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以毒攻毒

2024-01-24 20:58530

这天,李强刚下班回家,就被邻居郑大爷截住了。

郑大爷吞吞吐吐地说:“小李,你看,能不能把你的车借我用一晚上?”

李强虽然有些舍不得,可郑大爷是多年的老邻居了,抹不开面子,只好答应道:“行,您什么时候用?”

郑大爷一听,直接拉开车门,坐到车上:“就现在吧!”

李强还是有些不放心:“大爷,您还会开车?”

郑大爷一撇嘴:“三十年的老司机了,放心吧,明早就还你。”

眼看着郑大爷把车歪歪扭扭地开出小区,李强心里七上八下的。偏偏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有朋友喊他去外面吃饭,李强只好自己打了辆出租去饭店。

一帮人从饭店里晕晕乎乎地出来时,天已经黑了。有朋友提议说,现在流行在露天唱卡拉OK,不妨一起去热闹热闹。大家一听觉得挺好玩,便一致同意了。

正是夏天,路边有不少卡拉OK摊子,可是人都太多,排不上队。

那个朋友突然想起什么来:“我知道有个地方,人比较少。”于是他带着大家,拐弯抹角,走到一个小区附近,果然这个摊子还没什么人。

小摊老板特别殷勤,立刻就把话筒和饮料递了上来。李强一见话筒就来了兴致,抓着话筒敞开嗓子就吼:“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没想到,这一嗓子可坏了,只听附近警报声大作。再一听,还不只一种声音,可热闹了。

李强一下子跳了起来,丢掉话筒嚷道:“谁啊谁啊,这是谁动我车了?”

朋友们一起笑:“醉了吧,强哥,你的车在哪儿呢?”

李强拍拍头:“喝多了喝多了,还以为在家呢。你们哥几个不知道,打买了这车我就没睡好过。附近有点什么动静,这车就报警,声音跟这一模一样。”

朋友们都笑他:“你把报警器关了呗。”

李强不服气:“关了?丢了车你们赔?你别说,我这报警器真灵,一有动静它就叫,一听它叫,我就放心了。”

过了一会儿,警报声停了。李强继续抓着话筒,吼:“我是……”

刚唱两个字,又是一连串的警报声,搅得人心烦意乱的,大家都觉得没意思,打算换个地方。

李强一摆手:“先别,咱们就这么走了,不让人小瞧了嘛。咱就是走,也得把捣乱这车的气给它放喽。”

几个朋友循着声音,在附近找了一会,很快找到了这辆车。

“妈的,这车跟我那辆一样!”李强趁着酒劲拿了一个啤酒瓶,在道边敲破了,举着半截瓶子,冲着轮胎就扎了过去。轮胎长出了一口气,瘪了。

就在这时,车门一开,出来一个人:“谁扎我车胎呢?”敢情人家车里还坐着人呢!

李强一看,傻了,这人不是郑大爷吗?他忙问:“大爷,怎么是您?那这车……这车是我的?”

郑大爷一瞪眼:“不是你的还是我的?”

原来,郑大爷的女儿和外孙住在附近。小外孙还不到六个月,怕吵。可偏偏这一阵,附近老有露天卡拉OK鬼哭狼嗥地唱,吓得孩子整夜哭。

郑大爷这才想出了以毒攻毒的妙计,借来了李强这辆带报警器的车,停在这里。让你唱,我搅得你唱不下去!

李强心疼地抚摸着破轮胎,哭丧着脸问:“大爷,你怎么知道我这车的报警器厉害?”

郑大爷眼睛一翻:“我家里的孙子天天被这车的警报声弄得看不进书,我会不知道?他明天要考试了,所以我才想了这么个办法,把这报警器给临时转移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郑大卫:电影审查员这样审片
“能被选上当审查委员,我觉得很荣幸,但我又觉得自己比较开放,没有分级制,大家不容易有共识,往往我就成了比较特别的那一个,但我不想这样。”郑大卫是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秘书长。2010年,广东省广电局新成立的电影管理处的领导找到了郑大卫,问他有没

0评论2024-01-2573

征阴亲
南城有条东风街,东风街尽头孤单单地住着一位退休工人郑大妈。说起郑大妈,街坊邻居都免不了发出一阵叹息:“唉,她呀,那真是口吞黄连,脚踏苦胆,从头苦到脚哇……”为什么说郑大妈是个苦命人呢?这得从她的家庭说起。郑大妈一生无大抱负,唯一的嗜好就是念

0评论2024-01-2295

采风小插曲
今天,董乡文学的编辑和作者到西闸采风,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去走访村里的老人,下午,我们来到了一位姓郑的大爷家里。郑大爷名字叫郑保禄,今年已经八十六岁,是一位民间艺人,他绘画雕刻,在麻大湖一带大有名气。在过去,他画的灶王爷就有十几个版本,福禄寿三

0评论2024-01-2265

民间艺人郑保禄
提起郑保禄,在我们博兴县大有名气,今天,我有幸见到了郑保禄大爷,和他面对面的进行了交谈。郑保禄,家住锦秋街道的西闸村,今年已经八十六岁,是一位民间艺人,他绘画雕刻,在麻大湖一带屈指可数。在过去,他画的灶王爷就有十几个版本。福禄寿三星图,古代

0评论2024-01-2237

牌坊店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鲅鱼圈的熊岳城南十里处有一个著名的天然景观――石棚山。在这山脚下,住着一户姓付的人家,老两口靠种地维生,两个儿子都在熊岳城衙门里当差,大儿子付君的媳妇为孝敬二老爹娘,留在村里,二儿子付臣的媳妇是熊岳城里人,随着丈夫住在城里。付

0评论2024-01-2148

螺旋剃
初显手艺民国初年一个隆冬的傍晚,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保定城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守着剃头铺的郑大,正准备关门歇业,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好奇地刚想探出头去看,一个人一头撞进他的怀里,哀求道:“老师傅,快救救我。”郑大仔细

0评论2024-01-2061

郑和与银花三娘子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为远扬国威,探寻商路,派三保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访问亚洲、非洲一些国家。 两年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郑和为钦差正使,统帅上万兵将,乘坐六七十艘大船,满载瓷器、茶叶、丝绸、铁器、金银等物资,浩浩荡荡,驶向远洋。 数十天

0评论2024-01-1934