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谢谢您爱过我

2024-01-22 13:55410

清是个“富二代”,只可惜生活在那个特别讲究“根红苗正”的年代。清高大帅气,言谈斯文机智。虽有媒婆使尽浑身解数,极力撮合,几次近乎完美的相亲都因“富二代”与清擦肩而过。眼瞅着过了而立之年,清的婚姻仍无着落。苦恼不已的清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带着木匠混饭吃的家什毅然离开了家。

“修门补窗、做柜打床……”清背着沉重的工具箱走街串巷、翻山越梁,在豫西秦岭脚下偏僻的小山村里极力推销着自己。每每接到活儿,清都很卖力,更精心,就算去做一个装殓死人的大匣子他也从不苟一丝。凭着这门好手艺,清很快在方圆几十里的小山村立稳了足,一时间邀请他做活儿的人家排上了号。当温饱不成问题还有丰厚酬劳入囊的时候,一个叫梅的女人盯上了清,确切地说是盯上了清的钱。

当时,清和梅同在一个雇主家做活儿。雇主要嫁姑娘,清做陪嫁家具,梅绣陪嫁嫁妆。梅的刺绣技艺和清的木匠手艺同样精湛,只见梅,十指翻飞绣针忙,一眨眼,双飞彩蝶落枕上。梅的容貌和她的技艺同样不俗,可她的秉性和容貌就大相径庭了。梅没有大家闺秀的矜持,更少见乡野村妇的羞涩,一天到晚咋咋呼呼的,泼辣得好似孙二娘。只要有梅的地方,总少不了嬉闹扯皮。然而,当梅从雇主口中得知清尚未婚配时,矜持和羞涩瞬间附体,看清的眼神也充满了诗意。

完工结账,吃罢雇主的庆功宴天已擦黑。清背着工具箱健步走向租住的窑洞,身后不远处,梅正悄声尾随。

清前脚进窑,梅后脚敲门。清打开窑门,梅闪身进来,撂下挎在身上的粗布包,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开门见山说;“以后就跟你过了。”

“你……你……不行、不行,婚姻大事岂是儿戏,得征求父母意见不可。”清有些猝不及防,嘴上吞吐着推脱,可心里禁不住一阵狂喜——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可转念一想:不行。他对面前的梅并不了解,听她草率一说就要嫁人,象吃早饭一样随便,会不会有阴谋。想到此,清捡起梅的粗布包递过去说:“如若天随人愿,今晚暂且请回,明日再聘媒婆登门说和不迟。”

“这么晚了,你让一个无家可归的苦命人去哪儿?”梅低下头双手揉搓着被角喃喃,禁不住潸然泪下。

干柴遇到烈火失控了,清被突如其来的大火烤迷糊了,只简单听梅哭诉,她也是异乡人,因为逃婚才流落到此的,就断然留下了她。

在一个叫秦南的小山村,清买了一户人家嫌弃的窑洞,随意布置了一下就成了他们临时的家。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置办酒席,两人拜了天地。

有了家,清外出做活更加起劲,收入很快达到四位数。梅的活儿不多,有清的零用钱养着,她反而懒得去做,白天串门唠嗑,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诡秘地揣摩——清的四位数到底放哪儿了。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降生了。清依偎在炕边紧握梅的手欣喜若狂,他给儿子起一个大气的名字——国。梅说她喜欢女孩,别扭地叫儿子——国妞儿。

梅本想生了孩子就能理所当然地操控他的四位数了,就寻机用一家之主的口吻向清讨要。清春风得意地解释说:“钱寄回豫中老家了,等再攒一个四位数就带你和国风风光光的打道回府,扒掉茅草屋,起一座气派的大房子,过咱们安逸舒适的好日子。”

清把埋藏心底许久的话吐露出来,神清气爽。梅顿时心里一咯噔,脸色骤变,大失所望地怒问清:“这儿不好吗?”

“这儿再好,但不是家。”清的立场很坚定。

气急败坏的梅侧身倒在炕上,抓起被子蒙住头,不在理会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么浅显的道理梅怎么就不懂哩?清骑上自行车带着疑问做活去了。

国刚过满月,梅就嚷嚷着要外出觅活儿。清那肯舍得,守着梅百般劝解不行,就干脆推掉活儿紧盯着梅,千拦万阻,可还是一不留神,让梅溜走了。清一路打听着急急忙忙寻到王家,梅却跑到了李家,抱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清心里有种说不的痛,眼前熟悉的女人一下子咋就变得陌生起来了呢?

躲猫猫游戏玩了半年,玩的清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梅却要玩一个大花样。一日午后,南岭上的麻老太气喘吁吁找到清说:“俺偷——偷——偷听到梅娃子和——和——和三个男人说话,他们晚上要——要——结果你。”

面对昔日老实善良的老雇主,清大吃一惊。梅到底怎么啦?清疑虑重重。为保万一,清谢过麻老太,急忙赶到火车站把国送回豫中老家。待清返回秦南,窑洞的家什已被洗劫一空。清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梅,讨个说法。四方打探,却没了梅的下落,反从熟悉梅的人口中获悉,在他之前,梅以走婚的方式有过四段婚史,育六子,具体骗取多少钱财不详。

清漫无目的地苦寻了三个月,一无所获。老家的弟弟忽然赶来告知:梅正领着一个男人在豫中老家,一连数日登门讨要孩子,家里人虽全力阻挠抗拒,但还是怕出闪失,特来告急。

清和弟弟匆忙赶回老家,老家早没了梅的影子。

清用整整30年的时间守护着他的“国”长大成人,娶妻生子。长大后的国时刻体谅着清的不易,多次提前安排妥当后,恳求清去相亲,清都断言回绝。国明白,清早已宽恕了梅,他在等待着她回心转意,期盼着和她再次相聚。直到2006年夏清病逝,梅一直没出现。

2006年秋,我伫立在秦南那间已经坍塌了门脸的窑洞前,百感交集。

冥冥中,我听到苍老的呼喊:“国妞儿!国妞儿——”

一哆嗦,我跪倒在窑洞口:“娘呀,爹已经去了,您在哪儿?孩儿想您……”

耳畔秋风瑟瑟,我已泪雨滂沱。

我的乳名就叫“国”,这就是我从中学会健康成长,长大懂得感恩的故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
他虽然隐居菁山、闭门写书,表面上似乎看破政治,远离尘世,实际上,他参与政治的欲火并没熄灭,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病重期间,以悲哀的语调说:“我不能随蒋公回大陆去了,这是我深感遗憾的。”蒋介石一手策划排除阎锡山职权1949年12月7日,这是

0评论2024-01-2564

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进犯。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蒋介石接到电报一看:“我军经7昼夜

0评论2024-01-25186

爱是双行道
爷爷很早去世,我的奶奶,一个小脚女人拉扯6个孩子,日子很是艰难。一个夏天的中午,破旧的院落前走来了一个女人,见了奶奶,干裂的嘴唇动了下,就晕倒了。好不容易将女人救活,才知,女人家远在河南,遭了水灾,逃荒到此地。在奶奶的挽留下,女人住了下来,

0评论2024-01-2447

水草的爱情
我的王子,同我一样毫不起眼我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没有杏仁般的瞳眸,海藻般的乌发,也没有白皙的肤色,好看的少女身段,在15岁之前,我像一棵水草,纤细卑微地沉在这世界底部,执著生长,与人无涉,整个生命于我而言是静默的,直到它被一阵笑声打断。我

0评论2024-01-2372

坝村
我刚到这个村子的时候,瓦房还没几间,家家户户的土窑就像从土里长出来的一样,一朵朵的,蘑菇一样的,和黄土地一个颜色。我是外来人,改革开放后,凭着一腔热血,独身背着印着工农二字的黄色背包,踏上一条小资道路,走走停停,采风旅游,那是我初出城市范围

0评论2024-01-2354

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每年的今天,瘫痪的海尔定会收到一支红玫瑰。今天收到的玫瑰花跟以前的大不一样——外露的三片花瓣上都被打上了一行小字:我爱你——莉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捧着那支玫瑰花站在病榻前,对静卧在床的老人轻轻说道:爷爷,莉莉奶奶又给你送花来了。爷爷,花上还

0评论2024-01-2239

生活不可以粗糙
念大学的时候,朋友的寝室里有一个从山区来的青年。据说,他要是回一次家,得先坐火车,再坐汽车,之后是马车,之后是背包步行……总而言之,他的家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偏远。一个周末的下午,他给我们讲他母亲的故事。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窘环境中

0评论2024-01-2238

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
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主持人曹可凡谈到东方卫视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犹如山花红艳艳

0评论2024-01-2186

杀戮
一那一日,他正坐在窑洞前的枣树下晒太阳。黄土上面烤着金色的阳光,整个水暖村像是周身贴了金箔一样,猛一看去,简直有点富丽堂皇。十几户窑洞依次排开,像是撒落在深山里的星辰。山的对面是废弃的老窑洞和祖先的坟地,象征着这村里的祖先都不用出村就直接跨

0评论2024-01-2048

大槐树
农历二月三月,春寒料峭,从深圳回到了家乡,从村口走到村子里面差不多还有五六里的路,路两旁的白杨树已经长出了小嫩芽在风中轻轻地摇摆着,村道侧去年的野草枝干枯地撑着盖住了路面,差不多有半米高的枯草看着有些荒凉。偏离高速发展的城镇,这有些家乡的小

0评论2024-0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