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湘军大员曾想把曾国藩扶上皇位

2024-01-22 13:01520

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行宫突然病逝,继其位者是年仅6岁的载淳。咸丰临终时将幼子托孤于载垣、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而与咸丰久有矛盾的恭亲王奕,同权欲极重的慈禧太后联合。于是,发生了“顾命”与“垂帘”的夺权斗争,其情势云谲波诡,惊人心魄。久控东南军政大权的湘淮大将,也在紧张而诡秘地议谋此事,并谋划让曾国藩黄袍加身。

据称,早在太平军打到湖南时,左宗棠就有过与洪秀全联合造反的行动。当时,左宗棠认为清廷忠奸不分,官场腐败堕落,对洋人卑躬屈膝。民众则因生活困苦,纷纷反抗。而自从满人入主之后,一直对汉人防范压迫。因此,他对清廷统治不满,期望有个开明的汉族政府,来取代腐朽的满族王朝。他甚至在太平军围困长沙时去见洪秀全,纵论“建国策略”,可洪秀全不听,还想把他扣押起来,不得已,左宗棠乘着夜幕逃跑了。

后来,左宗棠虽然为湖南巡抚骆秉章当了六年幕僚,但他始终不安心。等湘军崛起,他看到代表汉人和湖南的曾国藩很有希望,就为他筹饷、筹械,为湘军的斗争以及镇压太平军出了大力气。

1860年,英法联军兵进京师,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清廷政权危在旦夕。那些日子里,湘军大员们也没闲着,除去讨论未来的作战方案外,曾、左、胡(林翼)三人还曾做过一次密谈,谈论的内容便是拥兵自立。

当时的胡林翼最有与清廷分抗取代之想,但他自知才气远不如左宗棠,势力则不如曾国藩,身体又十分虚弱,经常咳血,难当大业。又深知曾国藩总以“卫道”为标榜,不会冒篡位谋权的风险,因此便极力争取左宗棠。他认为左宗棠是“当国最好人选”。后来,胡林翼还给郭嵩焘写信说:“季公(左宗棠)得林翼与涤丈(曾国藩)左右辅翼,必成大功”。此时,曾、胡二人已是封疆大员,左宗棠仅仅是一个未补的“四品京堂”,这里却说让胡林翼本人和曾国藩“辅翼”左宗棠。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是说不久将来,让曾、胡辅佐左宗棠,才能成就“大功”。

当时,清廷在英法联军的攻击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完蛋了。作为湘军首领和大将,议论一下今后的形势和湘军集团的未来也属正常。但是,曾国藩以“忠君卫道”立命,并且行事谨慎。当时,他又是中心人物,责任更大。他虽然对清王朝也有看法,咸丰对他的刻薄寡恩,他也很是愤恨。但他做人的深沉、谨慎,让他在表面上没有接受左、胡的意见。

第二年(1861)秋,咸丰病死热河行宫,以八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这一消息震动了湘军的上层人物。胡林翼先跑到曾国藩这里,告诉他顾命大臣正与慈禧太后尖锐争斗,宫廷政变难免发生,乱子即将闹起。曾国藩对此事虽已有耳闻,但仍听得心惊肉跳,瞪着眼,不知所措。

胡林翼瞟了他一会儿,慢慢从怀中抽出一个信套,一面递过去,一面说:“左季高(左宗棠)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他日前游浮梁(江西绕州浮梁)神鼎山,得了一联,寄来让我交你一阅。”曾国藩打开信一看,上面写着:神所依凭,将在得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曾国藩看罢不觉脱口称赞:“好副对仗工整的佳联,妙极!”又摇头咂舌念了一遍,顿时悟出了联中暗藏的机锋。心说:难道左宗棠要“问鼎”?左氏志向不小,才气也大,但手里只有数千兵马就想趁机黄袍加身夺帝位?他迅速转念:这是让我“问鼎”。于是,心里一阵发冷,没说一句话。

胡林翼走后,曾国藩的爱将彭玉麟来见他。然而,让曾国藩吃惊的是,这个谨言慎行的彭玉麟居然也说出一番石破天惊的话来。彭玉麟说:“举目四顾,唯我湘军有灭长毛,擎江山之大任,湘军统帅正该是当然的一国之君。”“今东南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彭玉麟的一番“劝谏”,让曾国藩惊得呆住。左宗棠是个胆量冲破天的人,“问鼎轻重”在他嘴里说出不会令人太惊奇;胡林翼多年就有异心,曾国藩也有预见。但心细如丝、持身严谨的彭玉麟也让他当皇帝,并表示愿为之赴汤蹈火。这虽让曾国藩感动,但这种犯上作乱掉脑袋的事,他如何敢答应。曾国藩没有回答,拿别的话岔开了事。彭玉麟何等精细之人,也不再重提。

才过几天,武昌传来胡林翼去世的噩耗。正当曾国藩哀哭胡林翼之时,湖南名士王闿运又来造访。曾国藩未及起迎,即闻其朗朗之声:“国家大乱在即,吾为大人送一良策!”王闿运继续说:“皇太后想垂帘听政,可历史上凡是女人听政,国家必然会大乱!”随后,王闿运滔滔不绝,讲了慈禧与恭亲王联盟,与顾命大臣争斗之情形,他表明自己站在肃顺一边,并为曾国藩指路两条:要么就拥湘军重兵声援八大臣;要么就在东南举起大旗,为天下万民做主。

王闿运说得口干舌燥,曾国藩却很冷淡,他用手指头醮着茶水,漫不经心地在桌面上划着,王闿运顺着他的手指看去,竟是一连串的“狂妄,狂妄,狂妄……”王闿运看后不再说了,起身告辞而去。

曾国藩虽然对清廷的腐败有看法,但他清楚,历来谋反者的下场都很惨。因此,即使到太平军覆灭,清廷迫他解散湘军,他也无“问鼎”之想。

慈禧掌权后,大胆向汉人放权,湘军大员升官加爵,“问鼎”之想也就自然消除了。

摘自《湖南骡子左宗棠》文/马东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仇人相见不眼红
赵尔巽原在御史台当差,按官场说法,这是黑白无常与牛头马面的岗位,专勾人的。人家在衙门吃香喝辣,好不快活,你却持一根绳索,将其勾来,或投牢狱,或投地狱,真是恶人。这当然不是人心本恶,而是职位使然。赵尔巽既吃这碗恶饭,自然也干过恶事。有个山西按

0评论2024-01-2570

曾国藩和中国的家训文化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除却政治上功过是非的争议不谈,曾国藩有一点却是不论“誉之者”还是“谳之者”都极为推崇的,这就是他的家训智慧。何

0评论2024-01-2586

曾国藩的“微博”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

0评论2024-01-2564

贫“困”曾国藩
道光十七年,27岁的曾国藩进京会试却名落孙山,只得怏怏返乡。途经金陵时,他在书店无意发现了一套梦寐以求的《明史》。一问书价,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袋里的银子正好和书价相等;忧的是,买了《明史》便无钱回家。他双手紧攥着兜里的银子,徘徊良久,最后

0评论2024-01-2572

九品棋手曾国藩
围棋最高的段位是九段,曾国藩下围棋没得段,只得了个九品棋手。这个"九品棋手"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曾国藩在洪泽湖与太平军作战,打了好几个月,不仅整个船队被太平军击毁,连曾国藩自己也差一点被活捉。因为在洪泽湖呆长了,两脚得了牛皮癣,化脓淌水,

0评论2024-01-2573

曾国藩智救义父
清朝同治年间,在湖南衡阳农村有一个老农,老农善良而倔犟。一次老农的地被当时的乡绅因为扩建祖坟而占去了大半。老农很生气,无奈之下跑到县衙告了一状。可是衙门自古以来都是帮亲不帮理,官司打了好久,最终还是老农输了。老农眼看着自己的地被人占了却没有

0评论2024-01-2574

蒋介石的识人术
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会被怀疑、提防。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

0评论2024-01-2589

曾国藩交际有道
1864年7月,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曾国藩之所以步步高升,权倾朝野,与他善于交际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以“敬”换来援引、扶持与指导。曾国藩会考那一年,总考官是朝廷很有

0评论2024-01-2588

曾国藩在狱中
一个胖墩墩的狱卒拎着篮子来送饭。这是曾国藩平生第一次吃狱饭,接过来一看,是一个黑糊糊的窝头和一碗浑浑的水。曾国藩拿起那黑窝头咬了一口,却是牙碜得倒胃。这哪里是面做出来的,分明是用土捏的。尽管早已饥肠辘辘,曾国藩还是把“饭”推向一边,心中默念

0评论2024-01-2574

能受气,方成器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事,是栋梁之材”。但时任翰林院任庶吉士的李鸿章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每次向皇帝呈奏折都

0评论2024-01-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