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皇帝如何请吃饭

2024-01-25 03:571540

帝是天下之主,大宴群臣是恩,说请客吃饭未免有些大不敬,也许改称“赐饭”或者“赏吃”更确切。明代官方的正式称谓把这叫做“大宴仪”,是嘉仪的一种,中国不是叫作礼仪之邦吗

既然皇帝宴臣下乃是国家礼仪,当然规矩不可不定,按明制,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一般只有节日,像立春、元宵、四月初八、端午、重阳,腊八日,或者在郊祀或宗庙及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行“大宴仪”。

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镝上黄麾,金吾卫设护卫官24人侍立。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馐美味亭(原文是古字,难写,大意如此)于酒膳亭东西侧。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皇太子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王依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群臣四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开宴时,由仪礼司奏请皇帝升座。皇帝走出,大乐立即奏响,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亲王等依次上殿。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百官行赞拜大礼。礼罢,光禄寺鱼贯而入,大乐再度奏响。行至御前时,乐止。然后光禄寺开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敬第一轮酒时,教坊司奏《炎精之曲》。乐起,全体皆跪,教坊司当然也得跪奏。皇帝举杯饮毕,乐止。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位坐。第二轮敬酒时,乐队奏《皇风之曲》,乐起,光禄寺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待皇帝举酒后,群臣亦举酒,乐止。接下来进汤,鼓吹乐前导,光禄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起,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向皇帝进汤,进罢,群臣复坐,然后序班供群臣汤。这时皇帝举暑,群臣亦举箸,这也有个讲究,叫赞馔。

接下来舞蹈登场,第一个一般是武舞,按现代说法就是劲舞。叫作《平定天下之舞》。再往下,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每一轮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依样画瓢做一遍。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到这个时候,估计所有的人都被折腾得饥肠辘辘,胃口大开,终于轮到了进大膳,大乐奏响,群臣起立,谢恩之后复坐,序班开始上菜。

宴饮食物原料均是四方珍异,从全国各地水陆运送到京。有的时鲜食物用驿马加急快递。经由御膳房名厨精心烹制,当然都是绝佳上品。

宴罢乐止。撤膳,最后来个舞蹈《百花队舞》。轻歌曼舞之中,光禄寺撤御案,序班撤群臣案。舞罢,群臣分东西北向而立。最后一次行赞拜大礼谢恩,仪礼司向皇帝奏告大宴仪结束,圣驾请回,群臣匍匐恭送,待皇帝起身离去后,乐止,大宴仪正式结束。

这一顿饭下来,靡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实难计算,明代的宫廷宴会,总体而言规模上不及宋,下不及清,尚且如此。皇帝请客吃饭的气势排场可想而知,套一句古人的切身感受,就是“设山楼排场,穷极奢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汉武斗气封柏将
汉元封元年秋,北伐匈奴凯旋而归的汉武大帝统帅十八万大军,沿“秦直道”浩浩荡荡地回到中原,这天驻辇在河南嵩山脚下。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们巡游的胜地。汉武帝雄才伟略,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此次北伐匈奴令其献表称臣,安定

0评论2024-01-2582

蒋干戏诸葛
话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觉得自己百万雄兵竟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精光,很没有面子,于是,终日闷闷不乐。他本来喜怒无常,这些日子,更是动不动就打人骂人。蒋干因群英会上中周瑜之计,导致曹操怒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虽然没有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但却也难逃其

0评论2024-01-2559

东吴神童诸葛恪
诸葛恪(203一253),字元逊,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巨诸葛谨之子,也就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幼年聪慧,闻名一时,年轻时就任骑都尉。吴主孙权对他很是看重,临终托孤于他。他聪明机敏,口才很好,较有作为,但性格刚愎自用,一生颇耐人寻味。一

0评论2024-01-2581

薛驸马村气
丹阳公主本来和驸马薛万彻俩人相敬如宾,感情十分融洽,但也曾因唐太宗的一句玩笑话,造成他们夫妻俩很长一段时间不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唐太宗见皇妹丹阳公主平日里和附马形影不离,就对身边的人说:“薛射马村气。”“村气”即是说薛万彻没才气、只知和

0评论2024-01-2552

汉武帝封将军柏
汉武帝封将军柏在登封嵩阳书院内有三棵"古柏",最小的称为"大将军",最大的偏称为"二将军"和"三将军",将军柏名不符实,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趣谈。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正月,汉武帝刘彻登游嵩山加封中岳后,又来到这里(当时叫嵩阳道

0评论2024-01-2462

晏婴一日三谏君
晏婴一日三谏君有一天,齐景公和群臣来到公阜这块地方游玩。早上,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生辉。鸟儿唱着歌,蜂蝶跳着舞。景公感叹地说:“如果我能长生不老,天天荡漾在这山水之中,那该多好啊!”齐景公身边的晏子听到这话,觉得国君

0评论2024-01-2451

楚庄王绝缨之计
楚庄王绝缨之计公元前606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前591年)一次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这时,天已经黑了,外面刮着大风,好像要下雨的样子,可是大厅中烛火

0评论2024-01-2448

豹大王爬树
豹子当上森林国王后,常常在公事之余,到洞府外爬一棵古树。只见它一弓身,再一伸爪,嗖嗖嗖,就爬上了古树。“好!”群臣一阵赞叹。猫尚书和猴都督也先后上了树,但它们显得很吃力,令人胆战心惊。还没爬到一半,它们就失足跌了下来。“大王的爬树技术天下无

0评论2024-01-2460

唐太宗和魏徵
唐太宗和魏徵是一对历史上有名的君臣,他们之间的一些趣闻。魏徵对于太宗的各种谏言,史书中多有记载,这里只谈一些他们之间的小故事。说到他们两人,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盛世”。太宗即位时才二十九岁,改年号为“贞观”,这就是贞观治世的开

0评论2024-01-2346

唐朝大臣顾少连简介 他做了什么让唐德宗远
唐朝有一个大臣名叫顾少连,为官的时候任御史一职。御史这种老学究平生最看不惯的事情有两种:一是看不惯皇帝不进忠言,不遵礼法,随心所欲;二就是看不惯皇上身边溜须拍马的小人、奸臣。可巧了,朝堂上就有这样的一个奸臣,名叫裴延龄。裴延龄仗着唐德宗的宠

0评论2024-01-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