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屋前房后

2024-01-22 15:26440

下乡当知青,队长把我安排在远离社员的一处房子里,那里特别清静,房子是一栋土瓦屋,有三间屋,土墙有的已开裂,两只手臂同时伸进去轻而易举,房顶满是暗绿色的厚厚的苔藓。衰败凄凉中也有几分慰藉:房前水田边有个不宽的地坝,地坝边几丛修竹绿叶婆娑,几棵碗口粗的桉树,干挺拨,叶茂盛。开锁推门,随“吱呀”一声,扑面而来的是阴冷的潮气,久未住人的陋室,地上凉乎乎的,透亮的地方蜘蛛网密布,饭桌,木床都长了一层幽幽绿霉……听说,半年前有两个知青住过。说不清道不明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住地的地坝水田边是一块空地,空地上堆放着一些乱石瓦碎,长满了杂草。空闲时,我把它整理了一下,捡开乱石瓦碎,拔去杂草,开出成一块地来。会计见此情况,就把靠近我住地的那一片荒地划给我,作为自留地,愿种多少种多少,只要勤快垦种。我把从家里带来的南瓜子、丝瓜子按照季节要求早早地屏在门前空地里。

此日正是初春,时过不久,南瓜、丝瓜竟然长了出来,嫩弱得像黄豆芽瓣。我天天给它们浇上一点水,豆瓣张开了,中间长出小苗来。我把我的小便集存起来,兑上水给它们施肥,小苗日益茁壮、长大。

南瓜、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南瓜需要肥,丝瓜需要水,我在我屋前房后空地里,打了一个个坑,从生产队猪场里担来一挑猪屎粪,一坑一瓢作为底肥,把南瓜秧分出来,一窝栽上三四根,丝瓜秧就留在原地里。

我发现它们在春天的阳光雨露下,你用心护理,长得特别快,一星期后就长出叶和藤了。这期间要做好的工作就是防止土蚕的侵害。每天清晨我都要到地里去看一下,发现土蚕立即处死。

我找来树棒,砍了些树枝,在小坝周围搭起一排架子,又在瓜苗附近上了一次肥。瓜苗疯似地向上爬,每天少说也要长出半尺。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南瓜藤上长满了毛,但这样细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架子上,一片浓绿,给小坝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过了多天,南瓜、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南瓜不需要搭架子,它自由地在地上到处爬,它的藤没有丝瓜长得多,长得茂盛,花没有丝瓜开得那么多,那么艳,它悄悄地开着,悄悄地结着果实。

丝瓜的产量相当高,只要水分充足,它不停地开花结果,时间达三四个月之多。我种的这种丝瓜叫胖头丝瓜,个大肉嫩,是新品种,这里是没有的。我吃不完还拿去送人,并留下了五条丝瓜种,送给农民。南瓜收成也不错,第一次种就来了个大丰收,老南瓜堆了半间屋。

最使我感到实惠的还是屋前房后我那自留地上种的红苕。

红苕是我们这里普通的粮食作物,要当一年的一半粮。

开春过后,地气暖和起来,把上年藏在地窖里挑选过的好苕种选一块地栽下,作生产红苕藤的母子。母子经春雨密密地淋,发出粗壮的苕藤,等长到一尺以上的时候,用剪刀贴着红苕母子把藤剪下来,断成半尺长的短节,栽到刚下过雨的松软土里。

红苕藤是极易成活的。剪断后的苕藤两头一般大小,齐齐滴出汁液,不会农活的人是不容易辨认哪头在前哪头在后的。乡亲们极会辨识,拿出一根藤,叶子朝前栽进土里,绝不会错。叶子朝前的方向是藤尖。不会辨识或者偶尔看花了眼把另一头栽进了土里,也不要紧,下几场细雨,过几天你再去看,所有的红苕藤都活了,埋进土里那一头长出根须,另一头的剪刀伤慢慢愈合,长出了嫩尖。红苕很易种,只要不天干,都有收获。

我把队里划给的屋前房后那一片荒地开垦出来,有四五分地吧,全部种上红苕,待红苕长出新藤来,我就用柴灰和上队里猪场的猪屎粪,在每窝红苕根下丢下一把,做到施一次肥,翻两次藤(队里栽的红苕都不施肥上灰)。那年气候好,红苕一点没干到,我种的红苕长得特好,挖出来的都是一窝窝大红苕,大的两三斤一个。家里有一个队里打的苕窖,队上没用,我把三千多斤红苕放在里面,真是好运气,第二年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没有烂。需要苕种时,我把它拿出来,五斤红苕换一斤大米,真是无娘而天照顾。

屋前房后搞种植乐趣多多,清晨,我起床后,打开房门,总要去望一望它们。心中的苦闷和自怜一扫而光,看着它们天天长大,心里充满了希望,好有一份成就感。它们给我带来一种力量,使我有一股激情涌动,有一种向上的情趣,一种毫不气馁的斗志。每一天的开始,我都满怀喜悦地去迎接那满天灿烂的阳光和周围的一切。

农村几年,我一直利用屋前房后那一片空隙地,收益不浅。关键是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陶冶了自已的心灵。离开农村后,为我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童年的小伙伴
岁月如梭,转眼改革开放三十多了,今天,我作为一位成功志愿者到乡村希望小学考察,崭新的教学楼,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们吃着免费午餐,我来到学校新铺设的塑胶操场上,一个同学友好地把球甩给了我,同学那模样,那动作,那眼神,瞬间,使我想起来一个人来。

0评论2024-01-2341

最恨肇事潜逃
最恨肇事潜逃今天,孙大叔终于要和分别十八年的亲生儿子见面了。孙大叔坐在去青山镇的班车上,一会儿远望浮想,一会儿低头沉思:十八年前,年轻漂亮的妻子带着年仅四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据说是嫁给了一个有钱的老板。当时的“孙大哥”一气之下,到广州打工去

0评论2024-01-2229

“贼”借猪粮
“贼”借猪粮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得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火盆前,不敢出门。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王老汉来到猪圈前,总数60

0评论2024-01-2228

老土路
在乡村田野上漂浮着的一片淡淡的烟霭里,我站在生长着星星点点野草的土路上,脚底感受到泥土的松软弹性,四十多年的时光,土路的宽窄高低未变,路边土地的形状未变,就是那一行行的麦苗,似乎也是当初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成果,一个懵懂未知的小孩,跟在一群正锄

0评论2024-01-2234

巴南咂酒
巴南的咂酒是颇有名气的,什么为咂酒?咂者,吮吸之意也。其法是将高粱蒸煮发酵后,置于瓦缸中,掺入开水稀释,过一段时日舀出,插入竹管或麦秆即可吸饮,酒味甜香纯正,提神醒脑,不过饮多亦醉。记得下乡落户于重庆巴县仁流土岩破石缸队,那时酒很为贵重,凭

0评论2024-01-2250

“拈闪闪”的岁月
以前女婿上门,丈母娘炖只鸡,一上桌就把一只鸡腿扯给新姑爷,另一只扯给老头子,众人就把那肥得流油的鸡翘翘往老妈碗里拈,说这是鸡身上最肥实的部分。现在不同了。鸡翘翘又臊又腻,杀鸡打整时早已剜去,不要了,鸡腿鸡脯都不吃,嫌它卡牙齿,偶尔只吃点卤翅

0评论2024-01-2232

烤粑红苕
腊月天,小贩又开始在市场和街边烤红苕卖了。炉火熊熊,望着炉上滚热焦黄的红苕,热气氤氲中,我不自觉地买上一个来品赏,那久违了的美味让我倍感激动和亲切,它是那样的朴实,那样的可口。我慢慢咀嚼着它那种带着泥土的清香和焦糊的味道,思绪又回到了童年,

0评论2024-01-2239

红薯情缘
红薯又叫红苕,有地方还叫地瓜,是很普通的粮食作物。做饭时,削了两个,切成片放在米饭锅里。等饭好了,那柔柔的、润润的香甜味儿便直入心脾。寒冷的冬日,米饭覆盖着红薯上桌,腾腾热气中伴着香甜也便弥漫开来。望着碗中袅袅的烟雾,我与老公的思绪都又回到

0评论2024-01-22104

炸狗吃鼠肉
回想当年知青生活真是清苦,清苦到几个月不见一点肉食,红苕包谷羹打主力,要是偶尔得到些荤腥,那光景便犹如过年一般。记得有一天晚上,一阵狗吠后,我们知青点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我们公社有名的老知青黑哥。黑哥义气随和,又是我们一个城市出来的,我们很尊

0评论2024-01-2236

雁啄眼
相传在清末,四川重庆府治下的巴县衙门有位捕快头儿,名叫肖钅玉。因他排行老二,三班衙役都尊称他"肖二爷"。一般市井朋友,因敬畏他的权势,明里还加一个字,喊他"肖二爷爷",背地里,却送他个雅号叫"肖二麻子"--因为在他那黑瘦的面皮上,确有那么一

0评论2024-01-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