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王海容:从徒工到副部长

2024-01-20 03:28660

烈士之后

王海容,1938年9月出生于长沙。其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其父王德恒是王季范的独子。

抗战初期,王季范找到早年在湖南一师的同事、时执掌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的徐特立,请其介绍王德恒前往延安参加抗战。在徐特立安排下,王德恒不久即奔赴延安。此时,王海容刚一岁多,弟弟尚在襁褓之中。

经毛泽东批准,王德恒留延安工作。1940年春,王德恒从抗大毕业。在另一位表叔——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的介绍下,王德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后期,王德恒参加八路军“南下支队”,回到故乡湖南,虽以公开合法身份湖南修业高级农业职工学校教员从事地下活动,却一直未能与近在咫尺的老父见上一面。不久,他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0岁。

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深感悲痛。但因事关机密,毛泽东未将王德恒牺牲的消息告知表兄王季范。在以后的数年,王季范照旧年复一年地给表弟毛泽东和儿子王德恒写信。

在中南海的一次晚宴后,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极富感情的毛泽东垂首恭立,悲从中来:“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

闻听这不幸消息,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

毛泽东发自肺腑地说:“你要节哀,多多保重,还要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啊!有何难处,可以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

毛泽东为她取名“王波”

王海容入京后,先后在京城名牌中学师大女附中、北京女五中就读。

寓京20余年间,尤其是“文革”以前,王季范一直是毛泽东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的座上宾。少女时代的王海容正是随乃祖出入中南海,渐渐与毛泽东熟识的。

1957年夏,王海容在高考中名落孙山,当化学工程师的理想成了泡影。

1958年“大跃进”的热潮让王海容激动起来。她想加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但遭到了家庭的反对,他们想让王海容继续高考。王海容却瞒着家人,找到北京化工厂,办妥了进厂手续。面对既成事实,家人只得默许了王海容的选择。

40多年过去了,现在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这位王姓“徒工”不是别人,就是王海容!

《中国青年》杂志社在获悉了王海容的不寻常经历后,便约她写一篇经验体会。王海容有感而发,写就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长文。

文章写好后,王海容很想听听毛泽东的意见。于是,她在那年8月1日提笔给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写了一封信,表示“我想让主席公公在百忙中抽出一点点时间替我修改一下……”

文章随信寄出后,直到10月中旬,她才接到通知,说是毛主席要亲自见她。

1960年10月17日下午3时,王海容准时来到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所丰泽园。一进门,只见毛泽东手中正拿着厚厚的一沓稿纸。仔细一看,正是自己早先随信寄给叶子龙的稿子。毛泽东不仅仔细阅读了全文,而且对这篇差不多是中学生作文式的文章亲笔作了大量修改。在稿子的第一页上,毛泽东写了两行大字,第一行是“我的经验”,第二行是“徒工王波”。原来毛泽东除了为她的文章定了标题,还为她本人起了个笔名。

王海容发现不少页码上除了许多重要修改之外,有些段落完全是毛泽东重新书写。

外交部之“王”

为《中国青年》写稿的当年初夏,王海容跨进了北京师范学院的大门,成为该院俄语系的一名并不年轻的新生。

王海容毕业后本来要做中学俄语教师,但上级让刚刚拿到毕业证书的王海容去外交部报到,这让王海容愣住了。入学时没走后门,分配却走了“后门”。但她还没进办公室,就被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在王海容“修炼”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进一步施加了自己的影响。他亲自让秘书找到自己的英语“塾师”、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的章含之。毛泽东“屈尊”拜托章含之对海容姑娘多加关照。于是,按照“最高指示”,章含之每星期给王海容补两次课。

1964年9月28日,王海容写信给毛泽东,反映对外语学院教学改革的意见:“在改革的某些具体做法上或某些措施上还有不少的偏差,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现在不及时纠正,那么将影响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收到王海容来信,毛泽东当即批转党内分管文教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陆定:王函中“有些事值得注意”,“请派人调查一下,及时改正。毛泽东特别在王函第一页上写下一段赞扬性的批语:“此人叫王海容,是个女孩子,很有些志气,是人民代表王季范的孙女儿,也是我的外孙女儿。你如果想找她谈谈,可叫我的秘书徐业夫送她去。”

1965年11月,王海容结束了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进修,学成归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她被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秘书处综合组。在最初的时候,王海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们与总理间的文电收发,同时也干些诸如编写外交通报之类的杂活。

1970年夏天,由周恩来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1971年7月,王海容被任命为礼宾司副司长。第二年,王海容又担任了外交部“部长助理”。再过一年多一点,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

1978年12月底,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移交到中央组织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之后,中央决定王海容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这一去竟是整整3年。

1984年,王海容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现在,她正安度晚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章含之:始终是异样的色彩
她的一生,确有与众不同的灿烂:有过无比风光的巅峰时刻,有过星辰黯淡的被审查阶段,也有精彩自在的晚年起跑。章士钊的女儿,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乔冠华的夫人……她的身份,一直让人们津津乐道。从前的外交部五朵金花之一,参加第一次联大会议的代表,尼克松

0评论2024-01-2564

传奇女性陈香梅:我这精彩的一生
陈香梅的一生,是浓缩版的“中国近代史”和“美国华人奋斗史”。其勇气、坚韧、智慧、和际遇,使她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就连邓小平都曾感叹:“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她说:“虽然我以陈纳德将军夫人为荣,但我更以陈香梅个人能靠自己的努力而创造了

0评论2024-01-2339

李禾禾的单飞之路
2007年4月,已过任职年龄的李肇星离开外交部部长的岗位。他的家庭生活才为人所知,人们开始知道李肇星有个神童儿子李禾禾。禾禾不仅考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而且还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虽然有个高官父亲。但李禾禾在美国一直靠贷款

0评论2024-01-2150

水均益:永远做个提问者
记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独狼式的记者,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间。因为今天这个世界,时间越来越快,交通越来越发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在祝福退休的敬一丹和离开央视的崔永元的同时,仍然在央视坚守的水均益心态复杂:“我们努力做的是从我们身上看到更

0评论2024-01-2145

我给总理当翻译
能站在山顶,是因为我们不曾惧怕站在山脚他是一个标准的80后,大学还没毕业,外交部就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全国两会期间,他担任了新任总理李克强的翻译。他准确、娴熟、流利阳光的翻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被人称之为中国翻译界的一哥。他的名字叫孙宁,出

0评论2024-01-2138

有一种素质叫人文
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粱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 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 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

0评论2024-01-2074

你不会永远比别人差
那一年,她还在农村里插队,瘦弱的身子承受着繁重的农活。一天,她正在西瓜地里忙着,有人把她叫了过去,说工宣队来招生,去试试。这一试,她就去了北京外语学院,成了英语系的一名工农兵学员。不过,还来不及欢喜,阴霾就笼罩了心头。在班里,她居然有两个“

0评论2024-01-2032

金庸也曾“失马”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这是普遍的生活现象,一个人的一生会有一次甚至多次的塞翁失马,金庸就有多次“失马”的记录。金庸原名查良镛,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年轻时的理

0评论2024-01-1837

你可以选择做得更好
有一位大学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翻译,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陪伴首长。大学毕业后,她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她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份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但是到后来才知道,她担任的工作只是个接线员,一个被别人看不起也最没有前途的岗位。此时

0评论2024-01-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