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平常的沈从文

2024-01-21 21:56540

1946年开始,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可惜那些信件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的作品和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在平常生活中,说到“伟大”,不免都牵涉到太阳,甚至有时候连毫无活力的月亮也沾了光。若是有人说沈从文伟大,那简直是笑话。他从来没有在“伟大”荣耀概念里生活过一秒钟。他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不过是一颗星星,一颗不仰仗什么而自己发光的星星。

如果硬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曰:“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滴石穿的力量。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怀疑,因此考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那次会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至今还记得的是,他跟大家还说了另外一些话。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高兴地谈到研究服饰的经过,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谈话快结束时,他说:“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中央美院有位很有学问的研究家,是他以前的老学生,和我们的关系十分亲密。“文革”一开始,他吓破了胆,一个下午,他紧张地、悄悄地走近我住的门口,轻轻地、十分体贴地告诉我:“你要有心理准备,我把你和你表叔都揭发了!”

我恨不得给他两拳,连忙跑去告诉表叔。难以想象地,表叔偷偷笑起来,悄悄告诉我:“这人会这样的,在昆明跑警报的时候,他过乡里浅水河都怕,要比他矮的同学背他过去……”

日子松点儿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他说他每天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动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人的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有一次,我跟他从东城小羊宜宾胡同走过,公共厕所里有人一边上厕所一边吹笛子,是一首造反派的歌。他说:“你听,‘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在河北磁县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资料,仅凭记忆,他完成了21万字的服装史。他那种寂寞的振作,真为受苦的读书人争气!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桌子上有架陈旧破烂的收音机,每天工作开始,他便打开这架一点儿具体声音都没有只会吵闹的东西。他利用这种声音作屏障隔开周围的喧嚣进行工作。

一个小学甚至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我想来想去,始终得不到准确结论,赖着脸皮说,我们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他真是个智者,他看不懂乐谱,可能简谱也读不清,你听他谈音乐,一套又一套,和音乐一样好听,发人聪明。他说:“美,不免令人心酸!”

这,说的像是他自己的生涯。

前两年,我在表叔的陵园刻了一块石碑,上头写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献给他,也献给各种“战场”上的“士兵”,这是我们命定的、最好的归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梁子上那位望夫女
那梁子上有一高点,这里人迹罕至,冷风清清,偶而闻鸟儿在这地方鸣叫,台石上长满了苔藓,石缝里有长了千年的虬枝老树,缺养份永远长不大的小树。站到这里可以看到远方,那起伏的群山,奔腾的河水,绿茵茵的田地,一座座高高的民居楼房,还有新修的一条条弯曲

0评论2024-01-25124

大师流泪
众所周知,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是以“幽默文学”著称于世的;鲜为人知的是,他居然是一个爱流泪的人。有一回,林语堂先生为女儿讲唐诗,讲到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时,他动情地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将书都打湿了。有时和女儿一起读《红楼

0评论2024-01-2582

刘郎请客
刘郎到广东打工多年,虽然没有大发,但好歹在大城市扎下了根,也算有车有房了。这天,老爸带着几个长辈专程坐车过来看刘郎。为了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刘郎带老人家们去海鲜酒楼吃大餐。果然,一进酒店,表叔公就啧啧称赞起来:“这大城市的酒店就是牛呀,你看这

0评论2024-01-2458

吃苦不讨好的妻子
2012年暑假期间,县城外的两所寄宿学校来到彭家畈招生。招生人员把他们的学校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他们学校的办学条件非常好,教学质量高,收费合理。学校教职工全心全意地为家长和学生服务,除了重大节日放假之外,平时的双休日不放假。有些年轻的妈妈问

0评论2024-01-2462

父亲的一次远行
说是远行,目的地其实就在市区,与家相距不超过100公里,可父亲没有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了,所以说“远行”也没有错。我说我一个人能行的,我都19岁了。父亲非不听,一定要送我去。从我接到市里一所三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他就一直忙个不停。印象里,

0评论2024-01-2443

断砚传奇
断砚传奇宣统年间,芜湖城北十五里,有个褐山村。村里有个汉子姓许,排行老三。这天上午,许三背着一早捕来的几条大青鱼来到鱼行,不大会儿就脱手了。他提着渔网往回走,路过一家客栈时,看见几个伙计在推搡一个黄脸汉子。这汉子两眼下陷,满脸病容,好像连站

0评论2024-01-2487

一笔旧债
民国初期,袁世凯及其一帮党羽阴谋策划着复辟帝制。在袁世凯的一般幕僚中,有个叫张鹏振的参赞,此人鬼点子很多,帮老袁解决了不少问题,深受主子赏识。却说这天,张家门口来了个衣衫褴褛的中年汉子,两个把门的家丁一闻他身上刺鼻的臭味,便忍不住挥手向外撵

0评论2024-01-2449

好婚姻离不开互敬
表叔和表婶都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前不久儿女们刚给二老隆重举办了钻石婚庆典。我在现场看着这对虽满头华发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一起向来宾一一致谢的场景,心头顿时掠过几丝莫名的感动。整整60年啊,那是一段何其漫长的光阴,能把一个呱呱

0评论2024-01-2343

宰相官邸
芦花鸡与黄鼠狼的远房表叔狮王攀上了亲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转了十八个弯儿,终于当上了动物王国的宰相,搬进了位于皇城根儿的宰相官邸。宰相官邸熙熙攘攘,官差朋友川流不息,山珍礼品接踵而至,几座库房像灌了气的球一样饱满充实。鸡宰相居高临下,接纳众

0评论2024-01-2384

父亲点亮的村庄
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把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编成一条长龙。父亲攀上颤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

0评论2024-01-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