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位乡地。妻子早年去世,儿子外出经商。家中只有翁媳二人在一起生活。他俩都是吃斋、念经的人。
他们家有五间正房,公爹住在东二间,东稍间朝外开门,为厨房。西二间是儿媳住房,西稍间是佛堂。佛堂里敬奉着如来佛和观音菩萨。儿媳妇是每天晚上去焚香念经。而公爹呢?是每天五更去佛堂烧香拜佛诵经。所以,公爹,每逢去佛堂必须经过儿媳妇床前,而儿媳妇的床铺仅用帷帐遮掩。
这一年盛夏的一天夜里,儿媳妇因为太热,竟然一丝不挂的裸体而眠,黎明了,还酣睡未醒。
公爹五更时分,准时地去佛堂上香念经,当她路过儿媳妇床前时,看见了儿媳妇仰卧于床、如花似玉的苗条身姿,顿然心神飘浮,色欲萌生。他强忍着性欲,焚罢香,念了一柱香的经文。但终于控制不住对儿媳妇的淫欲情感,便顺手拿起抄佛经的笔纸写下了“床上一张琴”的字条,扒开香炉里的灰,埋在香灰里面,装作没事儿似的离开了佛堂。
到了晚上,儿媳妇去佛堂烧香时,香却插不进去。她只好扒开香灰,结果发现了这张纸条,打开一看,知道是公爹对自己产生了垂爱私情。而她呢?正处于三十四五岁的性饥饿状态,丈夫又常年外出经商,见公爹鳏孤一人。况日常二人相依为命,体贴入微,遂也产生了与公爹通奸的念头。便与这张字条上添了“亏无弹琴人”的一句话,照样埋在香炉的香灰里面,以试探公爹的口吻。
翌日晨,公爹又上早香,香竟然也插不进去,他料知是儿媳妇也在里面埋下了纸条,便扒开香灰寻找,果然找出来,知道儿媳妇也有性感之欲。他佛事已毕,便又在下面写上“弹弹有何妨”的字样,仍旧埋在灰里。
儿媳妇晚上又去拜佛,当然香还是插不进去。她迫不及待地扒去香灰查看,果见那纸条上又加了一句,知道公爹同意与她发生性关系了,便在纸条后面添加上“今宵盼玉人”一句,仍埋在原处。
第三天,公爹又烧早香,扒灰寻找出了那张富有诗意的纸条。知道儿媳妇与他相约晚上行房。当日夜晚,公爹拿着纸条去到儿媳妇房间寻欢作乐。从此,二人因扒灰以纸条传媒,勾搭成奸了。
一次,这个乡约与友人喝酒大醉,不慎,说露了这桩肮脏事,被传开了。后来,人们凡讽刺那些公爹在儿媳妇跟前不规的人,就称之为“扒灰头”。
在清代,乡长叫乡约,村长叫地保,当时。人们简称乡村干部叫“乡地”。民间,认为身为一乡之长的乡约、地保是知书达理的有规矩人。而这个扒灰头乡地却知理而不行理,做了这样见不得人的事。所以,人们凡对那些言行不一致的人,用“扒灰头当乡地——说理不走理”的歇后语作比喻。
王银女
1从前,王银女算得上十里八村模样标致的好姑娘,苦命,爹娘死得早,在姨家长大。姨家虽待她好,可比起爹娘,总归是差了一层。所以自小吃得下苦,咽得下委屈,凡事都讲个退让。再加上天生的性格开朗,一个冷脸、一句斥骂、有意的羞辱、恶意的调笑……在别人是
0评论2024-01-2436
丢脸的老爹
苏鹏近几年已经算是混得不错了,当了个小经理,娶了个本地老婆,还按揭买了房子。这天是礼拜天,他和媳妇带着儿子强强一块儿上街溜达,强强顽皮好动,一边走,一边把一个大大的红色气球跑起来当排球打,突然一阵风吹来,气球吹得飞跑起来,飘到了路那边的绿化
0评论2024-01-2236
回娘家后
女人跟男人吵了一架后,赌气跑回娘家。一路上她心里还在生闷气:要是男人不来请三次,陪三遭不是,她决不回去。第二天,男人正在家里郁闷之时,女人却出乎意料地自个儿回来了,还破天荒地给她平时视若多余的公爹带回了两包点心。弄得老人倒惴惴不安起来。夜里
0评论2024-01-2243
牌坊店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鲅鱼圈的熊岳城南十里处有一个著名的天然景观――石棚山。在这山脚下,住着一户姓付的人家,老两口靠种地维生,两个儿子都在熊岳城衙门里当差,大儿子付君的媳妇为孝敬二老爹娘,留在村里,二儿子付臣的媳妇是熊岳城里人,随着丈夫住在城里。付
0评论2024-01-2148
秤的秘密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在还是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说:“麻烦师
0评论2024-01-2131
新娘智斗匪首
新娘来的那一天,土匪司令于三刀拎着双枪闯进赵府大厅。赵老岁惊慌失措,面无人色。客人们更是面面相觑,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于三刀双目如电,在女人群里扫来扫去,突然,那目光就凝聚一处,射出淫荡的异彩。被那股淫荡目光笼罩的正是新娘彩彩。彩彩那一年刚满
0评论2024-01-2142
聪明公爹机智媳
传说,从前湖北襄阳某农村有个聪明老人叫马金林。他有四个儿子,老大叫马缸,老二叫马桶,老三叫马盆,老四叫马盅。头三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唯有老四还光棍一条。这个有八口人吃饭的大家庭。全靠马金林老人一人操劳支撑。可令他最头疼的是老大老二和老三都生
0评论2024-01-21116
死不可怕,如此死真是可怕
腊月的风异常寒冷,在破旧的瓦屋里躺着一个老人李丝,他死了。说起来他不过是六十一岁,才过花甲并不算是老人。古时候常说,七十古来稀,如今医学发达了,活一个八十岁是毫无难度的。李丝熬不过那个年龄,他还是死了。李丝在五十岁年的那个当儿,自己盖了一座
0评论2024-01-2044
清明戴
古密州清明节时,人们都喜欢用新发的柳枝编顶帽子戴在头上,而且在柳枝帽子上还要缠上二十八根红丝线,嫩绿的柳叶衬着红红的丝线,煞是好看,据说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一位姓柳的贤惠女子。 密州城东有条墨河,河两岸柳树成荫。河岸边的柳家庄有
0评论2024-01-2057
文化夫妻吵架
单元有一对小两口,都是做学问的,平常恩恩爱爱。有一天,突然吵起架来,声音还很大,几个楼层都听见了。小两口人缘好,见谁都打招呼。见他们吵起来,大家不约而同赶到他们家劝架。都是没文化的平常人,一看人家不说脏话、不互相骂娘,讲的都是道理,竟谁也不
0评论2024-0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