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施耐庵在郓城作训导的传说

2024-01-18 11:40400

在郓城县张营乡驻地东北方向一点五公里处,有一刘家林,刘家林内却只有一座元朝国子司业刘本善的坟茔,一幢五米高的石碑矗立在旷野之中。由于黄河泛滥造成泥沙淤积,墓前的石马石羊等石刻早已淤没于黄土之中,碑前的石翁仲,只露出肩部,神色凝重,似乎有满腹心事要向人们诉说。刘本善祖籍郓城,自幼喜欢水浒故事。这位负责教育的官员与施耐庵和《水浒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施耐庵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施耐庵少年时既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厚爱。他20岁时就精通了儒家经典,并善于文墨及诗词书画,一时成为乡里出名的才子。元朝至顺年间,即1330—1332年,朝廷设考,踌躇满志的施耐庵赴京应试,几场考试下来,施耐庵感觉良好。只是在最后一场殿试中,于当时文思泉涌,兴奋中手一颤,笔尖点在了空白处,只急得他连连顿足。原来,按规定卷面滴墨则为废卷。污点虽不如苍蝇大,但如按滴墨对待,十年寒窗苦则毁于一旦。情急之中,他发挥其书画特长,污点画成了一只苍蝇,心想兴许能蒙混过去。

主考官叫刘本善,阅罢施耐庵的试卷不仅拍案称奇,可当他重阅之后,发现卷尾有只苍蝇,挥之不去方知是画的。在惊奇考生的画技之时又挽腕惋惜,一只苍蝇不要紧,恐怕要葬送了前程,可惜呀可惜。刘本善是个爱才之人,差心腹暗暗将施耐庵引入家中,问及假苍蝇之事,施耐庵只得如实相告。刘本善沉思良久说:“按规定这样的试卷是不能上报的,我看你是个人材,就冒险推荐给朝廷,如皇上忽略了苍蝇或爱才心切算是你的幸运。”皇帝也被施耐庵的才学所折服,并没追究苍蝇之事,当时有一个王翰林,他的外甥在应试中,考前他曾找过刘本善,让他举荐其外甥为状元,但正直的刘本善主持正义,没向皇上推荐。王翰林便串通与刘本善不和的几个大臣,以欣赏佳作为由看了试卷,借假苍蝇之名定为废卷,鼓动皇上将施耐庵从科中除名,刘本善差点也被革职。

刘本善不忍心埋没这样的人才,就推荐施耐庵为济州郓城县的训导,(即负责教育的官)。施耐庵在郓城期间,倡导学习,廉洁奉公,同情百姓,因为施耐庵的家乡是桑蚕之乡,他到郓城后一方面大办教育,一方面大力推广植桑养蚕,手把手教给农民养蚕技术,所以至今郓城还把桑林称为施桑林。

这段时间里,施耐庵利用公务之暇,留心地方掌故。他水堡村访问宋江后人,景阳岗凭吊武松庙,石碣村拜谒三贤祠,黄堆集(黄泥岗)考察劫生辰纲遗址,狮子楼听评书说话。听樵夫晨歌,和渔夫晚唱,过金沙滩,经断金亭,穿黑风口,攀梁山道……郓城期间的经历为他后来写《水浒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由于施耐庵关心百姓疾苦,经常接触当地群众,也听到了许多关于梁山好汉的故事,深受感动,决心把他写成书。因当时距水浒故事发生不过百年,地理变化不大,许多地方基本还是原样,当地百姓和英雄后裔们谈起英雄来是那样津津有味,栩栩如生,施耐庵听得如痴如醉。所以《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郓城风土人情、地理位置、人名地点,至今看来还是那么符实。

施耐庵在郓城期间,闲暇之时,不忘著书立说,曾以水浒故事数篇奉刘司业阅读,刘司业大为赏识,对水浒故事颇感兴趣,一再敦促广为搜集,整理成文。

后来刘司业辞官后退居郓城与施耐庵谈古论今,尤爱读施氏收集整理的水浒故事,为梁山英雄的义举所震撼,死后葬于故里,朝夕与梁山英雄为伴。

明朝洪武年间郓城周庄举人袁州知州周文振的札记中,有这样一条施耐庵在郓城作训导后考中进士的记载:“施耐庵者,江南才子也。元至顺间,赴大都,应试不第,乃师国子监司业刘本善,荐任郓城训导。力倡农桑。与教谕不洽,辞之。游梁山水泊。次年复至大都,中进士。官钱塘二载。后归隐,不知所终。”(转录自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有类似上述传说的记载,可见此传说颇具可信之处。

施耐庵的正直行为引起了上司和地方实力派的不满,每每受到刁难。当时,阳谷县有一个绅士吴林要安插他的亲戚,被施耐庵严辞拒绝。吴林怀恨在心,后来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施耐庵。施耐庵体会到官场黑暗,举步维艰,于是愤然辞官。

在郓城县张营乡政府所在地东北部有一所张营中学,当地百姓传说,此处便是当年施耐庵与刘本善的住处。此地明朝隆庆年间曾建有旧县寺一座,至今仍有明代“重修旧县寺碑记”。碑中记载:“金民黄河沦没徙于盘沟,而故址犹存焉……郓中形胜之地也,土人集之以建寺,遂以旧县名之,所以识其处也。”由此可知,北宋末年的郓城确实是在此处,而刘本善之墓恰处郓城北郊,张营中学处于刘本善墓西南零点五公里处,施氏追寻梁山英雄踪迹,曾居刘本善故里,与刘本善畅谈水浒故事,此说或为可信。

刘本善死后六年,施耐庵终于在至顺年间金榜题名,得以赐进士出身,居官钱塘,但终因与当道不合,辞官归里,著书立说。后为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敦请之扰,避居东京汴梁时,曾专程来刘本善墓地凭吊,并立有凭吊碑,可惜今已无存。而仅存的刘司业神道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字迹漫涣不清,刘本善之与郓城、与施氏的渊源,或许只能靠口碑流传而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鲁智深的编制
鲁智深的编制由于梁山泊干部超编,财政吃紧,鲁智深从二龙山调到山寨之后,一直没有解决行政编制问题,暂时被安置到三阮水产公司,在董事长阮小二手下当了一名副总。谁知,阮小二扯起开发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大旗,全是挪用的社会保障基金。上海社保基金大案爆发

0评论2024-01-2472

吴用是如何成为梁山好汉之一的?吴用人物性
吴用是《水浒传》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第一次在书中出场,作者描写道: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一个似似秀才打扮就奠定了他整个人物的基调,与梁山上大多数以武艺

0评论2024-01-2170

狼患
清康熙二年的一天,郓城知县冼士炳正在书房打着盹儿,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擂鼓声惊醒。他急忙换上官服,走进县衙,只见一壮年汉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前来禀报:昨晚野狼下山,伤了好几条性命!冼士炳听后大惊,心想,以往野狼下山是不会伤人的啊,顶多也就是抢一些家

0评论2024-01-2040

阎婆惜到底蠢在哪里
在《水浒传》第二十一回里,宋江怒杀阎婆惜。一只金丝雀就此香消玉殒,读来有些悲催。然则仔细分析这个桃色凶杀案的缘由。笔者发现,错不在宋江。宋江的怒,完全是因阎婆惜的蠢引起的。 第一蠢:因生活艰难而做金丝雀 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

0评论2024-01-2056

红莲女义救黑三郎
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自知祸事闯大,便乘茫茫夜色逃走。凌晨,阎婆击鼓告了状,新来的都头卜义自报奋勇,前往捉拿宋江。知县无奈,只得点拨了十余人给他。卜义等人头脚刚走,后脚朱仝、雷横出差归来。知县平素与宋江最好,有心开脱他,便派了朱仝、雷横随后追

0评论2024-01-1850

宋江河之谜
郓城东北八里路有一条长几十里、宽三十丈的大河。八百年前,这条河南起济州,北边和水泊梁山连在一起。 宣和元年深秋的一天,宋江派黑旋风李逵、阮氏三雄等人押运在济州购买的十船粮食到山寨。走到郓城境内,红日西沉,天色渐暗下来。 忽然,从旁边的芦苇丛

0评论2024-01-1855

晁盖的托塔天王称号是怎样来的
晁盖是《水浒》中一位了不起的好汉,自从当上梁山大寨的首领以后,率领众位弟兄杀富济贫,惩贪官污吏,“保民安良”,“替天行道”,立下了赫赫战功,从弟兄们对他很是敬佩。老百姓一提起他,都交口称赞,晁

0评论2024-01-1835

宋江救过花荣的命吗
梁山泊有一位英雄好汉,名叫花荣。这花荣亦是朝廷命官出身,后因宋江,才反上梁山的。那么花荣为何放着朝廷命官不做,而要追随宋江呢?这得从他们二人结识之初谈起。 这花荣也并非出身布衣,而是名门之后,将门虎子。其父花鳌,乃前朝名将,多有战功。花荣从

0评论2024-01-1847

朱仝的神鞭究竟怎样的厉害
梁山寨上有个马军骠骑兼先锋使,人称“神鞭朱仝”。朱仝原是北京大名府人氏,因替父报仇杀了恶霸地主,逃到郓城县里,后来上了梁山的。朱仝以他那神鞭,打遍天下无对手,威震黄河两岸,更叫敌人闻鞭丧胆,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ld

0评论2024-01-1840

宋江为何上梁山
宋江是水泊梁山的首领,晁盖死后,他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带领众兄弟杀富济贫,“替天行道”,“保良安民”,三打祝家庄,受招安征方腊,抗辽兵,最后被高俅等人毒死,命归蓼儿洼。人送外号“及

0评论2024-01-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