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书生点花烛

2024-01-21 19:42220

 宋高宗时候,奸相秦桧得宠,权倾朝野。话说这年夏天,雅州知府得知秦桧生日将近,就准备了一份寿礼,派十二个兵卒轮番挑着,由一个差官押送,前往京城临安,去给秦桧拜寿。十几天后,一行人到了鄂州地面,前面一片山岭。不料这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十几个人眼见前面路边有座草屋,大家忙跑进去躲避风雨。草屋的主人是个穷书生,见了官差说道:“我有心招待各位,却家贫如洗,由此往前半里,有一人家,诸位官差何不去那里歇息?”差官一听这话,马上请书生领他们冒雨前去。

到了那人家,闻声从屋里出来一个黑大汉,差官上前道:“我们是雅州府派去临安的官差,想麻烦在贵府借住一宿。”那黑大汉忙说:“好说好说!”这黑大汉姓鱼,是个猎户,人称鱼二,妻子黄氏不仅能干,且有心计。鱼二安顿好众人在厅堂歇息,就走进厨房,帮妻子做饭。黄氏小声道:“这伙人那些担子,定是值钱东西,我们何不想个办法夺了过来?”鱼二道:“如何夺?他们人多,难道我们敌得过他们十几个?”黄氏道:“谁要你去硬拼?这事只可智取。”二人合计,只要把这伙人麻翻,就好办了。黄氏叫鱼二找出打猎时用来麻翻野兽的麻药,放进一坛酒里。吃饭时,鱼二夫妇不断添菜劝酒,大家把一坛酒喝个精光。酒足饭饱之后,众官差就在地上铺了席子,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下,昏然睡去,只一会儿,众官差就不省人事。鱼二提把斧头,摸进众人房间,他先对差官下手,用斧背对着差官的脑袋只一击,差官就去见了阎王。接着,他又一斧一个,把兵卒全部杀死。夫妻二人忙在屋侧菜地里挖了个大坑,将十三具尸体拖来埋了。将杀人的一切痕迹都消除了,天也快亮了。二人打开那些担子,结果除了几件金银首饰外,就是一些大红蜡烛,不多不少整整一百支。根根蜡烛有小碗口粗细,上面铸着大大的“寿”字和精美的花纹。夫妻俩有些失望,原想发一笔大财,结果只有那几件首饰还值点钱,其他就算不得什么了。他们又很奇怪:看来这是送往京城给哪位高官的寿礼,可为什么要送些并不值钱的蜡烛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马上把那些首饰和蜡烛拿去变卖,就只好暂时藏在家中。

半月后,穷书生在众多亲友资助下凑了一点钱,要娶老婆。鱼二作为邻居,当然该祝贺。黄氏道:“那些大蜡烛放在那里也没什么用,不如拿两支送他。”他们就拿了两支大蜡烛,拿去送给书生。书生亲友不多,这里又是穷乡僻壤,所以一切仪式从简。新娘迎到草屋,众人主持草草行过大礼,就坐下吃饭。饭后,众人尽皆散去。新婚夫妻进入简陋的洞房,书生拿来蜡烛点上。谁知一会儿两根蜡烛却同时灭了,书生又拿火去点,点了几次都没点着。书生奇怪了,点上平时的桐油灯,把蜡烛拿在手里仔细察看。他这才注意到,烛芯已没有了,刚才点着的地方成了一个凹窝。他用指甲往里挖,挖了几下,没看见烛芯,却现出金黄的颜色。他拿来小刀,顺着刮下去,结果现出一根金灿灿沉甸甸的烛芯,少说也有二两重。把另一支蜡烛的蜡刮掉,也得到一根相同的金烛芯。

小两口又惊又喜,书生动起了脑筋:大蜡烛内藏金条,何人费这功夫?这么大的蜡烛,定是官宦或大户人家之物,不说这荒山野岭没有,就是附近的集镇也买不到。鱼二又是从哪弄来的呢?那天挑着东西的那些官差在他家借宿,后来听他说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可谁也没看见,莫不是想到这里,书生心里难以平静。第二天一早,书生就顺着官道,沿途装着闲聊,打听半月前那天早上,有没有一队挑着担子的官差路过。花了半天时间,跑了五六户人家,结果谁都说没看见。这一下书生完全断定:那些官差挑着担子,是进京给哪位高官贺寿;鱼二见财起意,已将那些官差全部谋害。而且鱼二现在还不知道蜡烛的秘密。不然,他不会拿来送人,并且蜡烛也绝不止这两支,一定还有。趁他还不知道蜡烛的秘密,我何不再去要几支?等把几根金条卖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想到此,书生心花怒放。

书生立即来到鱼家,说是表示感谢。聊了一阵,书生起身告辞,装着不经意地提出,又借几支蜡烛。鱼二夫妇就又给了他两支。谁知不久,书生又来到鱼家,说是自己的生日,要庆贺,想还要几支蜡烛。鱼二夫妇虽然又拿了两支蜡烛给他,心里却不乐意了。黄氏起了疑心:哪有向人家再一再二要东西的道理?书生一走,夫妻俩马上拿起根蜡烛仔细察看,也没看出什么异样,就把蜡烛点着了。这一下终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二人不禁又悔又怕:悔的是,这么贵重的金烛,竟白白送了六支给书生;怕的是,书生很可能已经知道了他们谋财害命的事,日后即便不去报官,也定会得寸进尺地来敲诈。黄氏道:“既然如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书生,永绝后患。”二人密谋,定好了具体办法。

书生生日的第二天,黄氏要请小两口吃顿饭。书生认为鱼二夫妇已经知道了蜡烛的秘密,怕他告发,想来拉拢他。他打下如意算盘:等会儿提出再要些蜡烛,若鱼二不给,就干脆摊牌,要求将那些不义之财拿来分成,否则告官。这也叫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他只顾做自己的美梦,全然没有料到对方已暗藏杀机,做好布置,要取他夫妻性命。试想,穷凶极恶的鱼家夫妇十几个人都敢杀,还在乎再多杀一两个?席间,书生因为高兴,开怀畅饮。黄氏也极力劝新娘子多饮几杯。就这样,一杯杯毒酒,把小两口双双送上了西天。鱼二夫妇又跑到书生家,翻箱倒柜,找到了那几根金烛芯,又把书生和新娘子的尸首拖来,放了一把火,把草屋和尸首烧了个干净。二人又连夜将所有蜡烛中的金烛芯全部取出,收拾起家中其他值钱之物,第二天弃家外逃。

他们来到江边,雇船顺江而下,到了九江,离鄂州已远,他们放心地在九江安顿下来,拿些金烛芯做资本,开了一间米行。鱼二一下暴富,花天酒地。不久,他看好一个小妇人,想买回来做妾。黄氏找他大吵大闹,威胁他:“你要再乱来,小心我到官府告你!”鱼二只得作罢,后来就以做生意为名,常出入青楼。

不久,鱼二迷上了一个叫小桂香的妓女,三天两头跑去幽会。小桂香倒看不起他那土头土脑的样子,只是看他花钱大方,才对他殷勤侍候。一天,鱼二背着黄氏,从家里存下的首饰中拿了一支珠花送给小桂香。再说小桂香有个老相好,姓马,是衙门里的师爷,这天也来找小桂香。一见面,小桂香就把珠花拿出来炫耀:“你看这可好?”马师爷看到珠花问是谁送的,小桂香道:“是大昌米行鱼老板送的。”拿起珠花细看,突然发现珠花上有“雅州精艺坊”几个小字,他思忖道:“雅州远在几千里之外,这东西如何到得这里?看这成色,又是新近打造,绝非他家祖传之物”马师爷猛然一拍脑门,狂喜道:“哈哈!我可要发财了!”小桂香忙问怎么回事,马师爷说:“你暂且莫问,日后自有你的好处。现在把这珠花借我一用。”也不待小桂香答应,他便拿着珠花径自回衙门去了。

原来,半年前,雅州知府送秦桧的寿礼在鄂州一带走失,早有官府公文通报,雅州府也悬赏白银一千两破案。马师爷早已见过这些公文,今天一见珠花上的字,自然联想到此案。他断定,这珠花极有可能就是那寿礼之物,于是连忙跑回衙门向上司报告,上司立即派出捕快将鱼二夫妇抓来。大堂之上,鱼二夫妇百般狡辩,但始终说不清这珠花的来历。衙役又到鱼二家查抄,搜出剩下的金烛芯、首饰等物,这一下证据确凿,鱼二夫妇只得供认不讳,最终被判处极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回魂神医裘奶奶
北宋年间,泰山脚下的枣树杈子村,出过这样一桩奇事。 这日傍晚,村中的房奶奶,从自家厨房出来,下石头台阶时不慎跌了一跤,摔到了脑袋,当时就咽了气。她儿子房石头忙请郎中来瞧看,确定人已过世、回天乏术后,晚辈们恸哭了一场,布置了灵堂,将遗体停放在

0评论2024-01-26156

棋盘上的暗战
1北宋景德年间,在边关豆沙关左近,有一座叫虎狼岭的山上,深深的树林里,掩藏着一座小庙。庙中没有多余人,只有一个年轻和尚,名叫济深,整日无事,除了诵经,就是下棋。济深下棋,没有外人,只有自己和自己下,一手执黑子,一手执红子,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0评论2024-01-2576

李鸿章:枯木逢春
德惠大师慈悲为怀,潜心研习佛法,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圣僧,慕名的香客络绎不绝。某天,来了请求留宿的书生,这个书生是一个面目清秀的落魄年轻人。高僧看此青年,双眸清澈,可是黯然无神;神情慈善,却一副厌世神色;正是大好年华,却一副年迈无奈的举止,不

0评论2024-01-2583

永远是她的“蚌壳精”——林青霞
和龙应台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徐克家的饭桌上。那天,南生介绍说,她当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她长得娇小,声音非常悦耳,我们聊得很愉快。晚饭后她急着要走,因为小儿子飞飞在家。我看到一个瘦瘦小小的人,背一个很小的包包,脊背挺得笔直地走出去。我看着她

0评论2024-01-2557

梦中读书
这位刘书生,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十分用功读书的人。但刘书生已经三十五岁却还是没有读出个名堂来。原因嘛,他好高骛远,虽说是整天整天,一天接着一天地埋头读书,可是常常头埋得过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若是这样就能考取个功名,那才怪了啊。刘书生的父亲

0评论2024-01-2476

豪门鬼影
戏台出现鬼影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棘阳府大户钱牧斋钱牧村兄弟议定,请有名的董家戏班子来唱堂会,给女眷们过节日。天刚擦黑,看台上茶桌矮椅,水果瓜子点心布置一应俱全。偌大的看台上只有十几个人,钱牧斋的一妻二妾及一男二女,钱牧村也是一妻二妾及四个

0评论2024-01-2347

战国时期宋国宋康王简介 他有哪些历史事迹
宋康王是战国时期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在位时战国七雄的格局已经成形,只剩下一些小诸侯国在大国的缝隙之中瑟瑟发抖。但是宋康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力争要打破这种局面,所以不停的向周边国家出兵。史书中记载: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

0评论2024-01-2372

丢了姓名的状元
堂堂三甲举子竟无名姓!难怪暴戾的朱皇帝要勃然大怒。洪武四年的一天早上,京城一家低档客栈里,几个等待发榜的举子正在大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两个锦衣卫忽然冲进门来,不由分说捉住一个自称寒门书生的年轻人,连推带拉去了皇宫。俗话说,文能治

0评论2024-01-2352

残手相骨
清末,在方城的东郊巷口开有一家相骨馆。摸骨先生姓张,年届花甲,人称“神手张”,搭手一摸,便能把前来相骨者的祸福吉凶说得头头是道。但这日傍晚,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双目皆盲的黑衣男子却和他唱起对台戏,直接将摸骨卦摊摆在了相骨馆的街对面。最先注意

0评论2024-01-2349

凶手粉墨登场
01第一个凶手是书生平乐府衙内,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大人,你还没歇息吧?卑职周文元有要事禀报”。门外传来了同僚周通判的声音。门开了。周通判拱手道声打扰,直奔主题。就在来找知府高青书之前,巡夜捕快在城东门外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书生。书生名

0评论2024-0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