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马嵬驿兵变

2024-01-25 04:421110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是关里的唐王朝内部却闹起矛盾来。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崔乾祐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唐玄宗一伙人走了半天,没有人给他们送饭。随行太监好容易找到当地百姓,向他们讨了点粮食。有几个百姓送上一点高粱饽饽。那些皇子皇孙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饭,但是实在饿得慌,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没有碗筷,就用手捞着吃,一下子就吃得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饽饽,直流眼泪。有个老人挤到车前,对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天了。这么多年来,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被关被杀。陛下周围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外面的情况,陛下一概听不到。我们普通百姓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不过朝廷宫门太深,百姓的意见陛下听不到。要不是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这是我太糊涂,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样走走停停,第三天到了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嵬,音wēi)随行的将士又饿又疲劳,实在忍不住了。他们心思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他们认为,这全是受了奸相杨国忠的累,这笔帐得向杨国忠算。

这个时候,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话,周围的兵士已经嚷起来:

“杨国忠要造反了!”一面嚷,一面就射起箭来。

杨国忠慌里慌张想逃走,几个兵士赶上去,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兵士们杀了杨国忠,情绪激昂,把唐玄宗住的驿馆包围了起来。唐玄宗听到外面闹哄哄的,问是怎么回事,左右太监告诉他,兵士们已把杨国忠杀了。玄宗大吃一惊,不得不扶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兵士,要将士们回营休息。

兵士们不理唐玄宗的话,照样吵吵嚷嚷。玄宗派高力士找到陈玄礼,问兵士们为什么不肯散。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贵妃也不能留下来了。”

这下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他低着头站了半晌,才说:“贵妃住在内宫,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不杀杨贵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气愤,就说:“贵妃是没有罪,但是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如果留着贵妃,将士哪会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

将士们听到杨贵妃已经被处死,总算消了口气,才撤围回营。

经过这场兵变,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一样,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被当地百姓挽留下来主持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这就是唐肃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冲天大将军黄巢
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宦官专权和朝廷官员中的朋党争吵,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改变这个局面。到了唐宣宗死后,先后接替皇位的唐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音xuān),一味寻欢作乐,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更是腐朽到了极

0评论2024-01-25106

颜杲卿骂贼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音gǎo)卿。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时候,颜杲卿已经招募了一千多名壮士。他知道自己力量不够,

0评论2024-01-2577

十三棍僧救唐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

0评论2024-01-2595

马嵬坡之杨贵妃盛世之谜
公元756年,本来繁华一世的大唐帝国陷入了危机,朝纲败乱,天子任用奸臣,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大影响的叛乱——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听信奸佞小人边令诚之言,以两军交战不利,战败弃地之罪将高仙芝、封常清正法,至此大唐军队一蹶不振,玄宗重新任命

0评论2024-01-2453

为何说孙传庭可惜?孙传庭人物结局
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时,大明出了不少降将,也出了不少英豪。当时有这么一位将领,率军多次镇压起义军,保证大明统治。最后力战而死,却得不到崇祯帝封赠,成大明最可惜的将领。《明史》给予高度评价,称传庭死,而明亡矣。此人就是孙传庭!孙传庭是万历四十

0评论2024-01-2349

刘宗敏简介 刘宗敏是怎么死的?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响彻古今,不需小编多说。不过大家通常都更关心故事的男女主角,而忽视了另一个男人。那位抢了陈圆圆,使得本来已经投降农民军的吴三桂,调头开山海关降清的男人。此人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刘宗敏。刘宗敏不仅是李自

0评论2024-01-2355

割须断袍
割须断袍东汉末年,曹操篡权,献帝的位子如同虚设。后来由于曹操欺君太甚,献帝忍无可忍,于是就用血在一张绵帛上写了一份诏书,被称为“血诏”,由于怕曹操发现,就把这诏书藏在衣服里,所以也叫“衣带诏”。皇帝把这份“血诏”交给国舅董承,要他密谋奸臣曹

0评论2024-01-2369

造父是谁?关于造父的故事
造父是伯益的后代、颛顼的后代,是周穆王时期的御马官,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关于造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就是那则造父御马邂逅了西王母的故事。造父是周王朝的一个贵族之子,他的祖父孟增是周王朝的一个有功大臣,地位权力都很大。到了周穆王

0评论2024-01-2284

赵衰的先祖是造父吗? 赵衰的家族起源
赵衰,赢姓,赵氏,字子余,所以也被叫做孟子馀。赵衰是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是战国时代中赵国君主的先祖,奠定了赵氏在这个历史时代中的地位。赵衰是周王朝分封下的晋国的卿大夫,处于晋国的晋献公到晋文公时期。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有着卓越功绩的君

0评论2024-01-2269

明末强将孙传庭简介 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明朝中后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局态势,天下形势多变,社会动荡。外忧内患,对明朝的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外族入侵,层出不穷,前有土木堡之变,后有萨尔浒之灾。内部农民起义事件不断,各地都有农民起义军的集结威胁。偏偏当时整个大明朝的统治还黑暗不堪,

0评论2024-0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