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总而言之不醒

2024-01-25 01:47780

1949年,沈从文给远在香港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北京傅作义部已成瓮中之鳖。长安街大树均已锯去以利飞机起落。城,三四日可下,根据过往恩怨,我准备含笑上绞架……”黄永玉只觉得从文表叔夸张而幼稚。没多久,解放军真的进城,沈从文忙不迭夸他们“威严而和气”,劝黄永玉赶紧回来,“参加这一人类历史未有过之值得为之献身工作”。这种矛盾几乎贯穿沈从文的后半生,他在时局的长河中顺流而下,自有逆流反抗的直觉,却又不断否定自己的直觉。

妻子热烈地献身于新中国建设,连读初中的儿子都疑惑他为什么“老不进步”,觉得他“到博物馆弄古董,有什么意思”,家人爱他,却不理解他,沈从文只好从肖邦和贝多芬那里寻找慰藉。他深夜写作,第二天又全部扔掉,既因恐惧,也因自卑。他当然不再是过去那个乡下人,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却觉得自己会超过契诃夫,但他也没有成为另外一个人,他留在了不能被改造的自我里,微弱地抗拒,微弱地挣扎。

在我看来,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并没有第二个和沈从文一样有着剧烈自我冲突的知识分子。1961年他在井冈山住了3个月,雄心勃勃要写一部关于共产党员的长篇小说,但是什么都写不出来,灰溜溜下了山。1949年后他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老同志》,写一个劳动模范炊事员。沈从文改了七稿,最后的结尾是“在任何地方……都有老同志一样的劳动人民,在无私无我地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如果抹去作者姓名,这可能是当时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当被限定为必须为“人民”写作的时候,沈从文丧失了他那迷人的文字天赋。

1956年沈从文在写给大哥的信里说:“写小说算是全失败了,不容许妄想再抬头。近来文物工作也搞得不好,如又弄错,还不知道换什么工作会对国家有用一些。”他无比积极热心地要为国家做点贡献,但在那一年的局势之下,他的“贡献”却是忙着给《红楼梦》写了几百条注释,倾心于研究诸如妙玉的茶具之类可能“国家”和“人民”都会觉得可笑的问题。《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中记录,当时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说他“终日玩花花朵朵,只是个人爱好,一天不知道干些什么事”。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待了二十几年,最后要调入社科院,馆长的意思是要走就走,无人留他。他的单位就像国家的缩小版,其实并不需要他。但沈从文的特别之处在于,在总是遭遇这些屈辱的下半生里,他活得并不屈辱,他在花花朵朵坛坛罐罐里获得了另外的自由和荣誉。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点任何时代与国家都夺不走的光,沈从文抓住了它,这支撑着他活了下来,活到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80年代。

1957年5月1日,沈从文在上海,他画了一幅速写《六点钟所见》,画旁写着:“艒艒船还在作梦,在大海中飘动。原来是红旗的海,歌声的海,锣鼓的海。(总而言之不醒)”在众生沉迷于一些大而化之的概念之时,沈从文选择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他总而言之不醒,这就是沈从文的后半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沈从文: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

0评论2024-01-2581

大师流泪
众所周知,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是以“幽默文学”著称于世的;鲜为人知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爱流泪的人。有一回,林语堂先生为女儿讲唐诗,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动情地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将书都打湿了。有时和女儿一起读《红楼

0评论2024-01-2582

两个青年
83年前,在法国巴黎的一条叫奥德翁的路上,有一家叫“莎士比亚之友”的租书图书馆。一个上唇留着浓密胡须的青年经常光顾这家不大的、但十分友善的图书馆,这个青年就是后来名声显赫的文学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同样,在83年前的北京,在一个自称叫“窄而霉

0评论2024-01-2581

苗子的“调皮”
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在北京和吴祖光、丁聪等老先生吃饭。饭桌上谈笑风生,话题说到了远在澳大利亚的黄苗子先生,两位老人争着“揭发”这位老朋友的“劣迹”。丁聪说,有一次,他去参观一个展览,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一件展品丢失了。丁聪走去一看,原先挂

0评论2024-01-2561

黄永玉真心对人朋友多
著名画家黄永玉,不下馆子,不会喝酒交际,他的伙食经常是辣子加大米饭。但是,因为他能以真心对人,把朋友二字的分量看得很重,他在几十年里与朋友相濡以沫、彼此信任,一起经历人生,感受生活,所以他的各路朋友很多。黄永玉与沈从文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他

0评论2024-01-2249

光明的背景
当你身处一个极悲惨极黯淡的环境之中,肉体和精神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有个人被下放到湖北成宁参加劳动改造,在那里,多雨泥泞,条件艰苦,而且这种苦难似乎没有尽头。如果是你,你是否会消沉绝望、抱怨自弃?而这

0评论2024-01-2239

心底荷花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了非人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一

0评论2024-01-2147

平常的沈从文
1946年开始,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可惜那些信件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的作品和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在平常生活中,说到“伟大”,不免都牵涉到太阳

0评论2024-01-2154

他在痛苦中开花
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他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

0评论2024-01-2158

沈从文的命中贵人
二十岁时,沈从文决意北漂。“我准备过北京读书,读书不成就做一个警察,做警察也不成那就认了输,不再作别的好打算了。”在散文《一个转机》中,沈从文对读者如实相告。殊不知,冷遇和打击正在前方等候他。京城米珠薪桂,居大不易。他上午去北大旁听,傍晚回

0评论2024-0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