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在还是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说:“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业德,满口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米店老掌柜有4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了一位塾师的女儿为妻。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公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公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不过,千万不能让俺公爹知道。”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走街穿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就把米店让给了“丰裕”。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秘密。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结果。老掌柜“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的财?是靠咱的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说了一遍。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得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的位置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也是如此?
“现代”之父——郑周永
“现代”之父——郑周永财富档案郑周永是一位传奇性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创建了包括造船、汽车、房地产、冶金、化工、运输、电子、金融等行业的韩国最大综合企业——现代集团,是韩国首富,曾经在1992年竞选韩国总统,目前“现代”不仅仅是韩国经济的支柱,
0评论2024-01-2557
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
华人经营之神——王永庆财富档案在全球华人富豪当中,台塑集团董事长,人称“塑胶大王”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区成功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他领导下的台塑集团不但雄踞台湾之首,亦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王永庆出名不仅因为他拥
0评论2024-01-25106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王永庆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很困难。王永庆的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1917年1月8日,王永
0评论2024-01-2491
和合金锁
和合金锁一、托孤1948年3月,国共和谈破裂,蒋介石划长江而治的计划破灭,人民解放军即将挥戈南下,长江两岸战云密布,南京政府高层在做撤退的准备。国军33师接到上峰的密令,要他们日夜兼程赶往福建厦门,东渡台湾为国民政府南下做各方面准备。师长白
0评论2024-01-2497
40岁那年,小姨找到了爱情
1张玉珍是1991年离的婚。在一个盛夏的午后她跑回娘家,把本事。所以工作找了大半个月,依然没有着落。只能借宿在大姐和姐夫家。好在姐夫也是良善之人,把她看作亲妹妹,帮着跑市场看行情,最后建议张玉珍单干。可具体卖什么呢?当时红红火火的是服装、半
0评论2024-01-2385
首富的人生从淘米做起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很不方便。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并记下。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
0评论2024-01-2329
娟
多年前,我的家乡有个叫娟的少妇,她长得很漂亮,可惜斗大的字认不得半个。不过你别小瞧她,她天生的记性特别好,甚至自创过符号文字!要落着古代,这个娟肯定是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神人。也就是因为娟的聪明伶俐吧,在她十八岁的时候被母亲嫁给了小镇粮管所里的
0评论2024-01-2248
首富只靠一粒米
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
0评论2024-01-2148
卖米者的境界
在浙江永嘉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孩子辍学了,为赚钱养家糊口,他决定用所有积蓄开家小的米厂,厂店合一的那种。100公斤稻谷打出的米少,颜色就好,质量就高,所以买米的人不管路有多远,都愿意到小米厂买米。稻谷打出的糠多,意味着糠里面就有好多的小米粒,
0评论2024-01-2036
一粒米的成功
提起台湾首富王永庆,几乎无人不晓。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米的小本生意。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
0评论2024-0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