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杨开慧:最美丽无上的爱

2024-01-22 14:33370

1

“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

“自从听到他的许多的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我就爱了他。”杨开慧手稿里的这句话,背景是1917年。那年,杨开慧16岁。

16岁少女的眼睛正是极端敏感的时候。月亮可以照出她的忧伤,太阳可以点燃她的灿烂。这一年,毛泽东已是湖南第一师范三年级学生。

在长沙浏正街曾经赫赫有名的李氏芋园内,住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几位名师,伦理学教员杨昌济及其家人也住在其中。

毛泽东早已是李氏芋园的常客,他和蔡和森、萧子异的哲学小组就跻身于此。李氏芋园中的几位名师对这3个不太安分的学生似乎带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偏爱与放任。老师们有空时,甚至会参与他们的讨论,陪着3个学子深刻一番或者幼稚一番,竟然感到别有一番意趣。

那段时间,杨昌济一拨弟子们经常在他的饭桌上慷慨激昂。从弟子们口中跳出来的话题不外是国家民族或是国运民生,以及那些与此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主义。每当这个时候,杨昌济总是静静地在旁听着,很少评点,更不轻易裁判。但杨昌济会得意于自己当初那个重大决定:放下省教育厅厅长不做,而做了湖南省第一师范的一名教员。

这位游学四国的杰出教育家知道,教育家不可能救国,可以直接救国的是教育家培养出来的国之栋梁。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总是时不时请弟子们到家中一坐。名义上是请弟子们吃饭,但最享受的是他自己。因为,弟子们的慷慨激昂,就是他最好的精神大餐。

书生们在先生家的高谈阔论,先生的女儿杨开慧不可能视而不见。她发现,那个经常出入杨家的书生毛润之,简直就是父亲杨昌济脸上开不败的笑容。

情窦初开的杨家少女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关注着有关毛润之的一切。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寥寥数语,不是社会就是国家,不是国家就是天下。偏偏诸如此类的句子在青年毛泽东的文章中比比皆是。于是十七八岁的杨开慧总有看不完的激扬文字,总有静不下来的少女心事。

“那个时候,大约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对于结婚也已有了我自己的见解。我反对一切用仪式的结婚,并且我认为,有心去求爱,是容易而且必然的要失掉真正神圣的不可思议的最高级最美丽无上的爱的!”杨开慧在手稿中写道。

不知道是不是先注意那些文章,才注意上了写文章的书生,那些文章和文章背后的书生,不知不觉间己在情窦初开的杨家少女心中挥之不去。

最要命的是,有关毛润之的那些逸闻逸事,总能在杨家少女的心中乐出会心的一笑:

毛泽东可以不带一分钱就悠哉悠哉地走访民间,一走就是一个月。

回来时,那带回来的一大袋社会调查笔记,让杨家少女的父亲看后赞不绝口;

毛泽东可以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跳进河里,并在冰凉的水里游出响当当的毛氏格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可以用200杆木枪缴获匪寇3000杆真枪……

在这个忧国忧民的书生身上,究竟还藏着多少秘密?不知不觉间,喜欢读书的杨开慧把眼中的书生当成了一本从未读过的圣书,虽然眼中看不懂,但心中已经放不下。

2

“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

杨开慧随父母到北京之后不久, 1918年8月,毛泽东千里迢迢也来到北京,为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争取经费资助。

曾经让杨开慧惆怅不已的那只飘远的风筝竟然又飘回来了,还就落在她身边。这究竟是命运恩赐还是命运捉弄?杨开慧再次陷入了少女的烦恼之中。

“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

像杨开慧手稿里说的,她总是默默地担忧着毛泽东,悄悄地关注他、暗暗地帮助他。在此期间,杨开慧不经意间一次断言,在毛泽东心中唤起难以言状的触动。

那是湖南学子准备动身赴法留学的前夕。按照事先的约定,毛泽东也是准备与学友们一同赴法留学的。眼看着启程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杨开慧竟然非常肯定地对父亲说,毛泽东不会出国,他会留在国内。随后的变化果然被杨开慧言中:在学友们即将出行之时,毛泽东突然宣布他不出国留学了。

这件事随着杨昌济的话做了定论:“赴法勤工俭学,是一条路,有和森、子异和你们大家去探索,很好了。但是,它并不是寻求真理、改造中国的唯一出路。润之决定留下,一定有他深刻的考虑。我深以为然,非常赞同。新民学会让一些人留在国内,让一些人走向世界,蓄才积能,多方求索,将来两股力量合在一起,中西合璧,如虎添翼,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大家吃惊着毛泽东不出国,更吃惊着小师妹早就做出的判断。如此复杂隐秘的心底秘密,连熟悉他的学友们都看不透,而杨开慧却能一语道破天机。知己深到入骨,曾经不起眼的杨开慧是难得的知音,从前忽略了的小师妹突然让毛泽东刮目相看了。

3

“我不要人家被动的爱”

“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恋爱生活,忽然一天一个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被这一声几乎毁了!但这是初听这一声时的感觉。他究竟不是平常的男子……”

大名鼎鼎的“驱张英雄”回来后,到一师附小做主事,一些美丽的女老师、女学生争先恐后围着他转,其中不乏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家境富有、主动表示心意的。杨开慧好不容易等来了日思夜想的恋人毛泽东,却没想到这么多“蝴蝶”蜂拥而至。

特别自尊的杨开慧干脆先“退”出来,一心在福湘女中读书。她哪儿也不去,更不跟毛泽东见面。毛泽东多次约她,她都编出各种理由不肯出校园一步。

毛泽东、杨开慧的爱情出现了波澜。可这时的杨开慧发现自己真爱了,挡都挡不住地日夜揪心着毛泽东,像后来她在手稿中承认的:

“我是十分爱他……不过我没有想过会同他结婚。”

“因为我不要人家被动的爱,我虽然爱他,我决不表示,我认定爱的权柄是操在自然的手里,我决不妄去希求。我也知道都像我这样,爱不都会埋没尽了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回魂神医裘奶奶
北宋年间,泰山脚下的枣树杈子村,出过这样一桩奇事。 这日傍晚,村中的房奶奶,从自家厨房出来,下石头台阶时不慎跌了一跤,摔到了脑袋,当时就咽了气。她儿子房石头忙请郎中来瞧看,确定人已过世、回天乏术后,晚辈们恸哭了一场,布置了灵堂,将遗体停放在

0评论2024-01-26156

棋盘上的暗战
1北宋景德年间,在边关豆沙关左近,有一座叫虎狼岭的山上,深深的树林里,掩藏着一座小庙。庙中没有多余人,只有一个年轻和尚,名叫济深,整日无事,除了诵经,就是下棋。济深下棋,没有外人,只有自己和自己下,一手执黑子,一手执红子,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0评论2024-01-2576

李鸿章:枯木逢春
德惠大师慈悲为怀,潜心研习佛法,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圣僧,慕名的香客络绎不绝。某天,来了请求留宿的书生,这个书生是一个面目清秀的落魄年轻人。高僧看此青年,双眸清澈,可是黯然无神;神情慈善,却一副厌世神色;正是大好年华,却一副年迈无奈的举止,不

0评论2024-01-2583

永远是她的“蚌壳精”——林青霞
和龙应台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徐克家的饭桌上。那天,南生介绍说,她当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她长得娇小,声音非常悦耳,我们聊得很愉快。晚饭后她急着要走,因为小儿子飞飞在家。我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人,背一个很小的包包,脊背挺得笔直地走出去。我看着她

0评论2024-01-2557

梦中读书
这位刘书生,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十分用功读书的人。但刘书生已经三十五岁却还是没有读出个名堂来。原因嘛,他好高骛远,虽说是整天整天,一天接着一天地埋头读书,可是常常头埋得过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若是这样就能考取个功名,那才怪了啊。刘书生的父亲

0评论2024-01-2476

豪门鬼影
戏台出现鬼影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棘阳府大户钱牧斋钱牧村兄弟议定,请有名的董家戏班子来唱堂会,给女眷们过节日。天刚擦黑,看台上茶桌矮椅,水果瓜子点心布置一应俱全。偌大的看台上只有十几个人,钱牧斋的一妻二妾及一男二女,钱牧村也是一妻二妾及四个

0评论2024-01-2347

战国时期宋国宋康王简介 他有哪些历史事迹
宋康王是战国时期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在位时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成形,只剩下一些小诸侯国在大国的缝隙之中瑟瑟发抖。但是宋康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力争要打破这种局面,所以不停的向周边国家出兵。史书中记载: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

0评论2024-01-2372

丢了姓名的状元
堂堂三甲举子竟无名姓!难怪暴戾的朱皇帝要勃然大怒。洪武四年的一天早上,京城一家低档客栈里,几个等待发榜的举子正在大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两个锦衣卫忽然冲进门来,不由分说捉住一个自称寒门书生的年轻人,连推带拉去了皇宫。俗话说,文能治

0评论2024-01-2352

残手相骨
清末,在方城的东郊巷口开有一家相骨馆。摸骨先生姓张,年届花甲,人称“神手张”,搭手一摸,便能把前来相骨者的祸福吉凶说得头头是道。但这日傍晚,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双目皆盲的黑衣男子却和他唱起对台戏,直接将摸骨卦摊摆在了相骨馆的街对面。最先注意

0评论2024-01-2349

凶手粉墨登场
01第一个凶手是书生平乐府衙内,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大人,你还没歇息吧?卑职周文元有要事禀报”。门外传来了同僚周通判的声音。门开了。周通判拱手道声打扰,直奔主题。就在来找知府高青书之前,巡夜捕快在城东门外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书生。书生名

0评论2024-0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