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水均益:永远做个提问者

2024-01-21 20:19380

记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独狼式的记者,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间。因为今天这个世界,时间越来越快,交通越来越发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

在祝福退休的敬一丹和离开央视的崔永元的同时,仍然在央视坚守的水均益心态复杂:“我们努力做的是从我们身上看到更多中国电视人的希望,而不要把我们当成化石。《焦点访谈》是中国电视改革的标志性节目之一,其实我们越到现在越着急,越纠结。当时那么一个叱咤风云、那么风靡的节目,现在大家觉得不怎么样。其实有时候想想,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有很多个窗户,很多机会,不可能说有一个栏目可以连续火个20年。所以,不一定要守着某个一亩三分地才能干一点事,只要我还是记者就可以继续做下去。”

以下是水均益接受独家专访的口述实录。

风光背后的无奈

我已经采了400多个国外元首了。

在中国的电视媒体当中,中央电视台几乎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我们面对中国老百姓的人数非常庞大,国外的大使要考虑传播效果,自然会考虑做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能够派我去采访,也是因为我有一定的资源。往往国外采访的邀请方会要求央视递采访者的简历,像面试一样,看这个人采访过谁,有没有实力。像采访普京也是这样,总统府告诉央视俄罗斯记者站,你们必须从总部派一个资深记者,然后我们台里研究之后,说水均益你去吧,简历递给人家,人家说挺好,合适。

所有我们采的人,都是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外交部。大量的批准都是外交部,他们得同意,没有这个的话,首先就违反规定了。有那么一两个总统,不能做。

有过这种情况,我这边在给外交部走文,那边我答应采访人家。可还没有采访的时候,突然间外交部指令来了,不能采这个人,然后这个雷我要去顶,我得找理由,不能说外交部告诉我不能采你,我就说,我病了,我们也没有人,没有别的会外语的,实在抱歉,我只能用这种方法。

你觉得滑稽不滑稽,这是我的事吗?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事。你看看ABC、CNN、CBS,我们都知道的大腕,一有事,马航也好,克里米亚也好,他们直接就到了现场。我也想去,但我走不了。我得托人托关系,走后门,写报告,特批,所有这些因素全算上,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15天之内你能出发就算你牛。

在新闻采访外,最花时间和精力的,是和新闻采访无关的日常琐事。我50出头了,怎么说也是个腕,去采访普京,我撅着屁股办手续,从折腾出国开始,到了莫斯科,我一个人拎着箱子,住到中国使馆边上一个招待所里,70美元一天,那么小一间房子。采访从头到尾,化妆、造型、衣服,全靠自己打理。

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是孤立无援的,虽然有一个强大的CCTV在你的背后,但它遥不可及,有时候是让你抓不着的,甚至有的时候它会是一个副作用。你又不能离开这个平台,你离开这个平台你上哪儿去?

我去索契采访普京,当时拿到了独家的镜头,全台从新闻联播一直到各档的早间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领导指示要铺天盖地用,要放大用。从台领导一直到我们的中心,各级领导,在各种例会,各种内部总结上,完全不惜笔墨地在表扬我。甚至于说水均益的采访是我们所有驻外记者要学习的范本。

当你数次风光地采访普京的时候,一个个案做得特别好的时候,你突然觉得大浪在推着你,你就不用使劲,CCTV全体人推着你。可当没有好的个案的时候,你会是一颗沙子,大浪把你淘了,你会很无助,突然觉得你从一尊巨像,变成一粒沙子,这个反差来回,非常强烈的。

有的时候想想,我快退休了,干了这么多年,人家依然在重视你,你只要干出好东西,领导也好,同事们也好,还是很认可的。你有什么怨气可撒的,你有什么不满可撒的,但是又觉得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高端访问》要被取消掉。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我个人来讲,比较适合的,还是在等待当中努力,在努力当中抓捕一些机会。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够熬到有一个好一点的平台。有一个好的团队,有一个好机制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如鱼得水,呈现我们的价值。

记者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独狼式的记者,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间了。因为今天这个世界,时间越来越快,交通越来越发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元了。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不可能再出现像以前的案例了。比如最早的一个国家地理记者,深入到非洲某一个地方,经过几年,拿出一篇惊世之作,现在这已经很难了。

靠我一人之力,很孤单的声音在呐喊,是没有用的。

作为一个行业一个团队,我们新闻团队和世界新闻团队有一定差距,我们新闻起步时间相对比较晚,在国际平台上,跟西方媒体同台竞技时间也不长。我的记忆里,差不多是我做伊拉克战争报道,才开始的,这是一个现实。

在马航报道中,整个事件的报道、调查、协调,包括搜寻主体,还是以马来西亚和国际上一些相关的国家和相关的机构为主展开的。在这上头我们中国媒体没有任何优势,无论是传统的优势还是我们的软实力的优势。

回想一下汶川大地震时,中国媒体非常尽职尽责,中国媒体的垄断性,中国媒体对新闻线索对资源的整个覆盖,是外国媒体无法比拟的,因为我们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反过来在马航这件事情上,我们拥有的占有线索、占有资源的优势并不多。首先很简单一个问题,国际空难的调查,我们中国本来就不是强国,我们本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权威,飞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卫星那些东西又是英国的欧盟的。

长期以来,我们国际新闻是一个边缘化的状况,或者说是国内新闻的陪衬。

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国际新闻的尺度不比国内新闻大。我个人感觉里,几乎和国内报道的尺度差不多,只不过方式方法有所不同而已,国内有些东西是很敏感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事,国际的东西,有的时候也一点都不能含糊的。

像马航事件,做着做着,来一道指令,一律“降温”,甚至非常技术,比如每天每档新闻的报道不能超过5分钟。我不知道他这个5分钟是怎么算出来的,类似于这种事,很多。包括像克里米亚、俄罗斯、乌克兰的新闻也是这样,按理我们可以报,国际新闻嘛,随便报!不行,涉及到俄罗斯那边的事,谁不知道跟中国有关系。

到了这个时代,我们的新闻不应该简单地划为国际和国内了,因为很多事情是国内国际交错的,跨界的。你说乌克兰克里米亚,算是国际还是国内,因为中国的对外投资利益已经与克里米亚有关了。

中国总体的改革也是这样,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对外政策,综合考量,采取一种谨慎的做法。这里面非常纠结和拧巴的一个问题是:CCTV是国家电视台,不是独立电视台,不是独立的新闻媒体。我往往纠结和拧巴在这个地方,报着报着就不对了,报着报着就坏了,你代表政府立场,你是官方态度,你是官方媒体,你在这个问题上说话要小心,说话不能够说得太过等等。这是新闻人最大的困境。

也想过跳槽。但当你真正面对现实去想的时候,里里外外,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还是个人追求,都不大可能,都没有好的方向。还有一点,毕竟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大的新闻平台。这里还是做国际新闻最好的地方。

从央视走掉很多人,有些人去了其他地方,比如东方卫视,湖南,凤凰,但做新闻不能和央视比。你看鲁豫,累死,核心团队就两个人还是三个人,你可以变通,但是很累。而且跳槽也有适应期,在央视工作那么长时间,你形成了习惯性思维,突然去了商业传播机构,一开始心理上很难接受的。你突然发现你要看经理的脸色,受制于成本和利润。

不当制片人不当评论员

从2000年到现在,14年了,我都在当各个栏目的制片人。电视台的规律,三年一换,五年一个新栏目。从《世界》到《国际观察》,到《高端访问》,到《360》,再到《环球视线》,我一直在当制片人,没下来。

我一直赖着当制片人。为什么呢?我能说了算,起码在业务上,比如今天做什么选题,这个选题应该怎么做,我们要谈哪个角度,我怎么采访这个人……这上头我有一个决策权。我的要求就是你不用给我封官,当什么副主任之类的,我就要一个业务的决策权,就行了。在栏目里面,我起码对今天的选题,我有一个发言权,这是我坚持的。

制片人52岁就不能当了,因为过岁数了。怎么说呢,中国有些事情,一刀切的东西,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办法,不完善,听上去甚至你觉得不可思议。我还得立志于本职工作,我争取到更大的空间和环境,在电视台这个平台,目前对我来讲最好的一个平台。

人家认可你是一个老主持人,你是资深主持人,我这个团队,多年的积累。接下来要干的人,很多都是我带出来的学生,甚至于“徒弟”,手把手的,他们肯定会尊重我的意见。但是从现实来讲,不是这样的。我最怕的是不懂业务的人来指挥我,那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

当时央视开始准备成立评论员队伍的时候,按照当时领导定的盘子来讲,我也是评论员。但后来我渐渐感觉到,我觉得对我来讲最合适的,还是一个记者型的主持人。我更希望还是在记者、在新闻这条路上继续前行,也就这样,也没有更大的抱负。

记者到评论员不是必经之路,也不是非得要追求的方向。术业有专攻,现在这种资讯的现状,特别是网络的发达,作为资深的记者,我永远是一个提问者,我永远是话题引导者。我到一个现场的时候,我可以利用我的知识和积累,来找准方向做报道,在栏目当中我也是这样一个定位,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正确的方式。

我已经在安排从央视退休的生活了。我给自己的安排是去高校教国际新闻,我最擅长的事,起码我觉得可以当个老师,教英文、教新闻都可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少年天才王希孟简介 结局如何?
王希孟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扬名及早,但是只存《千里江山图》一副画作,此后不见踪迹。他是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画作技艺精湛,受世人赞扬,然而这位天才少年却如昙花一现,绽放一时容光,此后隐于历史长河中。王希孟以一幅画

0评论2024-01-26156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简介 他是怎么死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国宝级文物,作者用散点构图的方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画是献给北宋宋徽宗的贡画,是对北宋繁荣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种对统治者变现赞扬的画作。

0评论2024-01-2672

冰上蝴蝶陈露的浪漫爱情
陈露,曾是中国花样滑冰第一人,职业生涯斩获两块冬奥会奖牌和一枚世锦赛金牌,把中国花样滑冰运动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冰蝴蝶”的称号由此享誉世界。退役后的陈露不改冰雪情怀,成功转型成为国际滑冰俱乐部的经营者,继续致力于中国花滑运动的传承与壮

0评论2024-01-25140

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中学毕业后,湘潭小伙龚鑫来到深圳,成为电子厂工人,可是工资却不高。他想,即使自己再干20年,也不可能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可是他一没技术,二没学历,怎么才能改变人生呢?一天,他闻到面包店里飘散出的香味,那是幸福的味道,穿着整洁干净的面包师也是他

0评论2024-01-2585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到

0评论2024-01-2573

古代中国流行哪些地域歧视?
现在要找到一个完全没有地域偏见的人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你难得地属于这个范畴,俺要表达对你的敬意和佩服。就算不做上纲上线的“地域党”,谁还对人没个看法呢?不要太自责。本文今天就是来宽你的心的,地域歧视这回事不仅现在有,古人也有,甚至古人玩得比我

0评论2024-01-2564

中国古代“断错案”如何“追责”
浙江张高平叔侄奸杀冤案被判入狱10年终于无罪释放成为新闻焦点,对于当事涉案司法人员应如何追责引发热议。那么,在中国古代,如何防范“断错案”的出现?历代刑律中有哪些惩治“断错案”的追责措施?古代如何防范审判出错?先秦时期判罚不公,“其罪惟均”

0评论2024-01-25132

超越龙凤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一天夜晚,老天爷正下着倾盆大雨,忽然一道身影从洋人街闪过,只见一个穿着青布衫的年轻人嘴里焦急地念叨:“快啊!快啊!再晚就来不及了。”就在这个时候的一座别墅里,一个叫大卫的法国商人对自己的设计感到很自豪。他设计的这栋别墅富有

0评论2024-01-25151

西方和平女神艾琳娜
他的属下便问道:“哈德洛尼卡公爵,您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这名属下也是无法理解,东罗马帝国的公爵会有什么烦心事!哈德洛卡五世叹息道:“伊卡诺斯,我厌恶这宫廷斗争,也厌恶这帝国之间的战争!真想去东方的世界看看,马可波罗写的那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样

0评论2024-01-2552

中国史上有多少姐妹花共侍一个皇帝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纵览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享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食色,性也。古代帝王后宫少则粉黛三千,多则佳丽数万,而且设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包括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她们都是为当朝的统治者--皇帝一个人服务和所享

0评论2024-01-2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