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无言之声

2024-01-17 02:32340

无言之声

某个寒冷的冬夜,鲁迅站在灰色的城市街头。街上行人匆忙而过,嘈杂的车辆声、霓虹灯令人迷茫的闪烁,让他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沧桑。他是一个无声的观察者,默默记录着这个繁华都市中所发生的种种故事。

在大街小巷中,鲁迅看到了一个卖艺者。他年过花甲,身材瘦弱,双手粗糙。整个人仿佛被岁月所消磨,但他面带微笑,默默地拉着一条破旧的小提琴。他那无声的琴声却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某种辛酸的故事。

远离城市喧嚣,鲁迅来到了一个偏僻的村庄。这里的人们生活朴素,清晨,他看到一个老妇人默默地劳作着。她背着沉重的筐篮,辛勤地采摘着土地的恩赐。她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是在诉说着无尽的劳累和无奈。

夜幕降临,鲁迅走进一家孤儿院。那里有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失去了父母却没有失去希望。他们默默的拥抱着彼此,默默地嬉笑玩耍,没有语言的交流,却能感受到友爱和温暖。

鲁迅继续他的旅行,他来到一个繁忙的火车站。人们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地赶着去往各自的目的地。他无意中瞥见一名年轻的女子,她看上去忧心忡忡,泪水在眼眶中闪现。她对着旁边的老人无力地摇了摇头,仿佛在告诉他:“我无法说出真相。”

这个世界有太多无声的声音。它们藏在每一个角落,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有些是悲伤的,有些是喜悦的,有些是难以言表的。它们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底色,让人们感知到生活的复杂和丰富。

鲁迅默默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他并非一个旁观者,他像一条无声之泉,用文字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通过文字,向世人传递着那些无法言说的声音。他的文字富有力量,被人们传颂千年。

无论是一个卖艺者的琴声,还是一个老妇人的疲惫,亦或是一个孤儿的拥抱,这些无声的声音都需要一个倾听者,去理解和共鸣。鲁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无声之声的代言人。

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迁,无论时间如何流转,无言之声都会一直存在。它们沉默着,却永远不会被遗忘。无言的声音,有时候更能触动人心,引起人们共鸣。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总是需要一个鲁迅,去听见那些无声的声音。或许,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行动,去成为那个倾听者,去传递那些无法言说的声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民国侠义风
1919年陈独秀被捕,陈的潜意识里有“坐牢情结”,因为在他看来,仗剑拯民于水火,就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有一件事让陈独秀颇感意外。当时自陈入狱后,全国各阶层各行各业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

0评论2024-01-2583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

0评论2024-01-2596

蔡元培的富贵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满清、北洋、民

0评论2024-01-2555

随时代的消失而消失
随时代的消失而消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迅从教科书上悄然消失。一代大师随着时代的起伏而消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这让我想起鲁迅曾经说过的话,他说:“希望我的文章随着时代的消失而消失。”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对他的手稿一

0评论2024-01-2578

像文人一样吃
鲁迅小厨鲁迅先生一生在吃上异常节俭。有资料考证,鲁迅日常菜谱无非三菜一汤,菜色基本就是“老三样”: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每月买食材的钱只抵得上购书开支的三分之一。即便如此,鲁迅也有一系列比较偏好的菜品。最为奇特的是,鲁迅

0评论2024-01-2567

大师的家教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

0评论2024-01-2577

鲁迅的世故
鲁迅有个学生叫李秉中,在军队当官,想辞职不干了,写信征求鲁迅意见。鲁迅反对,认为饭碗可以跟理想分开。鲁迅回信说:“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鲁迅居然说出“混混”这样的话,很不英雄吧?很不容

0评论2024-01-2586

从红玫瑰到饭黏子
1923年10月,鲁迅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开学第一天,上课的钟声还没收住余音,一个黑影便在嘈杂中一闪——个子不高的新先生走上了讲台。坐在第一排的许广平,首先注意到的是他那两

0评论2024-01-2580

另一种声音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过“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我有个朋友叫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

0评论2024-01-2585

鲁迅与梅兰芳:不得不说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抨击所谓的“送去主义”的时候说:“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很明显,鲁迅先生在这里是“顺带”把梅兰芳先生也讽刺了一下。鲁迅先生和梅兰芳先生一个是文学艺术大

0评论2024-01-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