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父亲和母亲的爱情

2024-01-24 22:13640

逢年过节,清明中秋,母亲经常跟我们兄妹几个念叨,说不知道父亲在那里过得好不好?还说父亲一生清苦,没有享到一天清福,而把人间所有的福分都让她一个人享了。

母亲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秀美的脸庞、明亮的眸子、两条黑亮的长辫垂于腰际,村里人都说母亲像一朵娇艳的娜仁花。有媒婆前来提亲,母亲总是羞赧地摇摇头,其实那时她的心里早已有了父亲。

父亲在村里的大食堂当管理员,工作之余,总爱捧一本书坐在桌前看。尤令父亲骄傲的是,他能打一手好珠算。月底,生产队长在一旁念账目,父亲的手轻巧地在珠盘上跳跃,队长的嘴巴还没有闭上,父亲那里的结果早就出来了。母亲高小毕业那年,队里恰好缺一个会计,村里人就一致推举母亲管账目。这样,父亲和母亲一对年轻人就可以整天在一起写写算算了。

后来听母亲说,她当时之所以看上父亲,是被他英俊儒雅的气质所打动。另外,母亲还钦慕父亲为什么能把珠算拨弄得那么生动有趣,以至后来母亲经常替父亲炫耀他炉火纯青的珠算技艺。长大以后有了计算器,我决定跟父亲比试一下,母亲把一串数字念下来之后,还未等我摁完,父亲的答案已經脱口而出,且不差锱铢。

春天里,母亲坐在生产队偌大的办公室窗前,红着脸跟父亲说:“把你抽屉里的书借给我看看。”父亲点头说:“全借给你看。”母亲又央求:“你教我学珠算也行?”父亲依然答应:“行,让你打得和我一样快。”春天的风把满院的榆树和柳树都吹绿了,母亲看一眼父亲英俊的脸庞,羞涩地低下头,脸上也露出胭脂般的笑意。

因为祖母家的房子很小,叔叔也已长大成人,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就搬到队部东侧一间旧时的学堂里去住。那时我已经3岁了,母亲整天背着我做家务,切菜、擀面条,连抱棍推碾子时,都要把我悬在背上,生活清贫而艰辛,却又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里,父亲倚在窗前大声地读一本旧版线装的《红楼梦》。父亲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朗诵,深厚的嗓音略带磁性。我依偎在父亲身畔,张望着父亲念的那些字,并伸出小手去抓,父亲就把书高高擎起令我够不到,嘴里依然念道:“黛玉却来到窗外,隔着窗纱往里一看……”这时母亲嗔啧一声抱过我,将一根根纤细的秫秸秆儿塞进炉膛,火苗浅浅地舔舐漆黑的水壶底。母亲静静地听着父亲读给她的红楼故事,火光映红了她俊俏的面颊。此时,我就在雨声、读书声和水壶那咕嘟的沸腾声中,在母亲的怀中酣然睡去。

父亲一辈子都喜欢喝母亲给他泡的红茶,酽酽的茶香,时时萦绕在简陋的小屋里。即使后来有了电和煤气,父亲也总是上山捡来干树杈、干牛粪、酸不溜根,让母亲烧开水。父亲说,柴火烧出来的水泡茶就是不一样。我不相信,对比着品了两回,两种水沏出来的茶的确迥然不同,前者芬芳四溢、绵软可口,电水则温吞寡淡,烫嗓子。

9岁那年春天,我要上学了。母亲用她戴了多年的一方白底碎花头巾,给我缝了一个精巧的小书包;父亲花一毛钱买来两张糊窗户的大白纸,给我裁了两个写字本,并端端正正地写上舅舅给我起的学名:齐国军。半年以后,父亲还是坚持着给我改了现在这个名字。

从我上学识字以后,家里就有三个读书人了。于是,每逢茶余饭后或休工歇息,我也效仿父亲的样子,捧一本杂志高声地朗读给他们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偷偷瞟一眼父亲和母亲,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父亲除了饮茶,也吸烟,还喜欢喝两杯老酒。父亲从不像其他老农那样用烟袋杆儿吸烟,说那样显得过于老态,他喜欢用烟纸卷旱烟抽,一捏子烟末均匀地撒在烟纸上,用掌心一拧,一根纸烟就卷成了;火柴一擦,“刺啦”一下,跳出一缕小火苗,蓝色的烟雾就从父亲多皱的嘴巴里吐出来,缓缓地飘在空气中。父亲一辈子头疼脑热从未打过针,而是将扑热息痛先捻碎;然后掺进烟末里卷成烟,一袋烟吸完身上就轻松了。

母亲心疼父亲,经常趁他熟睡或休息的时候,偷偷地把当天的活计做完。一堆谷子刚刚用碌碡压好,趁父亲进屋喝茶的工夫,母亲就开始扭动腰肢用簸箕簸。父亲出来看着口袋里干干净净金黄色的谷子,嗔怪母亲太逞强,不该抢他的活计干。母亲说你就不怕累坏了身子骨,没有活计你就给我念一段书吧。父亲这些年很少大声地读书了,而是从铺盖卷下拿出一副扑克牌,在炕席上摆“福禄寿喜财过五关”的游戏,母亲就匍匐在他身边,津津有味地瞧。

那年父亲病重,不能平卧,十几天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夜里,母亲蹲在父亲身旁捧着他的额头陪他唠嗑儿,父亲这才勉强睡去。看着父亲安详地睡着了,母亲就那样木雕泥塑般一动不动地蹲着。我的眼泪无声地淌下来,在我脸上肆意汪洋地流。

父亲读书、摆扑克牌,也喜欢唱两句蒙古族民歌。我从单位拿一本《蒙古贞民歌选》,父亲爱不释手,经常倚在铺盖卷上饶有兴致地哼唱,什么《祝酒歌》《天上的风》《绕阳河畔》《四河》……一首接着一首,总也唱不够。

生活,就像绕阳河潺湲作响的流水,清清亮亮,日夜奔腾不息。春种秋收,父亲和母亲在田间辛勤地劳作,土里刨食,好不容易把我们兄妹几个养大成人,可这时他们也已经老了。他们的腰杆儿不再挺直,山乡牧野的熏风,吹皱了他们原本青春靓丽的脸庞。

父亲故去近二十年了,他行走在天堂里,隐藏在时间的另一面。逢年过节,清明中秋,母亲经常跟我们兄妹几个念叨,说不知道父亲在那里过得好不好?还说父亲一生清苦,没有享到一天清福,而把人间所有的福分都让她一个人享了。

在母亲的唏嘘喟叹中,我暗暗猜想,彼时彼刻,父亲一定坐在天阶高大的石廊旁,捧着一本什么书,正在抑扬顿挫地朗读……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遗像惊魂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鬼故事遗像惊魂 老家三叔的儿子要结婚,想拆了祖传老宅,在原址上盖新房。为此三叔特意打电话请王宇的父亲回去商量。可是王宇的父亲年前中风行动不便,王宇便代替他回到了老家。 孤零零的老宅建在王家竹园旁土坡上,三叔带着王宇和几个本

0评论2024-01-26425

奇器丑郎
薛家饭庄的掌柜薛有财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唤作锦儿。锦儿聪明貌美,经常去公主岭采些野花,这天她又去采花瓣,一时大意踩到毒蛇,被咬伤了脚腕。薛锦儿走不了路,但如果不尽快医治,只怕性命堪忧。 正在着急时,远远过来一个穿青衫的男子。青衫男子无所

0评论2024-01-26152

奇特艳遇
奇特艳遇 一、神秘的陌生来电 晏子硕的父亲是枫林市著名的法官,他曾审判过很多有影响的案件,在枫林市老百姓中口碑极好。由于父亲的原因,晏子硕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官,像父亲一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晏子硕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政法

0评论2024-01-26143

诺言无价
诺言无价 1990年,我当时正在读乡里的高中二年级。我家所在的向阳村离乡中学大约有10里山路,村里和我一起念乡高中的还有小娟、小荷和阿丹,她们仨都是高一的女生。 那年四月的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小树林时,我忽然听到前面不远处有女人的

0评论2024-01-2688

白衣飘飘的爱情
1988年春节前夕,程琳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做护理工作,初来乍到的她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没几天,她发现儒雅的医生张定宇工作之余总是伏案学习,到了傍晚,他便哼着小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回家吃晚饭。程琳好几次目送着他远去的背影,心生喜

0评论2024-01-2592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那其实是一棵长在祖父坟上的果树,我愿意这样形容——它长在了祖父的肩头。那一年,我8岁。异常久远的童年,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父亲领着我去给祖父上坟。坟上有一棵果树,树上结了几颗不大的果子,我的个头显然是够不到的。我嚷嚷着要吃那树上的果子,父

0评论2024-01-2581

父亲母亲
父亲是个木匠。十八岁时,父亲拿到大学通知书,在村边的小河旁边哭了整整一下午,然后擦干眼泪,把大学通知书折成豆腐干,放在自己贴身的汗衫口袋里,向着小河对面的大山猛喊几嗓,谁知,大山的回应又把他的眼泪催了出来。十八岁的父亲,从此承担起照顾多病的

0评论2024-01-25155

陪着父母去旅行
我带着父母还有孩子,去了离家1000公里以外的厦门。丈夫特地订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希望我父母能住得更舒适一些。但是第二天早上,敲开隔壁他们的门,他俩抢着跟我抱怨,说一夜没有睡安稳。我吃惊:“为什么?”父亲说,床头灯怎么也关不上,晚上太刺眼了,

0评论2024-01-2592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主持人马东讲起这样一件事:他的母亲喜欢看电视购物,她买了一款“欧洲皇室定制”的包包,说是原价近两万块钱,她只花了九百多就买下了,觉得捡了个大便宜,非常高兴。马东知道母亲上当了,却对母亲说:“这包真漂亮!”马东清楚,母亲一个人生活,除了看电视

0评论2024-01-25142

最美味的早餐
记忆中很多年,家里每天的早餐都是一样的:鸡蛋面条。从来没有更换过。鸡蛋就是普通鸡蛋,面条是外面买的成把的挂面。不粗不细的那种。母亲似乎只会做这一种早餐,葱花爆锅,放入水,水开了以后放入挂面,再打进去整鸡蛋,鸡蛋不多不少,一人一个。小时候,不

0评论2024-01-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