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

2024-01-21 20:32790

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主持人曹可凡谈到东方卫视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犹如山花红艳艳

谷溪创办《山花》后,这份文艺小报发表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先后推出了三代二十多位作家,形成了有名的“山花作家群”,其中有谷溪、路遥、史铁生、陶正等。在陕北,红艳艳的山花漫山遍野,其实,这花也叫山丹丹花。

彻夜长谈在窑洞

说到习总书记当年和路遥同住一个窑洞时,谷溪说,路遥是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后才离开延川县的。由此推算,他俩在延川同住一个窑洞应该是在1970~1973年。谷溪说,作为北京知青,习近平当年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路遥是当地的回乡知青,他很喜欢结交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他俩那时成了朋友。后来,路遥与来延川插队的北京女知青林达(笔名程远)相识、恋爱并结婚。

谷溪说,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约有25公里山路,当年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谷溪当时是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路遥是通讯组学员,他们都住在县革委会的窑洞中,窑洞既办公又住人。谷溪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和路遥进行彻夜长谈的窑洞是“三间房”,这是专门供来客住的客房。谷溪住过的2排18号窑洞,路遥也曾住过,内有冲洗照片的暗房,习近平与路遥聊天应该也会去那里。可惜,这些窑洞经历多年风雨已经被拆了,如今只留下一张1970年拍摄的珍贵照片。谷溪说,习总书记当年也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等人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谷溪说,路遥虽然只度过42年的短暂人生,但他有大情怀,他和习近平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路遥病逝前曾嘱托谷溪,他死后要埋葬在延安的黄土山上,要与生他养他的陕北高原融为一体。

亲写通讯留佳话

在谷溪印象中,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读书范围广泛,十分好学。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四十多年前当知青时的模样——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本。两年前,新华网发表了一幅习近平在延川的照片,是习近平1973年与三位青年好友的合影,这正是谷溪自己用延川县仅有的一台上海牌相机,在他们居住的窑洞前那道矮墙旁拍摄的。日后,有好友将这张珍贵照片制成生日卡送给了习近平。

谷溪说,1975年7月,他给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延安报刊上写过长篇通讯《取火记》。他清楚地记得,进村采访时,因道路不平,他乘坐的吉普车因打滑无法上坡,是习近平和其他几个后生一起用力,才将车推进了知青们居住的大院。在《取火记》中,他记录了习近平在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设法用沼气进行煮饭、点灯的动人事迹。他说,建沼气池需要沙子,是习近平带领其他几个青年到七八公里外的前马沟去挖的;建池时水泥运不进山沟,是习近平带头从很远的公社所在地把沉重的水泥背了回来;当发现沼气池漏气时,也是习近平为紧急抢修,和技术员刘春合跳入了沾满粪浆、又脏又臭的沼气池中清洗池壁,那炎热的夏天把人烤得喘不过气来……习近平为民办实事不辞辛劳,当年是他在梁家河点燃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池。

1986年,习近平在厦门写信给谷溪说:“离开延安,非常怀念,常常想回来看看。”1993年8月,习近平和他在延安久别重逢,那次,谷溪有机会留下了更多珍贵合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山西王”阎锡山的最后岁月
他虽然隐居菁山、闭门写书,表面上似乎看破政治,远离尘世,实际上,他参与政治的欲火并没熄灭,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病重期间,以悲哀的语调说:“我不能随蒋公回大陆去了,这是我深感遗憾的。”蒋介石一手策划排除阎锡山职权1949年12月7日,这是

0评论2024-01-2552

蒋介石的延安之行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进犯。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蒋介石接到电报一看:“我军经7昼夜

0评论2024-01-25145

爱是双行道
爷爷很早去世,我的奶奶,一个小脚女人拉扯6个孩子,日子很是艰难。一个夏天的中午,破旧的院落前走来了一个女人,见了奶奶,干裂的嘴唇动了下,就晕倒了。好不容易将女人救活,才知,女人家远在河南,遭了水灾,逃荒到此地。在奶奶的挽留下,女人住了下来,

0评论2024-01-2444

水草的爱情
我的王子,同我一样毫不起眼我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没有杏仁般的瞳眸,海藻般的乌发,也没有白皙的肤色,好看的少女身段,在15岁之前,我像一棵水草,纤细卑微地沉在这世界底部,执著生长,与人无涉,整个生命于我而言是静默的,直到它被一阵笑声打断。我

0评论2024-01-2363

坝村
我刚到这个村子的时候,瓦房还没几间,家家户户的土窑就像从土里长出来的一样,一朵朵的,蘑菇一样的,和黄土地一个颜色。我是外来人,改革开放后,凭着一腔热血,独身背着印着工农二字的黄色背包,踏上一条小资道路,走走停停,采风旅游,那是我初出城市范围

0评论2024-01-2348

谢谢您爱过我
清是个“富二代”,只可惜生活在那个特别讲究“根红苗正”的年代。清高大帅气,言谈斯文机智。虽有媒婆使尽浑身解数,极力撮合,几次近乎完美的相亲都因“富二代”与清擦肩而过。眼瞅着过了而立之年,清的婚姻仍无着落。苦恼不已的清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带

0评论2024-01-2237

爷爷和奶奶的故事
每年的今天,瘫痪的海尔定会收到一支红玫瑰。今天收到的玫瑰花跟以前的大不一样——外露的三片花瓣上都被打上了一行小字:我爱你——莉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捧着那支玫瑰花站在病榻前,对静卧在床的老人轻轻说道:爷爷,莉莉奶奶又给你送花来了。爷爷,花上还

0评论2024-01-2231

生活不可以粗糙
念大学的时候,朋友的寝室里有一个从山区来的青年。据说,他要是回一次家,得先坐火车,再坐汽车,之后是马车,之后是背包步行……总而言之,他的家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偏远。一个周末的下午,他给我们讲他母亲的故事。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窘环境中

0评论2024-01-2234

杀戮
一那一日,他正坐在窑洞前的枣树下晒太阳。黄土上面烤着金色的阳光,整个水暖村像是周身贴了金箔一样,猛一看去,简直有点富丽堂皇。十几户窑洞依次排开,像是撒落在深山里的星辰。山的对面是废弃的老窑洞和祖先的坟地,象征着这村里的祖先都不用出村就直接跨

0评论2024-01-2043

大槐树
农历二月三月,春寒料峭,从深圳回到了家乡,从村口走到村子里面差不多还有五六里的路,路两旁的白杨树已经长出了小嫩芽在风中轻轻地摇摆着,村道侧去年的野草枝干枯地撑着盖住了路面,差不多有半米高的枯草看着有些荒凉。偏离高速发展的城镇,这有些家乡的小

0评论2024-0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