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张维加:一株茁壮成长的野草

2024-01-25 01:55760

没有上幼儿园、上学后不择校、不补课、不上兴趣班、有些课还不上,一个不按照如今的教育“常规”出牌的男孩儿,2011年却以全额奖学金走进了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天体物理学博士。

张维加5岁时,随父亲搬到杭州,在三墩落户。父亲将他送到单位的幼儿园。幼儿园就在父亲的办公室楼下。可只上了几天,小维加就说没意思,不想去。父亲也不勉强他,让他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自己在工作之余教他,自己准备教材,出题目,做算术,100以内加减,小学一二年级的题目他也做了不少。另外就是看小人书,几天就能看一本。到了小学,一二年级课程他早会了。

张维加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看书。小学二年级时,张维加就把父亲的《传统相声集》翻得纸都快掉下来。整个小学阶段,父母从不催他做作业,父亲还喜爱给他讲历史故事。父亲没空的时候,维加就自己找书读,有时兴趣来了,他还喜欢动笔写写,在家里的白墙上涂鸦,父母也任由他写,不打不骂。到了小学高年级,张维加读书的兴趣更浓了,中国通史、古典名著全都自己看。小维加看书的速度飞快,母亲要看一个星期的书,他只要一天就能看完,而且记性特别好。当他一口气吞下《上下五千年》后,还能述说其中的场景细节。初中时,他去图书馆借书,别人是一本或几本的借,而他一借就是一大袋,有几十斤重。因为还得及时,又爱惜书本,图书管理员对他这个爱看书的孩子格外喜欢格外关照,总是满足他的要求。

到了高中,张维加依旧喜欢读书,常常泡在图书馆里。有好几次,到了晚上就寝时间,满学校找不到他人,后来才知道,他先蹲在图书馆看书,图书馆要关门,他就拿着书蹲到还没关门熄灯的计算机房里学习去了。为了尽兴读自己喜爱的书,维加曾找到高中校长,说他有些课程早就自学看完了,能不能不上那些课?校长在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商量之后,同意让张维加免试部分课程。此外,张维加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学校也没有动员过他参加。

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张维加在高二时写出了论文《寒武碰撞性大陆起源与生命进化的研究》,这是一篇跨越了生物、化学、物理等专业范围的论文,当时在浙江没有教授能在第一时间读懂这篇论文。论文推荐上去,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三名的好成绩,并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张维加也因此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资格,又赢得了大半年自主学习的时间。

张维加也玩电脑。也许是与父亲的工作有关,张维加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就买了电脑,但他只是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他不爱玩电脑游戏,高三时虽然玩过一段游戏,可很快就停手了,说那纯粹是跟着编程玩,没意思,转而还是干起自己的老本行,有时间还背起了牛津大词典。

进入北京大学后,张维加的知识面与专业深度让人惊讶,赢得了不少教授的青睐。又因为他学术上的谦虚、勤奋,结识了许多圈内的牛人。82岁高龄的北大物理系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赵凯华,与他成了“忘年交”。被誉为“嫦娥之父”之一的77岁的欧阳自远教授,也是张维加的好朋友。有这样的“朋友”,张维加如虎添翼,本科四年,他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7篇,其中SCI与EI(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世界三大著名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论文7篇。

聊起今天的成就,张维加很是感慨,他说应该感谢也很庆幸在国内的学习生活,是家庭、学校给他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从小学到初中,他都是在家门口的普通公办学校就近读书的,分别是三墩小学、三墩中学;高中时的杭州市第二中学及大学时的北京大学,都给了他自由发展的空间。说到这些国内的学校和老师、教授,张维加颇有些激动,他说自己就像一株野草,如果植于野外,自然茁壮成长,如果置于盆内,或许就衰败了。

张维加是一株野草,一株没有受限于或方或圆的盆景的野草,一株吸天地之精华灵动伸展的野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遗像惊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鬼故事遗像惊魂 老家三叔的儿子要结婚,想拆了祖传老宅,在原址上盖新房。为此三叔特意打电话请王宇的父亲回去商量。可是王宇的父亲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王宇便代替他回到了老家。 孤零零的老宅建在王家竹园旁土坡上,三叔带着王宇和几个本

0评论2024-01-26425

奇器丑郎
薛家饭庄的掌柜薛有财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唤作锦儿。锦儿聪明貌美,经常去公主岭采些野花,这天她又去采花瓣,一时大意踩到毒蛇,被咬伤了脚腕。薛锦儿走不了路,但如果不尽快医治,只怕性命堪忧。 正在着急时,远远过来一个穿青衫的男子。青衫男子无所

0评论2024-01-26152

奇特艳遇
奇特艳遇 一、神秘的陌生来电 晏子硕的父亲是枫林市著名的法官,他曾审判过很多有影响的案件,在枫林市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由于父亲的原因,晏子硕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像父亲一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晏子硕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政法

0评论2024-01-26143

诺言无价
诺言无价 1990年,我当时正在读乡里的高中二年级。我家所在的向阳村离乡中学大约有10里山路,村里和我一起念乡高中的还有小娟、小荷和阿丹,她们仨都是高一的女生。 那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女人的

0评论2024-01-2688

白衣飘飘的爱情
1988年春节前夕,程琳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护理工作,初来乍到的她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没几天,她发现儒雅的医生张定宇工作之余总是伏案学习,到了傍晚,他便哼着小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吃晚饭。程琳好几次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生喜

0评论2024-01-2592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那其实是一棵长在祖父坟上的果树,我愿意这样形容——它长在了祖父的肩头。那一年,我8岁。异常久远的童年,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父亲领着我去给祖父上坟。坟上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几颗不大的果子,我的个头显然是够不到的。我嚷嚷着要吃那树上的果子,父

0评论2024-01-2581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