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2024-01-25 04:42690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位和威望,应该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是猜忌心很重的唐肃宗,怕郭、李两人权力太大,故意不设主帅,却派了一个完全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观军容使(监视出征将帅的军事长官),九个节度使都得听他指挥。

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又举兵反唐,从范阳带兵救援安庆绪。六十万唐军,准备跟版军决战,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势,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吹得沙尘弥漫,天昏地暗。九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都像受惊的马群一样逃散了。

唐军打了败仗,鱼朝恩把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把郭子仪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撤了,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务。

这时候,叛军又发生内讧。史思明在邺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整顿人马,向洛阳方面进攻。

李光弼到了洛阳,洛阳的官员听到史思明的兵势猛,有点害怕,有人主张退到潼关。李光弼说:“现在双方势均力敌,我们退了,敌人更加猖獗,不如把我军转移到河阳(今河南孟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李光弼下令把官员和老百姓全部撤出洛阳,带兵到了河阳,等史思明进洛阳的时候,洛阳已成了一座空城。史思明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又怕李光弼偷袭,只好带兵出城,在河阳南面筑好阵地,和李光弼的唐军对峙。

李光弼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眼前的兵力不如叛军,只好智取,不好力攻。他听说史思明从河北带来一千多匹战马,每天放在河边沙洲洗澡吃草,就命令部下把母马集中起来,又把小马拴在马厩里,等叛军的战马一到沙洲,就把母马放出来和敌人的战马混在一起。过了一会,母马想起小马,嘶叫着奔了回来,敌人的战马也跟着到唐军阵地来了。

史思明一下子丢了上千匹战马,气得要命,立刻命令部下集中几百条战船,从水路进攻。前面用一条火船开路,准备把唐军的浮桥烧掉。

李光弼探听到这个消息,准备好几百枝粗大的长竹竿,用铁甲裹扎竿头。等叛军火船驶来,几百名兵士站在浮桥上,用竹竿顶住火船。火船没法前进,被烧得樯倒舷裂,一下子就沉没了。唐军又在浮桥上发射石头炮向敌人的战船攻击,把船上的敌兵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连人带船都沉入水底;有的挣扎着爬上岸,没命地逃跑了。

史思明几次三番派部将进矿河阳,都被李光弼用计打退。

最后,史思明发了狠心,集中了强大兵力,派叛将周挚进攻河阳的北城,自己领了一支精兵攻打南城。

早上,李光弼带领部将一起登上北城,观察敌军军情,只见敌军黑压压的一大片,正一队一队向北城逼近。唐军将领嘴上不说,心里先慌了。李光弼看出大伙儿的心情,镇静地说:“别怕,叛军虽然多,但是队伍不整齐,看得出他们有点骄傲。你们放心,不到中午,保险能击败他们!”

接着,李光弼就命令将士分头出击。将士们虽然打得勇猛,但是敌人退了一阵,又来了后续部队。太阳已经到了头顶上,双方还不分胜败。

李光弼又召集部将商量,说:“你们观察敌军的阵势,哪个方向的战斗力最强?”

部将们回答说:“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点点头,马上拨出五百名骑兵,派两名将领率领,分路攻打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把留下的将士都集中起来,严肃地宣布军令,说:“将士们看我的旗帜行动:我缓慢地挥旗,你们可以各自行动;如果急速挥旗着地,就是总攻的信号。将士们看到这个信号,必须奋勇向前,不准临阵退却。”说到这里,他拿了一把短刀插在靴子里,说:“打仗本来是拼死活的事儿。我是国家的大臣,决不死在敌人手里。你们如果战死在前线,我就在这儿自杀。”

将士们听了李光弼一番激励的话,都勇气百倍地杀上阵去。没有多久,部将郝廷玉从阵前转身奔回来,李光弼立刻派兵士带着他的剑迎上去,要把郝廷玉就地斩首。

郝廷玉见传令的兵士要杀他,大声叫嚷起来:“我的马中了箭,并不是退却。”

传令的兵士报告李光弼,李光弼立刻命令给郝廷玉换上战马,重新上阵指挥作战。

李光弼看到唐军士气旺盛,就急速挥动旗帜着地,下令总攻,各路将士看到城头旗号,争先恐后地冲进敌阵,喊杀声震天动地。叛军受到猛烈的攻击,再也抵挡不住,纷纷溃退,被唐军杀死、俘虏了一千多,还有一千多兵士被挤到水里淹死,攻北城的叛将周挚逃走了。

史思明正在继续进攻南城。李光弼把北城俘虏来的叛军赶到河边,史思明知道周挚已经全军崩溃,不敢再战,连忙下令撤退,逃回洛阳。

李光弼连续打退史思明的进攻,双方相持了将近两年。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命令李光弼攻打洛阳,李光弼认为敌人兵力还很强,不该轻易攻城。唐肃宗接二连三派了宦官逼他进攻,李光弼冒险进攻,果然打了个败仗,李光弼也被撤了主帅的职。

史思明去了一个强大对手,就乘胜进攻长安。幸亏在这个时候叛军发生了第三次内讧,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

叛军内部四分五裂,公元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

从安禄山发动叛乱,一直到史朝义失败。中原地区打了八年的内战,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安史之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浑瑊和李晟
李希烈发动叛乱以后,派兵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襄城危急,洛阳也吃紧了。公元783年,唐德宗从西北抽调泾原(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的人马去增援襄城。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接到命令,带了五千人马到了长安。泾原兵士听说朝廷下令调动,本来认为一定有什么

0评论2024-01-2555

颜杲卿骂贼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音gǎo)卿。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够,

0评论2024-01-2568

马嵬驿兵变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

0评论2024-01-25104

南霁云借兵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二万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

0评论2024-01-2559

李泌归山
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今河

0评论2024-01-2573

杜甫写“诗史”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

0评论2024-01-2566

莫言斋系列之英雄泪
如血残阳,透过门窗,投在几前,映得他手中的宝剑闪着妖异的光。晚儿默默地点了最后一点胭脂在唇上,艳红颜色,鲜艳欲滴,回了头,轻轻问:“郎君,晚儿今日妆面如何?”他无语。“战袍已补好,在前厅横几上。”他点点头。晚儿整整衣衫,留恋地看了一眼夕阳里

0评论2024-01-2571

冥府阴兵平叛军
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而就在五花八门的战争形式中,最令人出奇的便是宋明帝刘彧借助于冥府阴兵平定叛乱的战斗了。这支面貌狰狞恐怖的“鬼魂”军队作战方式独特,并且个个手持利斧骁勇异常,令对方无不心惊胆寒,其赫赫战绩不仅被记载于《南北朝

0评论2024-01-2573

军权、大厦、金钱
1861年4月,林肯号召人们志愿起来保卫联邦时,三十九岁的格兰特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格兰特放弃了他在商店的工作,穿上了他那身皱皱巴巴的旧军装,在加利纳帮助征召了一个志愿连,但他谢绝了选他当他们的连长。这是因为,他想得到更好一点的东西。他给州长

0评论2024-01-2574

马嵬坡之杨贵妃盛世之谜
公元756年,本来繁华一世的大唐帝国陷入了危机,朝纲败乱,天子任用奸臣,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大影响的叛乱——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听信奸佞小人边令诚之言,以两军交战不利,战败弃地之罪将高仙芝、封常清正法,至此大唐军队一蹶不振,玄宗重新任命

0评论2024-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