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百胜将军”尔朱荣的完败人生

2024-01-25 03:52700

北魏将军尔朱荣是实至名归的百胜将军。他一生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有些战役手法之妙、胜利之速,让人拍案叫绝,堪称经典战例。可这位百胜将军未死在战场,却自己搞死了自己。

尔朱氏崛起于山西汾河一带的尔朱川,指川为姓,属契胡族,尔朱荣是部落酋长。他上任时,北魏已是风雨飘摇,反叛势力七处冒火八处冒烟,渐成燎原之势。尔朱荣见“四方兵起,遂散畜牧,招合义勇,给其衣马”,发展自己的势力。代北苦寒,民风强悍,见有人招兵。纷纷入伍。尔朱荣的军队一夜间就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军团。

尽管成立了军团,但尔朱荣清楚,这是支乌合之众,原本想要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可惜现实不给他时间。当时,六镇叛兵势如燎原,赤焰腾腾,即将烧塌北魏大厦;而北魏附庸国柔然也趁火打劫,万骑并出,直捣北方,兵锋渐近尔朱荣根据地。他急需一支铁军。

一天,他骑着马,他外甥跟着。经过一块麦田时,马一尥蹶子把他摔下,然后跑入田地。外甥忙去追马。马追上了,外甥却被他绑了起来。第二天,军团召开大会,尔朱荣准备斩杀外甥以申军纪。原因很简单,尔朱荣早已申明,士兵不许奸杀、不许践踏庄稼、不许抢劫财物。外甥犯了第二条。外甥急了,高喊:我是为你老人家追马啊!追马,也不能无视军纪!尔朱荣面色如铁。

尔朱荣的姐姐忙赶来给弟弟跪下求情,尔朱荣也给姐姐叩头,大义凛然道,为国者无家,希望姐姐原谅。说完,让人行刑。之后,尔朱荣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一时间,三军将士浑身打颤,号令一出,如臂使指,尔朱军团,一日之内顿成劲族。尔朱荣借外甥一颗大好头颅,在极短时间内,训练出了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

带着这支铁军,他打败六镇叛军,击败并、瓜、肆州叛乱的胡人;也是凭这支铁军,他由起兵时的一个杂牌将军,做到了北魏大都督、金紫光禄大夫,几年之间,火箭式上升;更是凭借这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他“北捍马邑,东塞井陉”,大有独霸一方之势,并开始把目光投向洛阳,投向北魏中央最高权力宝座。

洛阳中央政权,此时掌控在灵太后(即胡太后)手中。灵太后想效法当年孝文帝祖母冯太后摄政,可是,由于她是个短视的政治弱智,走的路子相似,效果却南辕北辙。她有冯太后的荒淫和权力欲,却没冯太后的手腕,更没冯太后的远见卓识。冯太后宠爱的是政治人才,如李冲等人;灵太后相反,宠爱的是典型的绣花枕头,做起坏事,个个高手,治国理政,人人弱智。

对于灵太后所作所为,她儿子孝明帝十分不满。灵太后为消除儿子的不满,她采用了一种最直接的办法——趁儿子生病,让太医去诊治,一服药下去,孝明帝一命呜呼。这一年是公元528年,距尔朱荣代北起兵,不到四年。

孝明帝是尔朱荣的女婿。尔朱荣抓住这个机会,又一次召开军团大会,泪流满面,慷慨激昂,发誓一定要率军入京,清奸臣,诛小人,报君父之仇,救国家之难,再造北魏。

以尔朱荣的铁血军团,攻人心涣散的朝廷军队,如犁翻土,如剑划布,一路南来,势不可当。灵太后慌了,想到一条求生之道:躲进寺庙当尼姑,做一个世外之人。

想用这个办法保一条活命?尔朱荣进了洛阳,一声冷笑,来人,把那臭尼姑抓来!不一会儿,灵太后被绑来了。灵太后慌张了,求饶她一命。

尔朱荣理也不理,让人将她捆成粽子扔进黄河。一同被扔进黄河的,还有灵太后立的年仅三岁的幼主。

然后,尔朱荣长剑一挥,军士们一拥而上,将朝廷大臣与北魏王族诛杀2000余人,朝野一空,王族俱无。刚刚立起的皇帝孝庄帝,也被架空。

尔朱荣终于走马洛阳,仗剑入朝了。

尔朱荣入朝辅政,自封为尚书令、太原王,坐镇晋阳,与北魏朝廷分庭抗礼,总揽朝政。洛阳的孝庄帝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歌舞,下发文件时签签名。

尔朱荣的副皇帝宝座还没焐热,麻烦事来了。当年,六镇叛军几跌几起,互相火并,最后归于葛荣。葛荣成了混合部队总司令,自立为齐国皇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葛荣觉得,自己得把北魏灭了,就亲率百万大军,压向北魏重镇邺城。

尔朱荣一听,拍案而起,自率7000铁骑,支援邺城。

葛荣的侦察兵回营,把尔朱荣兵力一说,葛荣哈哈大笑:“此易与耳。诸人俱办长绳,至便缚取。”一人准备一根绳子,7000人嘛,到时不须打,把他们绑了拖回来!

不仅备战工作做得草率,葛荣更是犯了致命错误,“自邺以北列陈数十里,箕张而进”。百万大军铺开几十里,如渔网一样,平均用力,而不是单兵直进。这样,百万大军中,只有遭敌攻击的部分能够作战,其他部分则只能抱膀子看戏。

葛荣大犯低级错误的同时,尔朱荣却针对葛荣的兵力,积极排兵布阵。他将7000人分为70队,每队100人,以三将统领,又严令士兵,不得拿兵器,都手持长棍,上阵之后,不必斩杀敌人首级,只须用长棍使劲敲击对手,赶跑为赢。

当天,两阵布圆,尔朱荣不给葛荣机会,突然出击,“分命壮勇所当冲突,号令严明,战士同奋”。尔朱荣亲自上阵,举着大棒子,带着一队棒客,直冲向葛荣司令部,直透敌阵,“表里合击,大破之”。前后夹击之下,葛荣大营的人受不了猛烈的棍雨,抱头就跑。这一跑,形成连锁反应,一传十十传百,顿时全军大乱。百万大军,打起仗来,固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败起阵来,更是如山洪暴发蚂蚁抄窝,你踩我我踏你,全没了章法。就这样,百万大军,顷刻化为乌有。葛总司令也一不小心做了俘虏,被送到洛阳,斩首示众。

尔朱荣立此大功,得意洋洋,马上胁迫孝庄帝下文,封自己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总理总司令一肩挑,也够任劳任怨了。

打败葛荣,刚喘一口气,消息传来,首都洛阳失守,孝庄帝带着部下流浪河内,成了流亡政府。

这次北魏面对的,是内外部联合势力的进攻。原来,尔朱荣控制朝政之后,宗室元颢听说尔朱荣大杀皇族,有取魏而代之的野心,既然自己身在南方边疆,看情况不对,就一叶扁舟去了江南,向梁王萧衍求救。萧衍此时登基已近30年,也想大干一场,称霸中原,见了元颢,高兴得鼻涕冒泡,当即派出一员战将,率7000兵士,护送元颢回归中原,争夺皇位。这位将军,就是传奇名将陈庆之。

陈庆之不善骑马射箭,在中国古代名将中算个另类。但他又是名副其实的名将。其战绩连毛泽东都赞叹不已:“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陈庆之带7000人护送元颢上路,渡过长江,打睢阳。魏将丘大干有众70000,分筑九城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70000魏军,做了7000梁军的俘虏。

得胜之后,陈庆之马不停蹄,一路北上,围攻军事重镇荥阳。荥阳城内守兵70000,身后还有30多万魏兵攻来。陈庆之面对7000子弟,进行战前动员:“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干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然后,一通鼓响,攻下了荥阳。接着回过身来,以3000部队打援,将30万北魏骑兵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

200余年间,南朝军队未至中原。现在,陈庆之以7000人,竟然在中原舞台闪亮登场。

继之,陈庆之下虎牢,叩洛阳。孝庄帝吓得丢下洛阳,跑到了河内。陈庆之率7000白袍子弟浩浩荡荡进了洛阳。洛阳城中传出谚语:“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一块儿进城的,还有元颢,他终于志气昂扬,来到旧都。

然后,元颢就忙着庆贺、征召美女,忙着接收孝庄帝的后宫。陈庆之也被留在京城,当了京城卫戍部队司令。卫戍部队,就是那7000健儿。

“宜将剩勇追穷寇”。可惜,那时,他们都没读到这句诗。

尔朱荣赢得了喘息之机,很好地消化了葛荣的降军,然后指挥数十万大军涌来,准备与陈庆之一决雌雄。此时,陈庆之受到元颢排挤,在黄河北岸防守一座小城——北中郎城。

尔朱荣数十万铁骑直攻北中郎城。一个是东方不败,一个是打遍北国无敌手,二虎相斗,战旗如云,三天之中,11场大战。纵横江湖多年的尔朱荣傻眼了:11战11败,几十万尔朱军团的精骑竟然败于7000白衣白袍的汉军之手!他有点绝望,不过,很快醒悟过来:我傻啊,打不赢为什么要硬打,为什么不打打得赢的。他挥军渡河,直取洛阳,一战大胜,再战攻下洛阳,三战取了元颢首级。

孤立于小城的陈庆之知道,自己得回军了,时势已变,再不见机,将死无葬身之地。他率7000白衣军,结成方阵,缓缓而退。身后,尔朱军团铁骑如水滚滚而来。这次,尔朱荣变聪明了,只是紧跟,绝不作战:陈庆之反击,他就退;陈庆之回军,他就追。他的目的,是想趁陈庆之过河时,半渡而击之。陈庆之也知道,做着高度防备。

可是,陈庆之千防万防,怎么也没防到天灾。渡颍水时,恰值洪水泛滥,7000将士一时漂尽,只有陈庆之一人逃脱。他躲入寺庙,剃掉须发,扮成和尚,间道逃回南朝。

尔朱荣借洪水之威,打败陈庆之,又一次挽救了北魏。他很得意,以为从此之后,天下无敌,于是自设一职——天柱大将军,自封食邑20万户。这可算古代最牛的封禄,连曹操那样的牛人,都不曾有过。

尔朱荣起兵,目的很简单,不是为了北魏,而是为了尔朱家族的兴盛,为了他个人的辉煌前程。他攻入京城,大杀王公大臣,既为立威,也为铲除北魏中坚力量,从而左右朝廷。

他的目的,孝庄帝看得清清楚楚,派人对他道:“将军仗义而起,前无横陈。此乃天意……今玺运已移,天命有在,宜时即尊号。”我没能力当皇帝,你想当,就来吧。尔朱荣却一脸大公无私,给推了,道:“我是为国为民,怎可为自己一姓?”

可他心中却无一日不为个人私利打算。他派人监视孝庄帝,并越过皇帝,自己任命地方官,当孝庄帝不同意时,他公开道:“你孝庄帝也是我立的,别说立几个官员了。”

孝庄帝和元配皇后非常恩爱,尔朱荣不管这些,桌子一拍。硬立自己女儿为皇后。这位皇后也一点不顾及皇帝脸面,不但挠了孝庄帝的脸,还大言不惭:“他是我爹所立,我怕啥?”

孝庄帝终于忍无可忍,他觉得,为了个人安危,为了北魏百年基业,他不能坐以待毙了。

公元530年,尔朱荣带5000人,由并州入朝。当时,四野盛传,孝庄帝想杀尔朱荣。尔朱荣一听,捋须嘿嘿一笑,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进朝后,他把这当笑话讲给孝庄帝听,准备敲山震虎。孝庄帝听后,一笑道:“外人告云,亦言王欲害我,我岂信之?”尔朱荣一愣,尴尬地笑笑,退朝回府。

第二天,朝使来道喜,皇后生了儿子。尔朱荣很高兴,进了朝,在皇帝座位西北侧刚坐下,忽见一群宫廷侍卫提刀冲进来。尔朱荣心知不妙,手无利刀,忙冲向孝庄帝,想抓他做人质。还没等他动手,孝庄帝抽出所藏利刃,一刀封喉。尔朱荣做梦也没想到,一个23岁的小伙子敢出此狠招。一位百胜将军,就这样死去。

他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个人私欲上。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想的不是国家,而是一己私利,为个人权力斤斤计较。怀着这种目的的人,越有才能,离死路也就越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出发点错了,也决定着他后来一切的错误。

尔朱荣从起兵之日起,就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北魏的分裂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继位,北魏又开始衰落。到了魏孝明帝即位,因为年纪太

0评论2024-01-2577

檀道济唱筹量沙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是姓,焘音dào)灭了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小国北凉,统一了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

0评论2024-01-2567

说实话的高允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公元386年,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

0评论2024-01-2576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魏孝文帝规定了官员的俸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实行了“均田制”,把荒地分配给农民,成年男子每人四十亩,妇女每人

0评论2024-01-2565

滴血认亲第一人
豫章王萧综是梁武帝次子,为吴淑媛所生。吴淑媛本是南齐东昏侯的宠妃,梁武帝萧衍灭齐建梁后,将她纳入宫中。吴淑媛侍奉梁武帝仅仅七个月,便生下萧综。宫人纷纷传言,萧综是东昏侯的骨血。后来吴淑媛年老色衰,渐渐失宠,而萧综也一天天长大,在皇子中年居第

0评论2024-01-2572

孤注一掷的雄主——拓跋珪
回溯源头——代国的建立与灭亡最早,拓跋部的什翼犍自称代王。此人生而奇伟,宽仁大度,身长八尺,隆准龙颜,长发委地,相貌英伟,经过三十多年苦心经营,兼并邻近诸部,击高车,破没歌部落,攻伐刘卫辰部,节节胜利。他至此自称代王,并与同属鲜卑族的前燕慕

0评论2024-01-2588

给棘手的问题找个参照物
拓跋宏,复姓拓跋,名宏,是北魏王朝自拓跋珪以后的第六个皇帝,即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孝文帝执政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迁都洛阳便是其中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摆脱鲜卑保守势力的影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孝文帝决定

0评论2024-01-2572

宽宏大度安人心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是位年轻有为的少数民族皇帝,他当皇帝期间,锐意进取,革除鲜卑族人的一些陋习,大胆启用汉族人为官推动了北魏政治和经济的向前发展。孝文帝执政时期,急需一位得力的人到动荡的定州去稳定局势,一时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愁眉不展。正在着急

0评论2024-01-2570

花木兰
花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

0评论2024-01-2582

西魏文帝元宝炬的乙弗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乙弗皇后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是一个性格娴静的美女,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元宝炬,成了他的妻子。乙弗氏也是高门大族中的女儿,母亲就是北魏孝文帝的女儿,也就是一国公主。先祖是吐谷浑政权的首领,世居青海,号称青海王。《楚乔传》中迷妹们喜爱的语文

0评论2024-01-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