁着发出精光的双眼,等着大舅叫唱自己的名字,然后去称一家人应分得的口粮。虽然人多,但场坝里没有过多过大的嘈杂声,大舅有点嘶哑的叫唱声在夜幕笼罩的公房坝子里,让农户们听来异常的清晰柔和。那个年代,贫瘠的乡村,残疾的大舅在农户们眼目中,得到了无上光荣的尊崇,让我这个从小镇送到乡下来躲避饥荒的小孩,也受到了农户们的宠爱。淘气的我游荡在村子里,无论是损伤了农户自留地的菜蔬还是房前屋后的器物,农户们从不象对待其他村娃一样,满山撵追破口乱骂。成年后,当我偶尔回到乡下,农户们谈论起我童年时做的淘气事,无不乐呵呵的,让我回忆起乡村生活的童年,艰辛之中却充满了质朴的温情,

站在乡村土路上,记忆象飘渺在田野上的雾岚一样,若隐若现,让我此时的心境格外的澄澈、淡定、空明,有一种回甜的味道,从心海中逐渐扩散到全身。我蹲下身子,静静地抚摩着土路上沁凉的浮土,呼吸着一阵阵泥土的馨香,心想:就这么久久地呆下去,真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流动的杂货铺
我妈天生暴脾气,见不得不平事,眼睛一瞪,路灯都要暗淡几分;又争強好胜不服输,眉头下从没写过“困难”二字。外公生前逢人就说:这丫头投错胎了,要是个男娃就刚好!我家在贵州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十年前,我姐到沈阳工作,那时家里穷,坐火车属于巨额花费,

0评论2024-01-2454

妈妈的世界很小
一我永远记得八岁那年的夏天。那天,是我的生日。爸爸送完他给我的礼物,平静地说,囡囡,以后好好的。接着,是一声重重的关门声。妈妈哭了,我也哭了。那一晚,妈妈紧紧抱着我说,以后我的世界只有你。第二天醒来,家里变样了。卧室里的摆设变了,客厅的沙发

0评论2024-01-2342

买车后
王广利和谭小雅两口子攒了几年钱,好不容易买了一辆小轿车。当时他们为了买车,手中钱不够,夫妇俩还向岳父、大舅哥和大姨子都借了钱。谭小雅就向王广利抱怨说道:“咱俩为了买这车,儿子他公公出了前面两个轮子,孩子大舅出了后面两个轮子,大姨又出了方向盘

0评论2024-01-2330

爱之痛无处安放
“妈,我们回家吧。”“不嘛。这儿有花草,多美,晚上就睡这儿啦。”母亲抓起地上一节甘蔗放进嘴里。我忍着泪,将甘蔗拿下,“妈,我们去买吧。”母亲挣扎。父亲和大舅推着三轮车过来。大舅厉声道:“还要在这儿丢人现眼?!”母亲身子微微一抖,不吭声了。一

0评论2024-01-2350

杨大郎断指
话说民国年间,在大巴山下古驿镇,若论起木工手艺,杨大郎绝对算是数一数二的傲角儿。那年月,乡下匠人一般都是走乡串户地找活儿干。杨大郎成名后,十里八乡请他上门做家具的特别多,他技艺精,活计出彩,工钱也公道,主家满意,都是好酒好菜的管够。这也使得

0评论2024-01-2333

始终对你好
也许,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问“为什么”,惟有亲情不是。大舅不谙孝道。十多年来,我们一家赡养外婆。母亲三天两头,买些水果、零食、鱼肉,或是做些馄饨包子,送给外婆。可大多数,都“孝敬”了大舅。且外婆还把节省下的生活费,偷偷贴补给大舅。五月,70

0评论2024-01-2345

鸡狗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两层楼和一个院子,上下各八间屋。而且中间以楼梯分割,故而房主就租给了两家人住。西边住的是老张,过了几天老李也住了进来。老李特别喜欢养宠物,一来到就带来了两只小狗狗。小狗狗喜欢汪汪叫。这叫声闹得神经衰弱的老张媳妇彻夜难眠。老张一想,

0评论2024-01-2250

这样又多了一对“牛郎织女”
阿江用好酒好菜招待了各位亲朋好友,并向陆明等人承诺把陆丽带到镇卫生院治“伤”,来者各位听到这么讲,又见幽芬交出了800元钱,也没有再多讲什么要求,他们饭后就走了。陆丽依旧在“唱戏,”装着被打伤了仍在呻唤着,饭都不吃。阿江只好对老婆说:“我把

0评论2024-01-2244

骗婚记
李明大学毕业后,凭着大学四年刻苦努力获得的专业知识经过层层筛选顺利的进入了家乡的一家银行上班。碰巧大学同学小娟毕业后也回来了,在当地的政府部门上班。俩人大学时关系就不错,毕业后又在同一个地方上班,都很是高兴,没事了就经常在一块儿玩,时间长了

0评论2024-01-2278

一绺青丝写爱恨
于亚民出了几天门,在外边虽然玩的高兴,可是更想听他的故事。回家后放下包,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了他的特别软件,几经点击,搜索出来的是一绺黑头发。这绺黑发有20多厘米长,中间还用红头绳扎着。这绺头发是女人的还是男人的呢?于亚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

0评论2024-0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